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千 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促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作用也更加明显。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一些高校教师有着较强的功利性,却忽视了审美教育,并没有整合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也没有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揭示,导致美术鉴赏课教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因此,本文对艺术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首先,在实际开展美术鉴赏课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贯彻作品,对作品的不同层次意义进行解读,对内容、形式、意境进行概括、整合,完整地把握作品的精神和形式特征。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表达,规范其鉴赏和评述能力,进而提高其审美意识。
其次,教师要选取能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应先让大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和折射的社会生活,加深对作品美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欣赏油画《父亲》这一作品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幅油画外在的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也不能理解这一作品的内容之美。所以,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朴素与高尚,教师可以播放《父亲》的相关视频,并辅以适当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该作品。
再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关注作品的形式美。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类型不同,形式美也有所不同。学生在鉴赏时需要了解各种作品的形式的特点,从而感受作品的形式美。例如,绘画作品中中国画讲究笔墨韵味,用笔墨造型,而油画则注重丰富的色彩,质感的浓烈和厚重。任何一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其构成、色彩、形状、材质、肌理、点线等要素都可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进行充分表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鉴赏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
最后,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感受作品的意蕴。意蕴是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在精神的美,是一种比直接呈现的形象更深远的一种价值取向,美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越丰富越能展现深刻的意蕴美。所有美的感受都要透过心灵,美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学生只有用心体会才能欣赏、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意蕴也有所不同,早在清朝画家石涛就提出过“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然后对美术作品的意蕴进行鉴赏、认识和理解[1]。例如,在鉴赏宋元时期的美术作品时,因为有禅宗思想的影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领会美术作品中的禅宗思想以及它是如何引发了中国画审美情趣的变化。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除了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发展和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力量吸引学生热爱本课程;同时,要注重让大学生融入生活,引导其关注自身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启发,获得艺术真谛[2]。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展示一些身边生活的图片资料、具有美感的图例以及选择一些游历过程中的图像资料,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启发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展览如绘画作品展、雕塑作品展等,让他们从中鉴赏、体会和对比,从而获得一双审美的眼睛。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国际教育委员会把学会学习、学会劳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列为21世纪的重要目标。可见,大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欣赏时,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代表作品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作品中的形象情节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通过组内合作和帮助,深刻了解和认识到了这一伟大时期的文化价值,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增进了教学效果。
另外,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掌握作品的内涵。要想掌握作品的内涵,学生就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作品,获得更丰富的艺术体验。例如,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这画面水墨恣肆,笔精墨妙,借物抒情,情感抒发到了极致,由于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愤懑、郁闷等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创作者的生平和一生的遭遇,通过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作品的内涵,使其深刻地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如,在对《格尔尼卡》这一作品进行鉴赏时,虽然大学生了解这一作品的寓意,但并没有深刻的内心感受,对此,教师可对战争能带给我们什么,它的残酷性以及历史背景进行讲述,让大学生深刻体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我们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掌握作品内涵,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受到启发,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在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加强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美术鉴赏课的人文教育作用;同时,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