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瑗
摘 要: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迅速壮大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制造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中美贸易摩擦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创新打开新格局。以构建产业创新模式、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路径,提出加强创新引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互联网融合、重视人才供给、打造品牌创新和倡导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8-32-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8.005
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制造业对于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些均为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美贸易摩擦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创新打开新格局。
1 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迅速壮大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同时,我国也是具有完整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链的国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4.27万亿元,超过美国和日本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占全球的28.57%。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批制造业技术进入国际产业发展水平第一方阵。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8.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5.5和2.7个百分点。此外,新兴制造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40.1%、18.7%、12.9%和9.7%。从企业创新来看,一些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在品牌创新的影响力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华为、海尔、格力等龙头企业已经进入相关行业技术的前沿领域,并在国际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投资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增长明显,2018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并且约50%的投资是技术改造投资。
《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列为五大工程之一,提出“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關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等工作。”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批复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农机装备、先进功能纤维等1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指导各地认定了10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2 存在的问题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与制造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中低端产品占多数。从全球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结构来看,我国尚处于中低端水平,“大而不精”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之一。第二,劳动生产率偏低。例如,2018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27 382.3美元/人,相比之下,美国为160 187.3美元/人,德国为92 825.9美元/人,韩国为86 801.9美元/人。分析可得,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第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的关键材料依赖进口,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绝大多数计算器处理器和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可见我国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整体上处于配合地位,缺乏实质性的竞争力。第四,产业链与创新链脱节。我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的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具体体现为缺乏突破性的创新成果、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产业链与创新链脱节会进一步影响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导致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创新研究,这对于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2 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分析
2.1 影响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因素
2.1.1 国际因素。第一,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战略。发达国家借助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正在对先进制造业进行前瞻性布局,抢占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例如,德国在《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提出,在未来的十余年时间里,德国必须要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美国在《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中提出,未来美国制造业应该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领域。此外,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制造业发展规划。第二,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红利释放。印度、越南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依靠人力资源要素优势,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制造业发展地位,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加工类制造业转移的新阵地。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我国制造业正朝着工业化后期方向发展,制造业内需从旺盛转为疲软,中低端市场饱和,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