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丽 偃师市人民文化馆
民俗文化,来源于民间,既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也是指整个国家或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新、发展和传承的生活习惯[1]。而群众文化则是指普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间的文化。群众文化和民俗文化并不是相对存在的,群众文化是在继承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时代特征而发展起来的。在生活中产生,在发展中变化,民俗文化获得了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生命力。在当下,我们不仅要提高对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要通过促进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结合,推动国家软实力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也产生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下,不但我国民俗文化有着巨大的改变,而且在社会推进的过程中,其所依存的基础也发生了变化,这迫使大量的优秀民俗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传承中难以延续。当前我国民俗文化的现况不容乐观,我们应当慎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我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以汉族为主体,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边远地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我国的少数民族与外界交往较少,各个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得以保留并传承,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不断兴盛,导致我们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在另外一些偏僻落后的地区,当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很可能也在逐渐淡化。
在民俗文化被用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大趋势下,民俗文化的开发过程往往存在着不尊重真实历史、生搬硬套的现象,因此,民俗文化的淳朴一点点被磨灭。更严重的是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原生土壤往往因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受到破坏,当地民俗文化失去了寄生土壤,文化失传的现象加重。
例如,我国的“剪纸”技艺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珍宝,其在视觉上能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艺术既是民间传承下来的技艺,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这些技艺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然而这些曾经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技艺却濒临失传。不仅如此,我们还能找到过去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糖人师傅吗?周围还有人可以轻松剪出一个“福”字吗?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活动,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中国人民为世界所作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2]。我们必须利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够使群众文化与民俗文化艺术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皇冠上耀眼的宝石,它展现了我国古老文明在久远的历史传递下,一代一代的交接。我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当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痕迹,纵观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时,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以某种固定的、独特的形式传承下来,这样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其最原本的风貌,如放风筝、杂耍、舞狮、年画、划龙舟等活动,这些传统的民俗直到今日在我国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假日,我们总能在路边或街头看到传统民俗文化的表演,围观的人群往往把马路围得水泄不通,这足以说明传统民俗艺术在民间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群众文化要想做到“继往开来”,一方面必须在继承民族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拓展,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容,并创新活动方式,这是新时代下的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民族特征,群众文化继承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既受到历史的制约,也受到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但它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它没有随着过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全部消失,而是被保留和传承下来。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传统,尊重群众文化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继承。
群众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大,所以继承的价值更高。从内容来看,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更喜欢赞美劳动、爱国情怀、纯真的爱情等内容,同时人们也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进行了不断地扩充,使其拥有了时代特色和意义,更加丰富了其内涵,在民俗文化继承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其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这种自我衍生扩展的特性,促进了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新时代背景下新文化的需求,推动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发展。
在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中,我们需要结合新时期下的时代特色对其进行创新和扩充。对于群众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群众文化的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对群众文化内容的创新,就内容而言,其本身具有稳定和独立的特性;二是对群众文化中表现形式的创新,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不稳定的,多变的。例如,我们每年一次的重大节日——春节,它的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但它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却是不变的,即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群众文化的表达形式,从而更好地反映文化传递的本质。当我们在内容方面进行创新时,首先应找出民俗文化中的“糟粕”,即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落后的思想,然后真真确确地吸收其优秀的精华,去除不合时宜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新形成的群众文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新时代下,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们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不断提高,而群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对民俗文化的继承,所以完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去粗取精的传承方式下,只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才能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