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红云
(重庆市巫山县泰昌初级中学,重庆 巫山 4047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有所改变,在教材上也有着些许变化。在初中政治教材当中便加入了“小栏目”的部分,使得初中政治教材在教学当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那么在教学当中具体应该如何用好教材当中的“小栏目”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初中时期的学生身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发展,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虽然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成长,但是在政治知识学习当中所需要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需要相应的经验与阅历来支撑的,但是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就算是在现今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中,学生所具备的经验还是略显不足。因此教师在利用“小栏目”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学生可塑性的特点,挑选其中适合于学生现阶段思维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现今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当中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教学当中,其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思想中已存有的观念与意识,片面地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将教师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并不能起到教学的正面效果。而通过教材当中的“小栏目”,教师可以通过其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摒弃过去空洞的说教方式,将小栏目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加入时事政治的内容。
时事政治是考试当中的必考内容,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之后,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理解。而且在现今的高中生的教学当中,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但是对于时事政治的了解较少,甚至不关心时事政治,对于自身的法制意识没有观念,政治认同感较为淡薄。而现今的时事政治当中,涉及的方面广泛,讲解细致,有利于在了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起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而且还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前进行时事政治的演讲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的效果,还能够更好地进行新课知识导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
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对于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如在“法律意识”的内容教学当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引入先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来增强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认知。而且据相关部门的初步统计,全国犯罪案件当中青少年的犯罪比率在逐年增长,且在年龄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现今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十分薄弱。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了自身在家庭当中所养成的唯我独尊的个性以外,青少年对于我国法律法规知识的认知缺失成为学生犯罪的主要根源。由于不懂法、不知法,所以青少年常出现犯法的行为。思想政治课程便是要对于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得学生的法律意识脱离懵懂阶段,真正的认知法律的权威性、规范性与普遍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真正做到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增强守法意识,减少青少年犯罪。但是单纯地进行知识讲解难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选取生活当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案件分析,讨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给学生敲响警钟。
如,在“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教学当中,教师便可以引入相关案例:近日新闻报道,一名15岁的女孩小张,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社会人士李某,在得知李某有一份十分好的工作,且不论年龄性别,在不耽误上学的情况下便可以挣很多钱。为了让小张与自己一同工作,李某还向小张描述了外面世界的瑰丽精彩,使得小张经不住诱惑,在与其相交的过程中,先后从父母手中支取了现金8000元,后小张发现李某是传销组织成员,想要逃脱,却受到组织内部人员的阻拦,甚至是打骂。后来传销人员对小张进行洗脑,让其介绍另外两名成员加入组织便放她离开,于是小张便对身边的朋友“下手”,使得许多学生也误入歧途。这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还威胁到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说一说”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此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小张应该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由此展开讨论,既达到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正确把握“小栏目”,善于运用“小栏目”,将会丰富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会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