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埋的巨人》中的伦理选择

2019-12-16 01:46黄萍萍杨惠栋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伦理选择

黄萍萍 杨惠栋

摘  要: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讲述了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之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一段艰辛的旅途。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研究视角,分析了这部作品的伦理选择以及对主人公的伦理身份的层层揭示。石黑一雄展示了他们从依稀的记忆到完整的记忆的这一艰难历程,进一步折射出记忆的缺失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伦理选择

作者简介:黄萍萍(1976.8-),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毕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比较文学。杨惠栋(1982-),女,吉林泉阳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2

文学伦理学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由我国著名学者聂珍钊于2004年提出。它主要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它以文学文本为主要批评对象,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本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复杂伦理关系中,对处于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范例进行解剖,分析伦理选择的不同动机,剖析伦理选择的过程,揭示不同选择给我们带来的道德启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1]

《被掩埋的巨人》讲述了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戰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一起生活了数十年。但与此同时,一片奇怪的“遗忘之雾”充盈着英格兰的山谷,吞噬着村民们的记忆,使他们的生活好似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路程。一个神秘的撒克逊武士肩负使命来到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谦逊的外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神秘而不宣的念头?他的使命带给这个国家将是饶恕的橄榄枝还是复仇的剑与火?而亚瑟王最后的骑士高文则决心用生命来守护国王的遗产,因为守护它就意味着守护最后的和平。本文将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中的核心术语伦理选择对该小说进行分析。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术语中,伦理选择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伦理选择指的是人的道德选择,即通过选择达到道德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伦理选择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德选项的选择,选择不同则结果不同,因此不同选择有不同的伦理价值。[2]在《被掩埋的巨人》中,他们同样也面临着双层选择。不管是爱情还是屠龙的选择。这不仅能看出一个人道德的成熟和完善,还能看到它展现给我们的价值所在。

一、埃克索夫妇的伦理身份及选择

人们的身份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就像血缘关系决定的血亲的身份。一种是后天获取的,就像埃克索和比特丽丝这种夫妻关系的身份。埃克索夫妇的寻子之路也可视为对其为人父母伦理身份的寻求与建构。然而,这种寻子之路的艰辛努力却将身份建构引向其反面——解构,进而引发身份认同困境。

埃克索零碎的记忆中依稀知道自己曾经也是一名不列颠的骑士身份,他想起他自己曾经受制于亚瑟王,当他看着无辜的撒克逊人民被杀害时,他无力反抗,最终只能选择懦弱的逃离现实。他不想让自己的记忆恢复,他想一直都生活在迷雾中,和比特丽丝继续幸福恩爱的生活下去。起初他们夫妇知道人们失忆的原因是由母龙造成的,他们夫妇刚开始还意见统一,决定一起去帮助维斯坦武士杀死母龙。但在最后,当全部的记忆慢慢涌现的时候,他们又在是否屠龙上产生了意见分歧。比特丽丝坚决要屠龙,她想找回过去的记忆,但埃克索却陷入两难困境中。埃克索知道,记忆一旦被找回,也就意味着他现有的两种身份就会被消解。在比特丽丝眼中的忠诚的丈夫和勇敢担当的丈夫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便是一个懦弱的,不敢反抗的丈夫。再加上自己过去对比特丽丝的背叛,如果让比特丽丝知道当年是因为他的过错才导致他们最爱的儿子离去的事,这些都会让他在妻子眼中树立的高大形象消失,所以他渐渐失去了探寻真相的勇气。因此,他的身份是不确定的、是混乱的,这让他一度陷入了迷茫之中。

比特丽丝作为妻子,从一开始就极其渴望记忆恢复,她想让迷雾散去,重拾两个人相伴一生的恩爱记忆,所以不管多累多苦都要去找寻记忆。可等到最后她的记忆全都记起来的时候,尤其当她想起丈夫以前做过的不忠的事情时,她立刻当场翻脸让埃克索离她五六步远。

从埃克索和比特丽丝身上,我们看出他们各自的记忆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善与恶的本质。而伦理的选择也就是人择善弃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途径,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的伦理化过程。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面临的伦理关系的选择。如果彼此的记忆一旦恢复,也就意味着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将面临破裂,过去发生的一切有可能再一次重现,也有可能被他们克服。如果他们将过去的记忆遗忘,彼此选择活在当下,那也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自我,活在虚伪的世界,没有一点存活的意义。

