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中所描写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垮掉的一代”的本真精神追求。小说主人公的各种性格特征也一直是文学评论界解读这本小说的热点评论内容。本文独辟蹊径,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角色来解读凯鲁亚克这本小说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边缘人;精神追求;《在路上》
作者简介:季静静(1984.3-),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商丘工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2
小说《在路上》中的主要人物迪恩,萨尔等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美国白人团体,主人公萨尔甚至还接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个文化修养非常高的作家。即便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迪恩,刚开始也是一心一意想要成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们由于厌恶主流社会种种压抑人性的社会价值观而走上了流浪,寻找的漂泊流浪生活。小说中除了这些主要人物之外,凯鲁亚克还描绘了一些以黑人,墨西哥少数族裔,以及美国西部乡村中的流动打工者为代表的“边缘人”。他们呈现出与中产阶级主流社会迥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通过将“边缘人”的这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与主流价值观进行对比,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以迪恩和萨尔为代表的主流社会选择主动放弃自己的主流身份,选择流浪以及自我边缘化的内在原因。
一.白种黑人
“垮掉的一代”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压抑同时又缺乏生机的时代,当时的主流社会奉行着顺从和一致的道德高压准则,使得当时的青年看不到生存的真正意义,他们没有了理想与追求,不得不选择向下生活,从社会“边缘人”的生活中去寻找个人身份价值的认同。1952年凯鲁亚克在跟霍尔姆斯的通信中写道: “我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西欧人,我感觉像是一个印第安人,一个北美放逐者----在纽约我就是所罗门那样的贫民……一个像印第安人那样的流浪汉”[1]
小说《在路上》中,当萨尔游走到丹佛黑人街区时看到:“兴奋与激动随处可见,空气中充满了真正欢乐生活的激情,绝没有失望,白人的悲哀之类的东西。”从萨尔的角度来看,这些边缘人,比如:黑人,贫民区的墨西哥人,或者日本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贫困,但是他们生活态度乐观,生活中充满了激情和快乐。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名叫斯诺的黑人的爽朗的笑声“他笑起来,我凭圣经起誓,绝对是最大的。”“边缘人”斯诺是萨尔的朋友雷米在洛杉矶附近米尔市的一个邻居。据说。这个区域是在美国唯一一个白人黑人可以自由混居的区域,萨尔曾说这是他见过最有生气和欢乐的地方。与这些黑人和墨西哥人比较起来,白人中产阶级在传统价值观的框架下追逐着所谓的成功,在看似体面的生活状态下,却充满了无尽的悲哀和沮丧。在主人公萨尔的眼里,那些白人中产阶级的生活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且真正拥有生活智慧的并不是那些代表主流价值观的白人中产阶级,而是那些边缘人。萨尔形容他在路上结识的流浪者吉恩,虽然身为白人,却是拥有着黑人的智慧。萨尔十分羡慕这些黑人的生活,他甚至愿意与这些黑人交换世界,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本质又活的充满自由,本真,快乐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以萨尔,迪恩为代表的垮掉派流浪者本质就是“白种黑人”。
二.西部人
凯鲁亚克在小说中描写了萨尔的第一次西行,当时萨尔正处在抛弃自己的旧身份,重塑自我的新阶段,在萨尔的眼中,西部既是新生活的象征,也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同时,西部也代表了开拓与创造。凯鲁亚克还深情地回顾了边疆开拓者们的美国梦,展现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开拓的勇气。在这里,西部早已幻化成新理想和新生活的化身。
在薩尔的女友家乡—萨比纳尔,主人公萨尔结识了女友的哥哥里基和他的朋友邦佐。他们一起开着一辆产自1938的雪佛兰四处兜售肥料,虽然生意不好,几乎没有顾客购买他们的肥料,但他们依然没有苦恼,他们最常说的词就是“manana”也就是明天的意思,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虽然贫穷,但是贫穷没有使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明天的憧憬,他们满足于最简单的快乐,活的自在,开心,纯粹。萨尔跟他们打成一片,幻想着自己也是一名墨西哥人。这里还有来自内布拉斯加的祖孙三代摘棉人,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常年随着工作四处漂泊,他们热爱劳动,对待生活也是从不抱怨,从不沮丧活的快乐和单纯。这些描写都与白人中产阶级占据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清新又美丽的西部乡村相比,象征着资产阶级文明的大城市则充斥着丑恶和腐朽。
