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春
摘要:本文以二胡这件乐器的起源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的追溯,梳理刘天华先生创立的现代二胡学派数代传人对二胡演奏与二胡教育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专业二胡教育的未来提出四点展望。
关键词:传统源起 传承 发展 二胡专业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14-03
二胡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由西域使者将二胡的前身奚琴带入我国,因为它的音色近似于人声,因此极受人们欢迎,从此在我国各个地区流传开来。经过多年的演变,奚琴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二胡。同时又因为各地风土人情以及各种地方戏曲的需要,演变出京胡、坠胡、高胡、中胡、板胡等形态各异的同族弓弦乐器,我们统称为胡琴家族。而二胡因为它的定弦适中,音色亮而不燥、柔而不闷,音域宽,表现力强等特点,在胡琴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件主导性的乐器。
一、传统源起
二胡在最初的一千年,一直流传于民间,为戏曲、说唱做伴奏乐器,甚至是乞讨人员手中的工具,最多也只是在某些地方民间乐种中起一个领奏的作用。在演奏方法、演奏技术、乐器的构造、配件等等方面,都是随意、随性的,从没有形成什么标准。二胡真正的发展只有大概一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我国伟大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他看到中国的民族乐器尤其是二胡极度民间化,难登大雅之堂。因此下决心要让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能够并驾齐驱。当时刘天华先生不仅精通二胡、琵琶等中国乐器,同时还学习了西方的小提琴和作曲。他将西方作曲法借鉴到了二胡新作品的创作中,接连写出了10首二胡名曲。这些乐曲率先运用了变化音、大跳把、单弦演奏、轮指等新技法,吸收了小提琴的许多特点,并与二胡完美结合,大大拓宽了二胡的表现能力。他创作的47首二胡练习曲,制订了二胡演奏的许多规范,为二胡进入高等院校成为一个独立专业提供了必要条件。刘天华先生还对二胡的构造和配件做了很大改革,确定了DG定弦和多把位演奏法,使二胡的声音由之前的柔弱无力、穿透力差,变成明亮、清透,有爆发力和穿透力的音质,二胡的音乐表現力有了质的飞越。刘天华为二胡创作的十大名曲,以及为二胡所做的伟大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中不可逾越的地位。为了区别于过去处于自流状态的“民间二胡流派”,音乐界将刘天华所开创的新流派称为“现代二胡学派”。直至今日,这一学派已经成为我国二胡专业的主要模式,在各音乐艺术院校中得以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二、代代传承
刘天华现代二胡学派的创立,如同使二胡这棵瘦弱的大树发了新芽。在后来不到一百年中,经过几代二胡人的努力拼搏,如今二胡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在二胡传承谱中,刘天华先生的各大弟子分别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这些再传弟子们又培养了更多年轻一代的二胡人,如此代代相传,至今已经经历了六代传承了。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在此笔者仅以其中最正统的一支嫡脉,来管窥二胡演奏艺术中的代代传承。
20世纪30-50年代,刘天华先生的弟子们继承和发展了二胡的演奏艺术。在众多的弟子中,特别要提到蒋风之先生,他演奏的《汉宫秋月》风格古朴,将汉代宫女哀怨忧愁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了这首乐曲的标准版本。他的演奏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蒋派”,在当时的二胡界享有很高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蒋风之先生的弟子中最著名的当属王国潼先生。他不仅对刘天华先生的十大名曲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还首演了《三门峡畅想曲》和《豫北叙事曲》(刘文金作曲),一度轰动二胡界。这两首乐曲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技术性乐曲,王国潼先生在演奏中完美展现了大段跳弓、跳把、转调等技法,给二胡音乐注入了新生命,这两首乐曲至今仍经久不衰,是每一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曲目。因王国潼先生对二胡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在二胡发展史中被称为“第三代之第一人”。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考,著名的77届音乐学院大学生,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王国潼先生作为当时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赵寒阳有幸成为他的嫡传大弟子。跟随王国潼先生形影不离地学习七年。这时二胡教学已经初具规模,在练习曲方面不断创作出新;在合理调整演奏方法的同时,又加强了基本功训练,并在揉弦、快弓、颤指、颤弓等技法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曲目上也有了许多经典之作,例如:《秦腔主题随想曲》《河南小曲》《长城随想》《红梅随想曲》《洪湖人民心愿》《怀乡曲》等等。而赵寒阳教授作为第四代重要的传承人,其成就不仅是在二胡演奏上,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他也有许多重大的建树。他在毕业留校任教之后,陆续出版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儿童学二胡》《二胡基础教程》《二胡音程与琶音练习》《二胡演艺学》《二胡视奏与现代技巧训练》等70多部著作与教材,涉及了二胡的普及、考级、专业、爱好等各个层次的需要,为不同年龄、不同要求的二胡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料,成为了中国二胡著作第一人。王国潼先生的另一位嫡传弟子严洁敏教授,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都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二胡演奏家严洁敏教授,她演奏的移植乐曲《卡门主题幻想曲》,在当时的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首本该用四根弦来演奏的小提琴乐曲,用二胡来演奏,难度超高。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人工泛音、极高把位、快弓、快速换把、快速跳把等技法,这都是之前的传统乐曲中绝无仅有的。而随着《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一二胡协奏曲》等大量高难度现代作品的问世,二胡的演奏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笔者作为生在二胡发展阶段、长在二胡新时代的一名二胡演奏者,耳濡目染了父亲赵寒阳的“三门峡时代”,又在导师严洁敏教授的指导下度过了十几年的“狂想曲时代”。作为“刘天华现代二胡学派”正宗的第五代传人,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着传承的重担。而如今笔者也成为一名二胡专业教师,同样也要将自己多年来学到的知识继续传给下一代,为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做出一份贡献。
