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博 王丰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6)
首先,职业核心能力指的是职场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职业本能。在这种本能中,不仅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能力,同时也包括职场人员在面对工作中问题时所形成的应对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并不是通过学科教育以及考试就能够形成,其需要学生进行多次的训练以及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完善,推动自身的综合发展。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来说,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良好,并且该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急迫。所以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自身的发展优势比较强。但是,就我国的高职教学情况来说,由于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对行业现状形成了解,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导致学生形成了与职业脱节的问题。
在开展高职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行业以及社会中,为自己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们就需要注意,一定要对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职业结构进行理解,并以此为基准对当前的职业需求进行探索,对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标准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性作用。
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具体的工作中,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联系,与之构成合作关系,要求请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职业培训的岗位,而作为合作方,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该企业培养具备专业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行业人才,以此达到互利共赢的状态[1]。总体来说,学校需要完成以下几点任务:首先,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对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了解,并明确具体的职业考试标准以及考试内容,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固的学习基础。比如机械制造、机械维护以及机械检查等等,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综合专业实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合作单位的工程师进行共同探讨,对校企合作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制定,将招生、教学、培训以及就业构建成完整的教育流程,有效推动学生以及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推动,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组成体系中,构建完整的教学结构以及教学体系,也是教师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内容。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教师主要可以依据三个不同的平台,其分别为:基础技能教学平台、综合技能教学平台以及特色技能教学平台。同时,教师也需要将职业证书考核与教学进行融合,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专业培养主动意识,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针对于基础技能教学来说,学生应通过学习以及考核,获取中极机械维护证书;其次,针对于综合技能教学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机械领域内的高级操作方式以及技巧进行了解,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丰富的技术应用能力,比如机械加工、机械诊断以及机械维护[2]。同时针对于想要寻求对口工作的学生而言,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达到高级工种的水准;最后,针对于特色技能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通过企业对学生进行特色技能培训,以此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完善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系。
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定期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通过研发、创新工作技术以及工作内容的方式,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丰富教学内容。针对于具备较强经济条件的企业,学校也可以邀请其创建专门的实训基地,在完成合作任务后,企业也能够进行基地出租,强化自身的经济效益;其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创新整体的教学分类以及教学情境[3]。例如针对于机械工程这一专业来说,教师可以将其分为过程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以及延展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以及问题导学法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内,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4]。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领域中,机械工程是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同时这一领域的人才也是我国所稀缺的一种人才。因此开展职业性的高职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活动,就成为国家以及高职教育机构所重视的一项任务。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同时也应该构建校企合作的教育体系,完整职业对接的教学结构,以此推动学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