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的管理方式探究

2019-12-17 08:07陈丽君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8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优质护理评价

陈丽君

[摘要] 目的 探究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的管理方式。方法 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ICU病区治疗患者116例,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前提下将其分为均数相同的两组(常规组、护理组),均为58例,常规组应用传统质量控制措施,护理组则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将两组不同护理措施下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优质护理质量提升情况进行判断。结果 护理组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各项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下降15.51%,护理组满意率为98.28%,常规组为86.21%,可见护理组护理满意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使用,可进一步降低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保证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率,及时改进护理缺陷,降低护理过程中因工作不到位出现的问题,对优质护理的持续改进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ICU;患者护理;优质护理;评价;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a)-0053-02

ICU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对于护理的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采用以患者为主体的护理理念,可进一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各项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症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整体护理理念进行研究,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完整性,为患者护理效果的提升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ICU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自身的[1]。该文主要针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ICU病区治疗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普通病区治疗患者116例,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前提下将其分为均数相同的两组(常规组、护理组),均为58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位于18~6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0.56±2.65)岁;护理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位于19~6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1.25±2.12)歲。患者实验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均了解实验的内容并签署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按照医院基础护理各项措施实施相应护理,包括药物护理、检查护理以及生命体征健康。护理组则应用优质化护理措施:①对患者症状情况进行严格的分级,按照分级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计划,分级结合患者年龄、病情以及疾病发展以及控制情况,在分级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对于年龄较大患者,需注意压疮等各项护理规范,关注患者的情绪指标,对于情绪进行详细关注,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情绪问题,并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2]。②对于患者护理计划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在不同的护理措施下制定各种适宜的护理方法,对于病情危重患者,则需要定期进行监控,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适当增加情绪引导,对其护理整体模式进行管理。同时在护理中增加心理疏导各项措施,对患者心理进行全面的疏导,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3]。③增加对患者饮食方面的护理,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对于年龄较大患者,饮食需要以蛋白质为主,对饮食进行相应规范,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则更换饮食护理计划,通过饮食的指导,促进患者病情的痊愈[4]。增加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家属的各项情绪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宜的指导计划,对患者家属的各项不良情绪进行指导,及时调整患者家属的各项护理需求,保证家属的情绪处于稳定的状态,进而维持较为理想的管理方法,提升护理的质量;在患者意识清醒后及时将病情进行告知,对于患者对于疾病的问题,及时全面地进行解答,使得患者在心理方面得到满足,同时在患者清醒后及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家属,降低家属的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维持更加理想的护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不同护理小组之间的护理质量通过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抽样调查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

护理组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各项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下降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对比

护理组满意率为98.28%,常规组为86.21%,可见护理组护理满意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护理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工作重点放在患者满意率方面,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护理措施改进,无法保证动态性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实施效果,而在优质护理中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全面把控,从全局角度制定各项措施,可以及时将护理中的缺陷进行纠正,ICU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护理各项措施进行一定的改进,对于危重病情患者,对于其护理措施的改进可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5-6]。上文实验数据可得,护理组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各项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下降15.51%,护理组满意率为98.28%,常规组为86.21%,可见护理组护理满意率更加理想(P<0.05)。原因为:通过优质护理质量的确定,将指标量化为具体数据,便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效纠正护理中的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优质护理质量,同时在护理中将优质护理各项措施进行确定,制定科学的护理规划,及时对患者的各项措施进行改善,进而保证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7-8];通过优质护理,并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可保证护理人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问题,进而确定个人改进计划,逐渐完善工作过程,提升护理整体质量;同时在进行指标制定过程中,针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讲解,可以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帮助护理工作人员建立全局观念,及时了解工作职责,进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9-10]。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增加饮食以及心理护理各项措施,可以对整体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提升,可以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为患者护理整体的满意率保证创造理想的条件,维持更加理想的护理指标,为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可以保证患者在后期恢复中的质量,保证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率,并且对自身的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1-12]。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优质护理评价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