三.墨西哥人
小说中,迪恩和萨尔一直将墨西哥视为“神奇”的土地,墨西哥与美国的大都市有着巨大的差异,墨西哥代表的是更为古老的人类社会,与美国所谓的现在文明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小说中迪恩曾这样描述墨西哥,“这里没有猜疑,每个人都是那样酷酷的,用褐色的眼睛直视你,什么也不说,只是看着在那种目光中你能感受到人性,虽然他们是软软的,克制的……这里的人们都是那么率直、善良,从不胡说八道。”凯鲁亚克这样描写生活在墨西哥的印第安小姑娘:“她们瞪着天真的棕色大眼睛望着我们,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目光射入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心里没有一丝邪念。”迪恩甚至感叹,她们的眼睛就像圣母玛利亚,从中可以看出耶稣的温柔和宽恕。从这些墨西哥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前文明时代人类的善良和淳朴。凯鲁亚克在这里经过这样的描写,讴歌着人类曾经拥有的纯真,也在讽刺着现代人的逐利虚伪的本质。在作者的笔下,墨西哥的一切都是纯净的,纯净的太阳,纯净而古老的人类生活。在这里,主人公迪恩和萨尔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这些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边缘人,在另一个世界墨西哥找了自己的身份价值。
四.反抗
在凯鲁亚克的描写中,我们从美国少数族裔,西部劳动者以及墨西哥人身上感受到了与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气息。他们乐观,质朴,热情,纯真,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以凯鲁亚克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自我边缘化的原因就是要反抗当时社会中摧残人性的政治和社会体制。虽然凯鲁亚克在小说中并没有直接的描写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或者政治环境,但是从凯鲁亚克的文字中,读者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十分压抑的社会和政治氛围。凯鲁亚克在小说中描写了很多次的警察场景,在洛杉矶,凯鲁亚克写道:“这里的夜晚太野蛮,太炙热,太多的警报器响声,几乎每个街角上都有穿长靴的警察在搜查行人。”而洛杉矶就像一个充满蛮荒的丛林。到处都是警察,他们一个个油光满面,开着装有昂贵通讯设备 的汽车,领着高昂的工资,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主人公萨尔和迪恩在美国受够了警察的气,而在墨西哥却受到了警察的善待,萨尔以至于感叹说上帝为什么就没有在美国制造出不怀疑,,不制造混乱,不打扰别人的完美警察啊。警察的强权在美国是对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政治高压氛围的一个真实写照,小说主人公对于警察的抗议其实反映了他们对于美国当时政治和社会高压局势的抗议。
在凯鲁亚克的笔下,小说的主人公们都在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他们反对高压是政治体制,希望打破物质主义的束缚,他们反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虚伪的生活方式。为此,他们心甘情愿把自我边缘化,并且主动跟各类边缘人打成一片,希望从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中去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充满激情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各种生活体验都推向极端。面向生活,他们拥有无尽的精力和激情,他们愿意去尝试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冒险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西部,东方神秘主义,甚至吸毒和性。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种原始生命力的强大冲击,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向一切传统的精神和信仰发起冲击与挑战。从表面看,他们是在向美国白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发起冲击,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他们则是在对抗所谓的文明,扼杀了生活自由和活力的物质文明,它使人异化,从根本上导致了人的自我失落。
在主人公萨尔的身上,文明可以感受到他在本真追求中面临的矛盾和困惑,这些也真实地 体现了作者凯鲁亚克的精神痛苦和矛盾,他既要追求疯狂的欲望,又想要过一种安定是生活,他在这两种欲望之间不停地摇摆 ,在萨尔身上,或者说在凯鲁亚克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存焦虑。
参考文献:
[1]凯鲁亚克.在路上.王永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凯鲁亚克.在路上.文楚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
[3]陈杰.本真之路: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小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