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慧平 崔旋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学府,也是该区域最早开设“中国书画”学科的专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书法教学的历史悠久,书法硕士生招收始于1987年,培养出了一批活跃在当今书法领域有相当成就的专业人才。
吴慧平书法研究生工作室隶属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招收“美术学”专业下的“美术(书法)历史与理论”与“美术(书法)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通过近九年的教学实践,吴慧平书法研究生工作室逐步明确了基于美育先行,深化“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探索形成了将“书法教材研发”“书法教学研究”“书法创作研究”贯通一体的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其研究生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书法美学和品鉴为中心开展书法理论教学,开设有“书法美学”“《书林藻鉴》导读”“书法与中国文化”等核心课程,让学生在熟悉书法史论基本框架之下,进一步着眼于书法美学与品鉴方向的引导;其二,以书法创作为中心开展书法实践教学,开设有“艺术创作方法论”“《艺术与视知觉》导读”等核心课程,主要引导研究生在实践创作方面深入挖掘传统经典作品价值和探索新时代下书法创作方向;其三,以书法教材研发、书法教学实践为主的注重对学生书法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贯通一体,互益共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此模式将努力培养集书法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尖端书法人才。
随着高校书法教育全面走向繁荣,书法研究生规模也随之扩大,这一方面迫使我们充分挖掘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迫使我们寻求新的教育思路和培养途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形成的客观因素之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往往突出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可否认的是,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在从事与书法教育相关的工作,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这就从根本上缩短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时间,加快了人才成长的进程。下面就该模式的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我国各个院校开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高质量的书法教材是培养更多书法人才的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美术教育规模与层次的划分进一步扩大,更加专业的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开始融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中。与此同时,书法专业教辅、教材也需要在这样的变革中进一步进行调整。
为此,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研发了四部教材。其中,2014年8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3-6年级)》在教育部书法教材评审中胜出(全国共送81套,入选8套),成为广东省唯一一部国家级的书法教材;2013年8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岭南书法(7-9年级)》是目前广东省教育厅唯一一套正在批准实验使用的中学书法教材;2014年10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欣赏新论》(广州美术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是广东省高校书法教材;2015年5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技法》是针对语文、美术、书法老师的教辅、教材。
书法教材研发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受众与市场的走访调研,对已出版相关教材的搜集整理,与相关领域专家的商讨请益。教材的编写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以及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执行的。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如《书法练习指导(3-6年级)》和《走进岭南书法(7-9年级)》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容量适当,难易适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用书《走进书法世界—书法技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书法文化和书法欣赏等方面为书法教师提供了典范资料和方法指导。《书法欣赏新论》是以“书法欣赏的观念”“书法的风格把握”“书法欣赏的过程”“书法欣赏释例”等内容为主的书法美学理论著作。
通过教材的编写,让学生在真正了解书法专业构架的同时,引导其尽可能地完善自身专业理论体系,认真总结自身既得的创作与教学经验,梳理反思,查漏补缺。强化教材研发力度,可以有效促进与教学、创作研究的联动生发。
对学生书法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要求学生自主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必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以学生参与校内外相关教学实践、实习活动的方式培养。校内教学实践的主体依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授课对象为学院“艺术教育”“美术教育”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书法与篆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书法(篆、隶、楷、行、草)与篆刻的史论与技法的讲解示范,授课时长为四周,共16个学时。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记入2个学分,并要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时提交教学报告、教案、教学记录、学生成绩和效果表。
校外实习依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与大中小学、教育机构、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交流合作。按需选派学生前去参与书法教学工作,并在相关课程设置、教案编写、校本教材的编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18年由吴慧平教授作为书法研究所负责人与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建立了“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将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赏鉴能力大有裨益。校外实习主要是根据乙方的实际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派优秀学生到乙方进行实习。同时,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供乙方挑选聘用。
