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河北省文安县日上小学,河北 文安 065800)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帮助学生积里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在实践和综合应用活动中,问题是关键,对于创设什么样的问题环境,我们觉的问题情境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同时问题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学生要以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建立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以《比例尺》为例,首先创设了“最受欢迎的旅游度假黄金线”的活动引入情境,学生比较喜欢,也比较感兴趣。“五一”假期是旅游的好季节,请同学们采访一下你身边的小伙伴:你准备去北京哪个著名景点旅游,你能把相关路线画在图纸上吗?以这个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了解了有关地图的一些常识,最后提出了“比例尺”这样一个问题,看似非数学问题,实质上是“两地路程之间的距离”的数学问题,而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努力又综合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和挑战性。
(二)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在教比例尺一课时,安排以激情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学生熟悉的风景点,进一步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如由老师的一次旅游引出问题,同时情景化的导入新课:师:现在老师也想去北京旅游,我这有一幅北京旅游景点平面图,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我想知道从石花洞到十渡风景区的实际距离,谁能帮老师计算出来呢?
生:同学们纷纷议论自己的见解。
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在这部分环节中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因此为能体现比例尺的应用,我安排以激情导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借助风景点,进一步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仅仅靠看书本、听讲解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要亲身体验、参与到每个环节。实践中感到,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对有些孩子比较陌生,就会降低用数学的能力。我们采取的策略就是课前让学生去收集有关信息,使学生由陌生变得熟悉。比如:一些旅游景点的地图、生活中应用比例尺的图例 、图纸等信息,让学生做收集,收集也是了解熟悉的过程,学习的兴趣就浓了,对知识的理解就容易了。
我们学得收集信息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拓宽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不仅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又使数学教学以单一的课程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途径有许多许多,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多用,才能有效的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效益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打造有效课堂则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而现行有些数学课堂之所以效率不高,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激活,特别是对例题和习题没有进行必要的拓展。比如教学《比例尺》,教师以练习为纽带,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当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
体验操作也是深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好方式,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起着重要作用。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着眼于以学生为本位,努力提供生活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真正实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使之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自然就可以用体验到的规律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自然而然增加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得长方形操场,画出操场的平面图。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学校操场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应用,在观察、探讨比例尺的各种表现形式时,始终以地图、图纸为依据,在形象感知中总结比例尺的应用,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要明确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体验的总的教学方向,那些只会做题而不能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的学生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