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信
(习水县良村镇中心小学,贵州 遵义 564601)
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能紧跟数学教师的课堂节奏,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端,是为整节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的关键。好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能为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搭建一座桥梁。教师应该利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心向,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难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依据小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意义深远。
课堂导入对于堂课的展开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是课堂的“首”。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经验不足、对课堂重视不够,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落后等原因,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现状并不乐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为根本的问题是对课堂导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把这部分时间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陷入某一导入方法反复使用的泥沼,对其他的导入方法不愿意用,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导入方法都是千人一面。或者是对各种导入方法认识不清,不能很好的区分各种导入方法,更不用谈灵活运用。那么,如何运用已有的导入方法?如何在已有导入方法的基础上自我创新,有自己新课导入的独特风格?这些都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特殊性,建构“美”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策略,有利于小学生快乐的“内化”数学知识点。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力求克服教师为主体的弊端。课堂导入作为小学数学课的起点,要贯彻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学习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时刻保持好注意力,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
(二)增强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实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开始环节,是画龙点睛之笔。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数学课堂效率提高的目标。
(三)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该研究帮助教师更深入的认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及其特殊性。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教师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使得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生一般年龄在 6-12 岁之间。这个阶段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小学的重点科目之一,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这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一定差距。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化抽象为具体。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开端,是教师、小学生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心理准备的重要环节与纽带。可见,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尤为重要,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
伴随着机械的上课铃响,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结束,进入严肃课堂。小学生并不能迅速的平静心情,可能依然沉浸在课间与同学的嬉笑玩闹的兴奋状态。此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作用就在于,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课堂导入帮助教学主体实现课间与课内关注点的过度。注意,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才能够时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学到新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因为需要而对某件事物或物品或人产生的一种欲望(意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她)的学习态度、学习努力程度。好的课堂导入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动机,使得学生愿意学习,愿意为学习付出劳动。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小学数学中有众多枯燥的数学概念以及抽象性的几何知识,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有趣的活动,采用合理的激励与奖赏,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皮亚杰有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三)明确教学目标,引发学习心向
目标明确是一个堂好课的重要标准。“教学中教师心里弄清了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还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从而使整个教学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内心,也能对课堂活动起到定向作用。在师生共同为教学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方向性是指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正如苏赫姆林斯基曾说“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谈话、游戏、讲故事等等活动方式与学生交流,塑造好的首映效应,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整堂课建立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基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