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
(南阳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一带一路”是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能合作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国际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黄友义指出“一带一路”的推进离不开翻译,尤其对应用翻译研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为了更好的推动南阳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南阳市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结合参加南阳月季洲际大会外语志愿者的情况,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走访与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进而为南阳地方高校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打造出高端翻译人才。
“一带一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它涵盖亚非欧三大洲的60多个国家,连接国内外近100座城市,沿线约44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南阳市作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和重要源头之一,准确认识到自身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处的历史方位,抢抓机遇,主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通过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促进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全面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合作,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3]。通过加快基础设施,运输通道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扩大南阳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实现与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互联互通,提高了南阳市的综合竞争力与经济实力。在这一形势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
近年来,南阳市通过举办月季文化节、花卉摄影展等形式吸引不少国外游客,且花卉远销到英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丰富南阳花卉旅游市场,现月季已成为南阳市一个新兴产业。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南阳成功举办,对南阳市翻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笔者以南阳月季洲际大会为例,选取了南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参加南阳月季洲际大会的30名(2016级的有22人、2017级的有8人)负责一对一翻译的志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这次大会负责英语翻译志愿者有28名,日语翻译仅有2名,其中,90%志愿者表示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翻译不顺畅的情况,由于一些花卉的专业术语不会表达、月季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的不深入,导致翻译困难;7%的志愿者们对花卉大致了解,翻译过程中较为顺畅;仅有3%的志愿者表示对关于月季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翻译的非常顺利。据此可以推算出南阳市翻译人才需求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是南阳市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优秀翻译人才的培养。就南阳本地而言,翻译教师的学历以及职称普遍不高,教师的翻译理论水平与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脱节,翻译师资结构极不合理,教师们多注重理论知识,有着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但缺乏翻译实践工作能力,因此对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了解的不深入,难以培养出优秀且有专业技能的翻译人才,由此可见,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迫在眉睫。
随着南阳市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文化教育联系日益紧密,然而各高校翻译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离,仍然只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也就导致学生翻译技能的单一,跨学科能力较弱,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高校教学形式单一,一味采用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学生积极性减弱,翻译实践能力较差,无法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这次大会有美国、英国、法国、印度、韩国、日本等18个国家的外国友人来访,而参加大会的只有英语和日语的翻译人员,虽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是通用语,但两位都是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困难障碍较多。目前,南阳市公办高校共计6所,其中本科学校2所,专科学校6所,其中设有外语学院的高校2所,分别是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这两所高校外语学院仅有英语和日语专业,其他小语种,诸如韩语、俄语、法语等可谓一片空白。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南阳市翻译人才储备现状却不容乐观,非通用语的专业翻译人才严重紧缺。
随着南阳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复合型翻译人才即“外语+专业”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南阳各高校着重于学生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的培养,对市场上其他领域相关专业的知识,如:医药、科技 、法律 、经贸、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翻译实践经验,跨学科能力较弱;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熟练的掌握中、外两种语言各自的深刻的文化内涵、缺乏国际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以及通晓异国风情的能力,在翻译时很容易造成误解,还远不能够胜任许多大型商业会议和国际会展。如这次南阳月季洲际展,月季象征着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包涵着中华民族优质文化知识,翻译志愿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翻译错误现象,这说明志愿者们对本国月季文化了解的不深入并且对国外的月季文化知识也有很大的欠缺。
胡梦诗、银杉、周文革指出高校要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重视教师的翻译理论水平,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使翻译师资结构更加合理化[4]。”高校应当鼓励教师走出高校,投身翻译市场的实践工作,参加各种翻译专业的师资培训,努力学习法律、科技、金融等其他学科,成为跨学科的复合型翻译教师人才;或者派老师到国外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积极地引进国外优秀的翻译教师,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翻译人才到校办传授经验。教师首先完善自我,充分认识到市场对外语人才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在翻译教学领域的修养与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集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
实践是翻译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高校应当注重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就是非常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使学习更加贴近翻译市场的需求。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而且可以提前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管理等,锻炼自己各种能力,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在下一次的实践工作中进行改进和提高,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职业前景的认知和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力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上优秀的翻译人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南阳月季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根据社会需求,南阳高校可增设小语种课程,培养“英语+小语种”型双语人才。截止2017年底,南阳市与“一带一路”沿线 57个国家有贸易往来,货物贸易年进出口额达 59.8 亿元;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共21家,进出口企业达到 275 家,其中年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61家;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在建项目84个,总投资约 1200 亿元[5]。在此背景下,南阳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英语这单一的语种上。南阳各高校应在教育部的扶持下,逐步扩大小语种翻译专业的设置,大力发展英日、英韩等复语型翻译人才,促使南阳全面发展,满足各个产业、各个语种的多方面需求。
孟庆升认为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任何一个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6]。南阳地方高校可根据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市场调研,探究翻译公司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翻译人才,从而优化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并依托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翻译课程,如金融翻译、法律翻译 、工程翻译等,培养具备专“外语+专业”翻译人才,熟练掌握目标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知识,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给南阳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阳积极地响应,极大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南阳市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及翻译人才的现状,指出了南阳市翻译存在具体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给南阳市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可行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为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提升南阳市的国际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