二、高文和维斯坦的伦理身份及选择

屠龙是贯穿这部小说的又一条重要的伦理线,从最初的英格兰谈及和不列颠夫妇决定找寻儿子,都提及到母龙。起初人们只知道它是一条母龙。而且他呼出的气息让人们相安无事数十年,部落间的隔阂自始至终都未消强,双方各自为阵,秉承着己方的风俗文化。直到埃克索从不列颠骑士口中得知他们记忆丧失的原因竟是这条母龙在作怪,于是他们都很想杀死这条母龙,来唤醒人们对过往的记忆。因此在最后,就在不列颠骑士和撒克逊武士之间展开一场关于记忆的较量。这条母龙也就意味着两个民族之间的抉择。如果杀掉,就会引起新的战争,不杀,邪恶依旧当道。那么在不同的情境,他们面临的双重选择,也就是这种两难困境。

作为亚瑟王朝功勋卓著的骑士,高文有着浓厚的怀旧情结,他自始至终都穿着那套承载其往昔光荣回忆的破旧盔甲。一向都对亚瑟王忠心耿耿,奉命保护母龙并延续它的生命以确保集体失忆的永恒状态,确保种族屠杀的记忆能够持续被埋葬。另外他在叙述大屠杀事件时更愿意将之神圣化,并且认为那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高文认为大屠杀是合法的,在他看来,失忆是抚平创伤与维系和平的唯一良药。他们想要永远埋葬大屠杀记忆,将脆弱的和平继续下去。在亚瑟王和高文看来,如果母龙被杀,就意味着之前被刻意掩埋的充满黑暗和血腥的过去将会再一次重演,将会有新的战争在两个民族之间展开,就会又有一场新的血腥风波上演。

与之相反,以维斯坦代表的撒克逊人想杀掉母龙来唤醒人们的记忆,想让族人记起当初的不列颠人是如何对待他们,要让族人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他们曾经是怎样被压榨、受欺负的,要时时刻刻记住曾经发生的一切。当维斯坦为了报仇,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年迈的老人,却遭到士兵的欺负时,他不仅没有吭声,而且还忍气吞声,为的就是报仇。除此之外,武士让埃克索夫妇收留埃德温时,他也是忍气吞声,当他得知埃德温在自己的村子里面被排挤的时候,他让埃克索夫妇带埃德温去他们儿子的村庄。当埃德温感激老夫妻收留他时,维斯坦却劝诫他要仇恨每个不列颠人,不要忘记大屠杀带给他们的伤痛。在他看来,虽然遗忘让本族人与异族人安居乐业,但不能因为屠杀的结果是善的,就可以将行为本身等同于正义之举。最终在决斗时,身强力壮的维斯坦轻而易举杀死了骑士及控制人们记忆的母龙。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当“被掩埋的巨人”被唤醒、动起来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新的灾难接踵而来。

最后,高文骑士和维斯坦武士的争执也暗含老夫妇两人的不同顾虑:在国家层面上,一方坚持遗忘乃是维持和平之本,另一方则强调掩盖屠杀真相的和平并非真正的和平。可见,双重伦理身份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生存困境,而且由于个人的选择困境不同,还会引发不可避免的灾难。

结语:

石黑一雄通过《被掩埋的巨人》中的埃克索夫妇及高文和维斯坦的伦理身份及选择的困境延续了古希臘悲剧《俄瑞斯忒亚》的主题,揭示人在面对生存困境时抉择的艰难,带有浓郁的悲剧意味,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经验和教诲。

注释:

[1]参见聂珍钊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页。

[2]参见聂珍钊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6—268页。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2]石黑一雄著.被掩埋的巨人[M].周小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3]中华读书报.评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N]. 2016.5.第011版.

[4]束少军.记忆选择与伦理困境[J].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年05期.

猜你喜欢
伦理选择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
《喜福会》中女儿们的伦理身份选择
论许三观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夏目漱石《心》的文学伦理学研究
试论《海蒂》中儿童的伦理选择与成长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宋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