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明萌
有媒体曾在2012年对戴铁郎做过一次采访,他给读者留下的形象是:一个80岁的老人坐在窗边,凝视着自己捏的黑猫警长的模型。20多年的风化,黑猫周身布满裂缝,还掉了一只猫耳。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说:“这是一个好时代,好到让我常常遗憾,要是再年轻一点就好了。”
1984年,动画片《黑猫警长》开播,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痛歼搬仓鼠,侦破螳螂案,消灭“一只耳”,消除了一个又一个森林危害,使得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得以过上高枕无忧的日子。
《黑猫警长》播出两集后迅速走红,街头巷尾都在传唱《黑猫警长》的主题曲,根据动画编绘的同名连环画卖出40多万册,周边产品出来后被一抢而空。尽管《黑猫警长》只出了5集,但在历年来最受欢迎的国产卡通形象评选中,黑猫警长与葫芦兄弟并列第二。作为《黑猫警长》的导演,戴铁郎被称为“黑猫爷爷”。戴铁郎的成就不止于此。他还参与了包括《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我的朋友小海豚》《九色鹿》在内的30余部影片的动画设计和导演等工作,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2010年之后,中国动画电影正在恢复往日的声势,《黑猫警长》电影版也被搬上了大银幕。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记忆,这部动画电影获得了1500万元票房。2019年9月4日,动画片导演戴铁郎因病去世,享年89岁。
1930年,戴铁郎出生于动荡年代的新加坡。父亲戴英浪是共产党员,二战期间,在马来西亚组织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戴铁郎从小和母亲为父亲放哨。父亲后因开展地下工作时被叛徒出卖入狱。戴铁郎白天开会、发宣传单、游行,晚上在灯下作木刻画。解放战争时期,戴英浪又被派往台湾、香港等地。戴铁郎以孩子的身份,代父亲出面传递过许多情报。
考取北京电影学校后,在一群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中,戴铁郎学习颇感吃力。他每天去厕所借光,看第二天学习的内容;休息日也在寝室学习,勉强跟上进度。毕业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招了他,他改变读研究生的主意,去报到了。
因为一些特殊的时代原因,进厂后不久,他便被卷入政治运动,坐了27年“冷板凳”,真正做导演的时光只有10年。50岁时,戴铁郎第一次当导演。那时动画片的主调是“多做传统、民族的题材”,他创作的《我的朋友小海豚》讲的是少年水手阿波与小海豚建立友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本子没过,厂里的顾问想为他向厂里要个好本子,他拒绝了,称“我是搞创作的,只做自己的东西”。没有导演室,他去饭厅搬一张长板凳当桌子,借小矮凳当凳子,去医务室趴着画分镜头。这部迟来的处女作获得了1982年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总统银质奖,成为我国当年送选电影中唯一获奖的作品。
1982年,褚志祥创作的科学童话《黑猫警长》发行。戴铁郎在报纸上看到连载,从中获得灵感,开始创作《黑猫警长》的剧本。创作期间,他常去少年宫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和他们一起设计玩具,做军事游戏。
他注意到许多男孩都喜欢戴军帽,常常把军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由此确定了黑猫警长头戴警帽的警长形象。他发现孩子对现代交通工具和武器特别感兴趣,便在故事情节中加入了气垫摩托、激光枪、火箭喷射枪、微型引爆炸弹以及步话器、自动门等,吸引小观众,增强时代气息。在影片里,他有意识地加快了节奏,避免小孩反应太快坐不住。
戴铁郎还希望加入更多科学知识。在这个童话世界里,他安排了不常见的动物,比如第一集的搬仓鼠和鼩鼱,第二集出现宾鹰,第五集有食猫鼠。片中也有常见动物不被人注意的特点:第三集的大象、河马和野猪由于生理需求需要某种矿物质,常去啃食红土;第四集母螳螂为了繁殖后代,需要足够的营养,要吃掉公螳螂……
1984年,《黑猫警长》一、二集完成,时任厂长钱运达看片时感觉内容一般,更有意见认为“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里面的科学道理也没有艺术性”。1986年年底,《黑猫警长》三、四集完成,在一次“儿童欢乐周”首映式上,主持人宣布将放映新拍的《黑猫警长》,钱运达听见全场发出震耳的欢呼声,“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我国美术片还没出现过受到孩子们如此厚爱的‘动画明星’”。他发现,“黑猫警长”已经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
直至今天,黑猫警长仍然极具代表意义,他象征着严肃、正义、一丝不苟,与葫芦娃一起,成为20世纪80年代系列动画片中的重要动画形象,在外国动画还未大规模进入中国的年代,它们是中国国产动画的最后荣光。
退休后,戴铁郎的工资为209.5元,他每天乘坐汽车去郊区,帮人修改原画补贴家用。妻子和女儿去世后,他的暮年生活更为寥落。他曾捡过流浪狗回家养着,拜托钟点工阿姨帮忙办狗证。狗被他养得健步如飞,他觉得人要向动物学习,到哪儿都能生存。
事实上,他早就在实践这个道理了:每天不争不抢,就当时机未到;创作不停,50平方米的小屋里,“笔下世界无穷大”。他几乎画了一辈子,动画将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我得到了我的想象力,它与我同在,谁都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