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同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国学:研究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学问。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考古学、中医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国学: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辞海》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广义的国学指的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数术、医学、星相、建筑等。
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
中华国学宗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句话:国学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学术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就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立国建国的学问,通常也叫做中国历史传统文化。
“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
《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史记》、《战国策》、《国语》、《楚辞》、《三字经》、《弟子规》等等。
国学起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经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这就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其中儒家、道家是最高的代表。
东汉时,佛学传到中国,儒、道、佛三家经过碰撞,到唐、宋时期实现了融合统一,是国学的一次大发展。但是,国学发展的道路也是曲折的。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一次严重的毁灭;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一次很大的挫伤;
新文化运动的“全盘西化”和“打倒孔家店”,是一次否定;
十年“文化大革命”掀起了“破四旧”、“全民批孔”的运动,使国学又一次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对国学的学习难以为继。
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现在,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学将会获得它的新生和发展。国学已经进入了它的春天。
第一,当今的世情。精神文明的发展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们的思想道德出现了问题。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国情。
第二,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物质文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便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享受。于是,也便向国学汲取营养。
第三,是由国学的特质所决定的。
贵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生生不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尊道:尊天道、尊地道、尊人道,天道、地道、人道合一,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人和自然浑然一体。这是人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它适宜人的处事生存。
尚和:和气、和合,中合,和谐,和平,和为贵。
悠久、博大:五千年的丰厚文化,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第四,伟大的民族,应有伟大的民族文化。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11月26日)
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从小处看,升华个人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自己获得精神解放,生活得更加快乐幸福,走向辉煌的人生。
从大处看,是为了促进和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民族团结,世界和平。
(一)突出思想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关注人文性以人为本,爱大众、讲和谐、献爱心,提高人文素质。
(三)体现系统性内容全面而系统。
(四)注重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
(五)富有创新性“古为今用”、“活学活用”,对父母要孝顺,对家庭要负责,对工作要敬业,对人民要关心,对祖国要忠诚,对天地要敬畏。
态度:师古而不泥古,师古而不复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不断创新。
方法:研读国学经典,行走在古今中外的智者之间,直接与智者进行心灵对话,做情感交流,进而省视自我内心,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发展。
愿我们共同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读国学经典,传中华文化,做时代先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万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