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鑫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引言:现代企业在持续发展、高速经营的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修造船企业,它不同于其他企业,其生产建造周期长。这更需要修造船企业能够积极创新,探索出高效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开创一个和谐共赢的新局面。在保证发挥产能优势的情况下,巩固修造船企业的平台质量,打造一个成本领先的品牌效应。
(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深度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以基础的工业作业为基本量,要持续对作业品质、作业速率进行不间断的动态跟踪,还要对作业所需要的人工费用、资金周转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计算。作业成本法与普通成本核算方法不同的是,要细化到单个船所需要的基本造价。明确地显示出了资金的流动过程和成本分配,改变了往常粗略地成本核算,扩大了成本核算的范围。为修造船企业提供了较合理的成本计算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在修造船企业中的基本运行步骤
首先修造船企业要进行分析,确定主体作业对象,将客户所需要的船体形状、吨位、人工费用及物流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加以分析。根据主要的成本费用中加以结构建模,基于间接费用进行细分。项目承接前准确测算项目的目标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产能情况,承接利润效益高、成本低的项目,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次要确定项目的资源的启动因素,修造船企业要主动根据作业的材料用量和时间间隔,制作出最恰当的配比,用单一的数量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把不同的项目作业统一成一个标准分配到成本对象中。模拟项目在市场中的流动过程,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将作业的动因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分类,比如直接生产人员生产工时、拖轮使用时间、占用船坞天数、大型设备使用次数、钢板预处理面积等。在保证客户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最后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按照作业的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至各产品中,予以准确的反映项目实际发生成本。为公司的最终决策提供合理的数据,不断提高本企业在船舶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不同于普通的核算方法,其核算的过程周期长,算法复杂。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但是在我国的造船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的小微企业,缺少专职管理财务的人员,所以作业成本法很少在小微企业中进行大面积推广。小微企业在核算过程中因为政策贯彻力度小,很容易出现核算数据偏差,造成企业最后的决策不合理。此外,核算人员对基础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总结核算时存在着个人的主观臆断,降低了成本和算法的可参考性和准确性,无法发挥其应该有的价值,造成修造船企业的市场混乱。
作业成本法除了计算项目的基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外,还间接的将材料损耗、中间流通的成本算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配归类。对于不同品种的项目统一标准,让企业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成本造价,降低了在制造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消除了非增值的作业方面,不断减少不必要的人工物流环节,持续降低了造船行业的成本,消除了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为造船企业的最后决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数据保障。
(一)内外兼修推动作业成本法全面推进
造船企业要坚持以经济成本效益为目标,逐步实施全面作业成本法的改革。对外积极引进成本核算方面的人才,对企业的项目成本构成进行逐一分析、记录和总结。分析成本动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思想上的革新。但是在改革初期,想全面落实成作业成本方法改革有一定难度,需要财务核算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商议,推动作业成本法的试点检验开展,不断升级应用。在试点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后,逐步推动大面积成本核算方法。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选取计算机素质较高、思想积极向上、踏实肯干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集中优化计算方法,与财务部门进行对接管理,全方面立体化的推动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对一些利润率高的项目,进行重点发展,对于售价高、中间过程复杂而利润率较低的部分项目可以适当放弃,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重视生产细节、优化计算规则
作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发展新的核算标准,完善核算过程,细化核算标准,在对于不同的船舶型号,不能盲目的划分标准,要根据对象成本的间接人工费、折旧费、修理费等进行仔细划分,建立合理的资源数据库,为以后的成本核算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保证。根据本企业修造船的生产特点,明确核算的主要过程,在设计、特种作业培训、运输、验收、维修检测等环节进行数据化管理。对于不同的材料,采取独特的管理模式,比如对钢材料加工和甲板零件加工就要进行不同的分配管理,采取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于工人焊接、火攻、吊装和最后的实验环节,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利用新型的计算机模拟出最适宜的方案。对于前期购买的乙烯、甲烷、氧气的等焊接料料,合理安全的保存,避免材料的浪费。对船舶修理中的轮机工程、涂装工程进行不断管理优化,提出合理的创新建议。明确资源动因,落实作业成本法,将所需资源逐级向下分配至人工作业中心。不断精确细化,防止人为失误造成的浪费,比如说在人工切割钢材、机器加工、火钳零件的制造过程中,尽量提高核算的精度,在保证项目的质量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项目的成本。
财务人员自身要提高业务的精准能力,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成本过程中的管理。以成本核算在物流环节中的管理为例,在物流环节主要的资金去向,从进货、发货、储存、运输、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下,只计算进货、储存、发货、运输环节所需资金,而缺少进货次数、库存场地、发货批次车辆、进出场人员、劳工等综合方面的计算。在人力耗费较大项目中,传统的核算方法具有很大的劣势。给公司上层一个错误的导向,而作业成本法在大数据下的优势会更加明显,能够更加精准科学的计算物资储运的成本,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三)完善核算流程、提高营运效率
企业要不断完善作业成本模式,以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层面作为基础,不要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设计计算成本时,注重成本模式,以作业成本模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目标,如果太过简单,不能达到细化成本项目的要求,导致成本核算的可行性不足,如果程序过于复杂,会导致计算环节耗时长,人工资源配置过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倾斜浪费。造船企业要从订单,采购,库存管理等全方面提高运营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职能素质一体化,提高其信息采集的准确度。组建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核算管理团队,为修造船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可信的数据来源。
此外,企业也可以和高校进行直接对接,引进财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优化算法不断规范造船行业的行为规范,统一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本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对核算人员采取统一管理、统一培训、运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持续不断推动作业成本法的改革,规范企业自身市场运营模式,打造一个良好市场氛围。
总结:现代的修造船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人员工作密集,基于复杂的人员系统,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船舶企业要引入作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从内到外,全面推进试点改革,从而带动整体的核算体制优化,不断培养高精化的运算人才,与政府高校积极紧密联系,营造一个互惠互利的船舶修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