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书香 邓丽云
【人物简介】
郑仲良先生,出生於1982年,香港大学文学士和建筑硕士,是香港建筑师学会註册建筑师认可人士、皇家测量师学会特许测量师、香港营造师学会註册营造师、香港建筑师学会认可审裁人,並取得了地产代理监管局地产代理(个人)牌照。现担任香港建设专业联会会长,香港建筑师学会理事、专家证人,香港地产行政师学会会员,香港建筑物条例註册检验人员,香港政府建筑师註册管理局法律事物委员会委员,香港建筑物条例上诉审裁团成员,香港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委员、执业事务部委员、本地事务部辖下的规划及地政委员会委员。
认识一个城市,首先记住的一定是它的标誌性建筑,建筑师赋予建筑以生命,让建筑成为城市的灵魂。
关於事业:立足建筑,持续精进
作为一名从业十五年的建筑师,郑仲良先生始终秉承持续学习、持续精进的宗旨来发展事业,亦全心全意推动粤港两地的行业交流与进步。
郑仲良先生是一名典型的80後,务实,笃行,慎思,好学。毕业於香港大学的他,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把学业的终点,当作人生大学的起点,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汲取知识,充盈自己。
人能塑造建筑,建筑也能塑造人。郑仲良先生以建筑专业为核心,在专业测量、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等领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修学习,将自己塑造成行业里的全能型人才。“在建筑行业,只懂一个专业是不夠的,以前的建筑师可能只是负责建筑设计,没办法兼顾工程管理,这就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原本的建筑设计目标跟最终交付的成品有很大出入,理念与现实背道而驰,这是建筑师极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我希望能参与到整个流程的更多环节,包括项目研究、设计规划、施工、市场推广及销售、资产管理及项目商业併购等等,这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全方位的学习,才有更多的、丰富的实战经验来完整地跟进一个项目。”
现如今,郑仲良先生已经考取了註册建筑师、测量师、营造师等多项专业资质,凭着丰富的香港房地产开发经验,郑先生将专业知识推广到国内城市尤其是大湾区一带。近年来,他更多地参与到全国各地的房地产项目中,特别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现在,他还担任着全国知名企业绿景地产的项目发展经理一职,协助内地房地产企业走进香港市场和开发项目,以及发展和管理工作,“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对上要及时处理老闆的不同要求,对下要负责团队的协调合作,更多的是充当桥樑的作用,特别是在香港和内地的人员沟通中,因为两地处事方式及思维习惯会有差異,很容易造成误解,比如香港团队在处理工作时,习惯用邮箱,用英文,而内地朋友则更多使用微信,用中文,他们在社交工具与语言习惯方面都会有一些差異,怎样去协调两者的关係,从而综合提升办事效率,真正实现精神上的无缝接驳,这些都是我的工作。”郑仲良先生解释道,同时,他认为,在粤港两地的沟通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坦诚,因为两地文化的差異,可能内地朋友在沟通过程中不夠直接,更含蓄温婉,而香港人可能做事耗时,但更注重细节,因此坦诚地表达对对方的期望与要求,令双方都能及时明白对方意图,能有效地化解猜测和误解。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近年来,郑仲良先生一直在致力於传统建筑业以外的探索,“建筑也是一个生命体。对於一所建筑,不只是前期的构思设计,从计划,到诞生,到成长,再到衰老,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而目前建筑师参与的,可能只是其中某一个环节,我们是否还可以尝试的更多?贡献得更多?这也是我跟同行交流时所关注和探讨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辛勤的付出亦会换来社会的认可与嘉奖,郑仲良先生获得了诸多奖项荣誉,诸如担任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建测规园专业2018年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国情班组长,亦获得皇家测量师学会2018年最佳交易年奖,凯达环球建筑旅遊奖学金,捷和郑氏基金信託人法团奖学金,以及香港大学学生服务奖状等等。然而,在诸多荣誉面前,郑仲良先生思虑的依旧是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在事业之餘,他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尽己之力,热心服务。
关於社会:尽心尽力,持续服务
古语有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在事业发展之餘,郑仲良先生亦积极参与社会公职,现担任香港建设专业联会会长,香港建筑师学会理事,香港建筑师学会认可审裁人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港澳特邀委员及认可专家证人,建筑物条例上诉审裁团成员,香港房屋协会自愿楼宇评审计划评审员,地产代理监管局地产代理(个人)牌照,香港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委员和执业事务部委员、本地事务部辖下的规划及地政委员会委员,香港建筑物条例承建商註册事务委员会原委员,小型工程承建商註册事物原委员,香港营造师学会理事会原理事等。
