吕红伟
(开封市金耀小学,河南 开封 475000)
多媒体具有集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能利用声、色、光对学生形成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的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作出提示。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成功的可能。多媒体技术漂亮的界面,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现实的虚拟,事物的远近、节奏快慢的变幻,能形象、直观地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电脑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输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左右脑半球都活动起来;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还可以省去大量讲解、板书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个体学习及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上。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强调概念、法则、公式、规律的“理论”推导过程,认为这些经过概括出来的知识可以独立与现实情境中。而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总觉得这部分知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实施应用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动束手无策。如果实施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方面可以使学习内容情境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和学生都普遍感到困难。这时,可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教材中的情境,并配以语言说明:随着我们国家的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也越来越方便。请看,小轿车、大客车、面包车、大货车川流不息,你能不能数出在一定时间内各开过多少辆呢?接着,教师再次播放课件,让学生开始记录,这时,有学生会叫:放慢些,放慢些…….教师于是放慢速度,结果学生发现自己还是记不下来。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记下各种车辆的数量。通过交流。学生提出:四人一组,每人记录一种车辆,出现一种车辆就统计一个。于是,教师再次重播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然后汇报、交流统计的情况。通过交流,最后学生达成统一意见:先制成表,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又快又好。教师又一次重播课件,让学生组成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出了各种车辆的数量。
在这个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模拟现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动态数据的收集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独立统计 —讨论、合作—形成共识,让学生自助参与、合作学习,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几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有些复杂的图形,用传统的手工简拼、翻转,很难让学生其中的奥秘,使用投影也不利于学生了解透彻,且诸多不便,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割补、平移、翻转、变形等各种方法能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析得清晰透彻。
例如:在讲直线、射线的特征(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时,图形的平移、旋转,仅凭粉笔、黑板,学生是无法想象这一特征的,如果使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将对这一特征一目了然,且易牢记。
再如:在教学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时,通过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图形的周长、面积,会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的所有线段长度的总和,而面积指的是平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从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应用题,部分学生很难理解题意。如果只是书上的一些简单图片,或者只是繁杂,冗长的文字叙述,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把图片制成简单的动画,如跑来几只小鸟等。学生就会像看动画片一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容易就理解了题意,比起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那简直就是事半功倍。
又如:在五年级教学两人(车、船等)的行程问题时,学生经常被题中的“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相遇”、“相距”等词语的叙述搅得头昏脑胀,这时,如果实施多媒体教学,把每一种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便会很容易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并且非常清楚各种情况下的数量关系,学习效果就更不用说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育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技术与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课堂生气勃勃。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认识实现的本质。同时,也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创新,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