三、发展未来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目前为止在世界上仍没有占据很高的地位。2016年笔者赴荷兰与Atlas室内乐团合作演出新作品,作曲家在创作时将二胡的语言与小提琴相混淆,虽然在演奏上、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却忽略了二胡本身的特点,比如:中国调式、二胡特色语言、音色、音域等等。更有许多欧洲的作曲家不认识也不了解二胡、琵琶等中国民族乐器,从而在创作中无从下手。而室内乐团中的印度乐器、阿塞拜疆乐器、土耳其乐器在演奏时都发挥了自己民族的音乐特色,比如:即兴、弹唱等等。当然,他们也有弊端,就是与现代音乐脱节,不能够做到两者兼容。而我们在参与过程中,却有着重现代、轻传统的不足。在大量实践中,笔者认为这种不足在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要想做到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以下是笔者在学习和教学中总结出的、也是还需继续努力去研究、实施的几点经验和设想:
(一)加强儿童时期民族音乐教育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学习民族乐器者较学习西洋器乐者为少数。就目前情况而言,重西洋、轻国乐,是中国青少年艺术培养的现状。从近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招生的情况来看,专业学习二胡的学生人数更是呈下降的趋势。所以向儿童们普及中国民族乐器尤为重要,先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的孩子热爱民族乐器,而后再由专业老师从中挑选好苗子加以特别培养。想要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必须从娃娃抓起。
(二)提高地方师资水平,让学生们少走弯路
中国有句话叫“童子功”,这是指在儿童时期通过正确训练所形成的基本功。笔者把培养童子功的年龄划定为5至15岁,这十年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十年,也是练就扎实基本功的最好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完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育过程,正确的训练能够让孩子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一路畅通无阻,笔者称之为“基本功时期”。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将基本功比喻成地基,地基打得稳,房子盖得再高都是稳固的。但是现在中国各个地方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所以学生们在跟随这些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错过了最佳的基本功时期,等到了考大学的年龄,一切都将于事无补。笔者相信这个原因,耽误了很多拥有音乐才能的学生。所以,逐步向全国各基层地区传播二胡正确的演奏方法,是我们作为青年教师今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重视专业学生的传统音乐教育,要前进但勿忘本
在20世纪90年代,传统作品、风格性作品是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内容。那时的现代作品仅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移植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少量的几首,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在学习刘天华十首、《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兰花花叙事曲》等经典之作。等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后续的现代作品陆续问世时,我们基本上已将传统和经典作品学完,正好与现代作品的学习衔接上。所以,我们这一代是传统与现代学习相对全面的一代。而大约在十年前开始专业学习的学生们,则进入了现代作品多于传统作品的学习时代,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天。音乐学院的小学生和大学生考试时,往往演奏同一首现代曲目,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在表面看上去很亮丽,说明现在孩子进步快,但在深层次上讲却很堪忧。孩子们在基本功时期过早地接触技术性乐曲,等于拔苗助长,会直接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演奏水平,而且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是不可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由于二胡学生的“早熟”,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都没有认真学习过几首传统作品,甚至在心理上排斥传统作品,原因是因为速度太慢、情绪太低沉、找不到感觉等等。这就是重现代、轻传统的后遗症,导致了学生的演奏除了快以外毫无深度可言。所以,作为专业的二胡教师,应该是先传统、后现代,二者兼顾是我们肩负的责任。要发展,但勿忘本。
(四)推动优秀音乐作品,加强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中国的每一件民族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语言,但是想要把中国民乐推向世界舞台,更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作品、好作品。二胡现阶段在世界上最著名、演的最多的作品,仍然是《二泉映月》《赛马》等传统曲目,是在20世纪80年代,父辈们代表中国首次出国演出时演奏的作品,距今已有三十多年。虽是经典之作,但足以看出二胡在国际舞台上并没有太大的进步。而要与现在中国飞速發展的现状相吻合,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作品,除了经典作品以外应该是新颖、现代、与时俱进的曲目。而真正的好作品并不是将民乐西洋化、现代化,甚至是极端化,而是能够很好的结合乐器本身的特点加上新的作曲理念,而创作出集好听、新颖、专业、技术于一身的作品。例如2015年由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双胡琴协奏曲《楚颂》,运用了历史中“楚汉相争”作为音乐题材,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和虞姬不离不弃的忠贞爱情。从题材来看,作曲家以中国著名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通过音乐来传播自古流传下来的正能量,既具有动人旋律,又富有专业的现代作曲技法,是现代与传统结合的一首经典作品,至今为止一直是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这是因为作曲家很好的保护了二胡的传统语言,比如:二胡音乐的柔美度、线条感、歌唱性等等,同时又注入了高难度的快弓、跳把、变化音等现代技巧,使音乐既富有传统音乐的美感,又具有现代音乐的动感。所以,只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二胡作品,才最契合传承与发展共进的道路。
从二胡的诞生到现在,这件乐器经历了很多坎坷,如今我们承载着前辈留传下来的瑰宝,必须要将它们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接受的是最正宗、最正确的教育,同时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是最大的,不仅要使二胡传承下去,还要将它朝着光明的未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