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乡贤文化作用

2019-12-18 07:09钱前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乡贤文化

钱前

(安徽省无为县融媒体中心(安徽省无为县广播电视台),安徽 无为 238300)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乡贤文化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乡贤资源,释放他们的美德力量、榜样力量,是让民众重新找回价值标杆、道德支点的一个重要举措。我国中部省份普遍是劳务输出大省,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多,成功人士也多,如何凝聚力量,发挥乡贤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值得探究。

一、充分认识乡贤文化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目前,该县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35万人左右。大批务工经商人员中不乏有大量乡贤。那么什么是乡贤?

《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结合新时代新任务,我认为,乡贤应赋予更多内涵。具体就是指品行好、有声望、有影响、有能力、热衷公益事业、热心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家乡有较大贡献的人。从分布来看,乡贤有可能就在本地,也有可能在外发展,还有可能是新进流入,但无论是谁,是什么身份,乡贤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一份赤诚之心。因此,乡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同心共建美丽乡村的宝贵资源。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它根植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今天,弘扬乡贤文化,不仅仅是将一个个乡贤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更大的力量在于,有更多人将乡贤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乡贤文化的道德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爱国、敬业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对待乡贤文化,必须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弘扬积极思想文化,摒弃乡贤文化中过时消极因素,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该县最具有特色的乡贤文化就是祠堂文化。各地姓氏祠堂是无为丰厚文化底蕴中既独特又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其祠联、家规家训、家族贤人及其文化典故都蕴藏着一种质朴却十分强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无为县正加强祠堂综合利用,让群众从先辈的嘉言懿行中获得滋养,传播自古以来的“向上、向善”力量,化矛盾于无形,绝恶念于未萌,使民众趋善远恶,让优秀传统宗祠文化在百姓得到广泛弘扬。

(二)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乡村基层治理逐步从单一的被动模式向多元化模式发展。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软治理”,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凝聚力和自治能力。从提升乡村治理手段来看,一个个乡贤,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上更好地发挥合力,关键在于载体和平台。通过协商民主议事会、民主恳谈会、乡贤参事会、村规民约等载体的不断丰富完善,逐步构建起“乡贤参与、镇级管理、村级自治”的乡村管理新格局。

(三)有利于培养现代农村人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省外转移就业约30万人,其中:京津地区约8.4万人,占28%,,苏浙沪地区约14.3万人,占47.7%,其他省市约7.3万人,占24.3%;省内转移就业约5万人。大批有梦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一代外出打拼,人才的流失制约了乡村振兴。而乡贤正是乡村人才重要来源之一。积极吸收优秀乡贤进入基层党组织,支持乡贤依法参加村委选举,聘请乡贤担任顾问团等,这不仅可以发挥乡贤自身作用,还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创新乡贤文化,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情乡愁是纽带,乡贤是力量。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一)有计划培育乡贤组织,推动乡贤返乡。开展乡贤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根据乡贤的籍贯、行业、专长、回报桑梓的意愿等进行分类,建立动态的乡贤数据库。成立组织,有条件的乡村成立乡贤理事会,规范乡贤理事会章程和入会流程。在吸收新成员时,由本人申请或组织推荐,由镇党委进行入会资格审查。同时,制定乡贤准入负面清单,规范认定程序,严格把关。建立乡贤退出机制,对无法正常履职、履职不到位、群众满意度差、涉嫌违纪违法的乡贤,可劝辞或经乡贤会理事会研究后取消会员资格。以乡贤理事会为平台,开办道德讲堂、村民讲习所,精心设计道德讲堂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村民乐于接受、愿意参加,吸引农村居民广泛参与。

(二)加大乡贤文化建设力度。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相对独立的个性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思想观念、家风家训、优良传统、典型事迹等乡贤文化研究和阵地建设,邀请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乡贤典型进行报道,扩大乡贤文化传播覆盖面,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借助新媒体,搭建乡贤文化传播主阵地,展示新乡贤风采、报道新乡贤事迹,传承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后备梯队。坚持示范引领,把乡贤分为“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创业模范”等不同类型,积极打造一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群众欢迎的乡贤工作样板。加强乡贤代表人士政治引领和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贡献的乡贤代表人士,选树、表彰一批“模范乡贤”、“优秀乡贤”、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构建基层协商民主新途径,支持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乡贤在组织化引领、网格化服务、集成化联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乡贤参事会,成立以乡贤为主要成员的民间调解机构和法制工作室,用他们德治、善治的力量,开创群众办事、矛盾调解、信息咨询、致富求助“不出村”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通过乡情恳谈会、专题议事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通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鼓励乡贤积极建言献策,增强村民德治、法治、自治意识。以乡村振兴讲习所等为平台,发挥乡贤带头作用,深入宣讲道德风尚、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指导组织村民破除陋习,勤俭办事,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支持有意愿的乡贤依法依规参与村(居)“两委”选举,优先推荐村(居)支部委员中的优秀乡贤担任支部负责人,鼓励村(居)聘请优秀乡贤担任乡村治理顾问。注重在优秀乡贤中发展培养党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四)搭建乡贤施展才华的平台。搭建网络平台,依托政府网站等设立发展论坛或者留言版,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以镇或村为单元,开通乡贤返乡微信群,定期向他们发送全县及家乡发展建设信息,尽力做到互动联系和信息共享。搭建会议平台。各镇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返乡人员经济形势通报会,听取他们对乡村振兴和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邀请他们介绍外地在乡村振兴上的好经验、好做法。搭建组织平台。镇、村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和联络员,定期实地走访或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对乡贤进行慰问或拜访,做好亲情联络、乡情联络和民间联络,增强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强化领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深刻认识乡贤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乡贤组织建设工作。建立镇、村党政班子成员联系乡贤代表人士制度,抓好乡贤项目回归配套服务,开展乡贤走访慰问等。加强督促检查。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推进乡贤文化等建设,要注重把握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掌握乡村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研究挖掘。学习借鉴外地关于“社会力量先行、政府引导支持、全域广泛参与”的乡贤文化发展经验,组织座谈研讨,加深对汇聚乡贤资源、发展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的研究,完善乡贤工作制度体系等推进举措,培植乡贤文化,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乡贤文化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拓展深化新乡贤治村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