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大、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实际,对大、中、小学书法教师在思想、行为、知识和能力上的修养与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艺术学习的基础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大、中、小学书法艺术教学原则、常用教学方法的理解,掌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培养书法教学能力,为将来毕业后从事书法艺术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发现和培养高等书法教育尖端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书法创作研究教学工作,分为技法实训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在教学上注重把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具有多元、融合、互动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技法实训课程包括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与篆刻的临摹与创作,要求学生在“博涉多优”的基础上“专精一体”。具体安排为:每两周要完成一定量的临摹与创作作品并集体展评;临摹内容除规定必临法帖外按学生兴趣自我选择;创作内容要主题鲜明,作品呈现要多种形式,如以《论语》为主题,完成长卷、条屏、斗方、对联等不同形式、多种书体的主题创作,篆刻亦然。作品出众,时机成熟,策划举办相应的主题展览。2016年在广东书法院成功举办的“本立·道生”—吴慧平师生《论语》主题书法作品展就是教学成果的最好呈现。
理论研究课程涵盖古典哲学、文化史、书法史论、书法美学、书法批评、文字学、西方美学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完善专业所需的理论储备。具体安排为:每学期安排一定量的理论内容,分摊给每位学生,每周安排一到两位学生以PPT的形式讲解相关内容,老师与学生参与讨论,并给予讲解指导,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篇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
早在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启蒙思想。他对艺术教育的期望不仅是培养出几个艺术家,而是更加重视审美对民众心灵的哺育作用,以期用美来唤醒人心,提高国民的民族意识。艺术教育的目的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技法教育,而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培养欣赏艺术、评价艺术的能力,这才是书法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书法理论中,书法教育对育人有着重要作用。西汉扬雄《扬子法言》有云:“书,心画也。”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提到:“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行。”宋人苏轼则有“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之说。明人傅山认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清人刘熙载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永远朝向未来,直到受教育者个体生命的终止。书法教育,“教”的是方法与标准,表现为书法本体所需要的一切技术层面的东西,“育”的是人格,体现的是“书如其人”。
书法教育本质上就是让受教育的对象真正进入中国的文化价值体系,成为一个精神上的中国人,而非物质上的中国人。因此,真正的书法教育是传统的人文教育。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精神层面,从而成为一个不仅具有中国面孔,也具有中国精神的人。
该模式是在“美术学”专业下“美术(书法)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的书法研究生的培养期间逐步探索形成的,注重教学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凸显了美术专业教学的师范性,但这恰恰是目前现在研究生培养的薄弱环节。2018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对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书法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成为书法艺术家,社会更急需的是真正的书法教育家。作为对习总书记讲话的呼应,发现和培养高等书法教育尖端人才任务艰巨,势在必行。
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是以书法创作或理论研究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不仅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研发专业教材能力的培养更是鲜有人问津。我们认为,教材的研发是“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最佳试验场。研发的教材可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与此同时,教材的可行性也得到了检验。而在教学实践当中获得的实战经验又是教材研发者所必须具备的。对专业技法与理论学习所获得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成果又可以反哺到教材研发与教学实践当中。三个模块环环相扣,彼此间又能有效生发,可见该成果切实可行。
研究生的培养类型分创作型和学术型两种,培养、考核方式稍有不同。艺术类院校更注重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创作实践课程安排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主。不可否认,具备较强的创作能力应是书法专业学生的立身之本。但是,书法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学术研究能够为创作提供多重的艺术滋养与智慧启迪,若只身陷创作,而将理论研究排斥在外,便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书法人才。根植传统文化,基于美育先行,注重学术研究和书法创作互促并进,引导学生走可持续发展的正路,这是科学之路,更是必经之路。
基于美育先行,“三位一体”的书法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新时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以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教育为视角,积极推进高校书法研究生教育、教学情况的研讨和学科建设。经过近九年的探索实践,事实已经证明它对研究生教育在超常规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失为一条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然而,当前高校研究生书法教育的诸多方面仍亟待深入探讨、提升。我们将继续探索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将这一培养模式提到更高的层次。希望大家在参考借鉴的同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