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伟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学,安徽 滁州 239400)
前言: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小学语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因为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在语文的基础之上进行。而名著导读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做到这一教育教学工作,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实行教学过程,如此才能大幅度的提升小学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效果。
如果想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读书效率,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就需要选择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在整个名著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正确引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教师放任学生自行阅读,盲目的去摸索读书的方法,那么所得到的收获就会微乎其微,并且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成长阶段,在名著导读的过程当中没有一个正确的引领,很容易养成一个错误的阅读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能够知道他们目前正处在人生中的过渡时期和成长时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各个方面正处于逐渐养成的阶段,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在面临对书籍选择时会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种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向学生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书籍。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吸收领会的名著,如《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的教育》等[1]。
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有兴趣才能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需求来主动探究新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心态发生转变,从“老师让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是目前教育教学领域需要着重研究的要点[2]。
一般来说,名著都是比较厚,字数比较多的书籍,学生一看到这种书籍,就缺乏兴趣,没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和动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用新颖的图片、视频、音频、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些名著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一般来说,通过视觉方面的刺激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并且还能够在根本上降低学生们的紧张心态,尽可能的放松心境。比如说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室进行名著导读的课程教学,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为例,教师先进行作品简介和作家介绍,让学生们对作品的大概背景自己作家的创作思想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通过图片来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一个介绍,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产生好奇心,想要对名著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这两本名著,让学生在休息时间或者放假的时候对这两本名著进行阅读,在阅读结束之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名著电影的部分片段进行播放,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以及阅读兴趣。并且一般来说,一些名著的电影片段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产生学习兴趣,通过电影所播放的内容,对其所需要阅读的名著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出一系列的阅读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名著所讲述的内容。毕竟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产生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只有自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更好的加深学习和阅读的印象,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打个比方,教师如果想要推荐学生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刻板的去教学,所产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的低下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学生学习特点,找寻相应的电影片段,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可以找《荒岛余生》的电影片段,进而在上课时进行播放。例如播放这样一个电影片段:主人公处于一座荒岛,赤脚艰难地走在水中,脚烂了,鲜血从红肿的腿脚上流出来。主人公咬着牙,脱下上衣,把它撕开,包裹在脚上,挂着根子继续前行。主人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出现这一幕呢?学生都很想知道。这时候就可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在此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制定一个课后作业,比如说写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说出自己在看完这个名著之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时间,进行自行的探讨,说一下自己对于名著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3]。
结语:通过上面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们国家对于语文的教育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在这之中,名著导读是更好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的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来进行名著导读的引领,让学生对书籍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