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9-12-18 07:09张悦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指导职业

张悦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联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明确就业创业取向,正确树立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学生思想观念,坚定政治信仰、责任意识、价值观念的前沿阵地。二者之间在学生观念、意识、思维的形成方面都发挥出了强烈的指导作用,其必然联系非常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载体,相互融合势在必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大学生涯的一门课程,具有非常的重要性。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则是高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素有大学生“最后一课”之称,是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要指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而学生这些观念的形成前提条件,就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础。为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就必须将思想政治交易贯穿于就业指导教育整个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较为成熟,理论体系完善,并且其中包含了就业指导教育中道德法律、价值观念、信念意志等相关内容,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就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在将思政教育价值观、道德法律、信念等理论知识融入到就业指导教育中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强化大学生就业意识;融入信念教育,激发其就业热情;利用道德法律基础规范其就业行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稳固其就业心态。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

就业指导课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认识不清,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理解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不够重视,在开设课堂时并未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课中,造成大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职业道德。在选择工作时,无法形成公平公正的态度,从而造成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在就业指导课中大学生过于重视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学习,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学习兴趣不大,造成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无法形成,在工作之后虽然能将自身的能力展现,但由于职业道德素养不够,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提升。

(二)思政教育内容不足

高校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少实际性内容,大学生能将知识理解记忆,但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造成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提升。同时高校并未对现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未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而现代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数以学习职业知识为主,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知识的培养力度不大。造成大学生无法在大学阶段树立职业理想,久而久之,会造成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三、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人生观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们的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起丰富着世界观。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使其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创业观,才能够顺利就业。

(二)就业观、择业观教育

就业观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的职业观教育,使其正视索取与奉献、金钱与地位、个人与国家等关系,正视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选择能够发挥能力的职业岗位。能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时代需求、学生就业道德观念、就业形式密不可分,就业观会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择业观是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职业理想的基本观念教育,职业活动可以理解为人类某种的活动,是完善自我、奉献社会的必然,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谋生手段,更要将其作为服务社会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三)心理道德素质教育

只有把强化大学生的心理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到首位才能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水平,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减缓或释放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是人才资源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其价值取向多元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开放,但是,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出现孤僻、自卑、心理波动等负面心理,为改变此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道德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正视自我,理性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处理好社会关系,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才能够取得成功。

四、构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一)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头脑”对落后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进行抵制。努力丰富自己的三观内容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传授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对于现实案例的讲解,总结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化作自己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找到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的方法“三观”的教育应该让学生们更加注重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这样大学生的格局就会更大,遵守相应的规则,做到自我实现又能造福社会。

(二)以择业观为主的就业指导思政教育

困扰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强,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缺少公平公正的态度,致使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无法提升。为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有效融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树立现实的职业理想。以择业观为主开展教学课堂,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在课上说出自身的职业理想,并对每位大学生的理想做出评价,帮助大学生形成工作信心。同时高校应该支持以择业观为主的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在校内开设相关讲座,聘请心理专家帮助大学生正视自身的就业心理。还可以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在校园内开设演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大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促使大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压力。

(三)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认识

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是进一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切实提高教师对两者融合的认识,让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得更顺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让就业成为学生的共识。当然,教师还应该明白,就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既不能用消极的眼光看待就业,也不要对就业过于期望,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就业方面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学到就业方面的知识,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目标创造条件。

(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全方位建设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成员,应遵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切实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级专业化发展计划。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育为抓手,努力摸索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途径。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程中能够构建个性化的信息系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真正地做到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结合学生的自身水平和学习能力,制订详细、系统的就业指导计划。构建个性化的信息系统,有助于准确收集学生的各类学习信息,确保就业指导开展的准确度,从而推进教学过程与就业观培养的个性结合。

(五)营造良好的创业校园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就业观形成的主要基地,对大学生三观认知的影响重大,因此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校园环境。在教学、班级活动等过程中融入就业教育内容,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校还可以邀请就业成功的知名校友现身说法,分享体验。同时张贴就业指导教育相关的标语、图画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总之,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大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引领作用,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就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品行,从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素质。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代大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在实践中结合经验加以调整方可实现。

猜你喜欢
就业观就业指导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职业写作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