“其实我们建筑行业的同行,都有自己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大家对建筑满怀热忱,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去推動行业的发展,因此对於协会的工作,都是尽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郑仲良先生解释道。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经济命脈,对於香港这座充满经济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郑仲良先生充满感情,“香港是一个经济自由体,它具有很多竞爭优势,但由於地理面积的制约,也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在房屋供应方面,如何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有效地平衡香港的发展,我觉得应该是努力改善,而不是大肆破坏。其实香港作为中国眺望世界的窗口,拥有很多便利,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更成熟、更国际化,应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到内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郑仲良先生除了带内地房地产企业来香港外,还鼓励香港年轻人走入内地看看,感受内地城市的发展变化,可能有些地方经济条件还比较差,但是都有机会慢慢变好,慢慢提升,应该给予时间和空间。郑仲良先生坦言自己就在切身感受这种变化,年少时期,父母亲就经常带他过来深圳罗湖、东门等地,时隔多年後再看深圳的发展,可谓日新月異,发展迅猛。
由於来往香港和深圳两地较为频繁,郑仲良先生加入了香港建筑师学会内地事务部——“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委员会,内地事务部负责处理内地事务,比如通过与香港和内地两地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联络,帮助香港建筑师在内地的个人专业註册和执业事宜,在内地推广香港服务和专业发展以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中“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因此,他对内地的发展有更多期待,特别是针对大湾区的发展建设,他始终保持关注和沟通,一方面他会协助香港建筑师制定策略,寻找在“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城市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城市举办研讨会和实地考察。
不久前,郑仲良先生更推动成立香港建设专业联会,成为创会会长,亲自带领香港年轻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做创业交流访问,引领年轻人正确看待大湾区城市发展现状,努力抓住历史发展机遇。2019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工程设计论坛”活动上,郑仲良先生发表了以《香港建筑师专业,如何参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演讲,积极开展了“依託湾区专业资源,积极迎对一带一路”的主题讨论,探索发挥湾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重要部署,它不是简单的城市规划,而是建设国际化智慧城市群的蓝图,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筑师不能只是空谈,而应该发挥我们的力量,把大湾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並贯彻执行计划,结合实际来持续推动它的有效落地。”就在同一月份,郑先生亦亲自前往贵州,和中国建筑学会,(台北)中华全球建筑学人文交流协会和澳门建筑师协会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促进中国内地,港澳及台湾地区在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知识技术。
关於未来:齐头並进,持续沟通
谈及项目管理之道,郑仲良先生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平衡时间、金钱和质量,有时质量为先,那麽可以花些钱来提升质量,而时间宝贵的情况下,应该以时间为重,做项目管理就需要在这三者之间取得平衡,在可控的风险下评估不同选项的利弊,做出最恰当的决定。
关於香港建筑行业的未来,郑仲良先生充满紧迫感,“现如今,最年轻的80後也都迈入了而立之年,我们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香港,有能力的长辈们都已经慢慢退休了,如果我们这群80後不好好发展,不能承担社会的责任,那麽香港的发展就会成为真空状态。香港是一个独具城市魅力的地方,无论是各个领域的专业性还是金融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的发展方面,香港都独具优势,我希望我们可以牵个头,以领航者的身份去贡献内地,加强两地的交流与融合,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更有意义。”
而谈及个人的未来规划,郑仲良先生坦言,一方面希望跟行业协会一起,为行业的有序发展制定国际标準,同时促进行业交流,加强行业传承,促进中国包括香港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在国内寻找更多发展机会,比如开设一间建筑工作室和房地产諮询公司,都是未来可以去尝试的。
工作之餘,郑仲良先生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陪伴家人,照顾小孩。他有一儿一女,一个约两岁,一个约三个月,聪明可爱的孩子们带给家庭很多欢乐。郑仲良先生幸福地表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养育重点,而现阶段就应该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亲子關係。陪他们多玩耍,等他们慢慢长大,就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让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