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珍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第三小学,江西 九江 332600)
小学生处于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接触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要积极探索,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接下来笔者将对此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潜意识里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是很积极。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出高分,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改正这种观念,重视起对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生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太成熟,教师的教学方式使用不正确,就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阻碍。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真正从中学到知识。教师要尽可能的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积极地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亲手操作过程中的成就感,因此激发出自身对于知识的探究兴趣,就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1]。
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要教会小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数学知识,使得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也会让自己有更强的表现欲,从而让自己认真的完成每项任务。逐步培养小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处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减少陌生感。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创设促使学生动手操作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觉数学知识中的深层含义[2]。
例如,教师在进行价格的相关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创设成超市等卖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将进行价格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和父母外出购物的经历吧。相信大家在购物的过程中都能发现,我们在购买不同的商品时所付的钱数都是不一样的,这里的钱数就是商品的价格。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将我们的教室想象成一个大超市,一部分同学们可以作为卖家,为自己的东西标上价格;另一部分同学作为顾客去买东西。在买卖的过程中,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价格,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在这种熟悉的情境中,就能激发出学生求学的欲望,达到动手操作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运算能力还处在刚刚发展的阶段。普遍口算能力较差,简单的运算也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使用小棒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相关的运算[3]。
例如,教师在进行两位数运算时,考虑到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有限,验算能力还不太成熟。可以鼓励小学生使用小棒,用小棒代替数字。让学生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出一下例题:28-13、47-15、80-46等,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用小棒进行操作。在这时,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引导:减法就是从中拿走小棒,加法就是增加小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就能领悟到运算的具体方法。
在学生学习完相应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作业,布置的作业要偏向于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小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拓宽学生的眼界,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4]。
例如,在学习完面积的相关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测量。自己亲自动手进行测量,最后将测量的结果即房间的长和宽以及计算后的房间面积,进行整合,整理成实践表格上交,作为一次课外实践作业。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再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改进。最终探究出适宜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