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诗》的情感表达探究

2019-12-16 01:46姜楠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陈子昂情感表达诗歌

摘  要:陈子昂从小接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熏染,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他命运坎坷,其政治理想一直无法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着浓重的悲剧意识,唱出的是充满不平之气的时代悲歌。《感遇》诗是陈子昂的代表作,抒写了在生活中的感受,内容较为复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达他对天道、社会变化的看法,这类诗篇的思想大多较为消极,流露出退世隐居的愿望。(二)托物言志,表达他怀才不遇之悲和岁月蹉跎之感。塑造了一系列豪侠少年的形象,寄托了他的理想与追求。(三)关注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再现白色恐怖下的社会现实,劝谏统治者用“仁政”来治理天下。

关键词:陈子昂;感遇诗;诗歌;情感表达

作者简介:姜楠(1981.11-),女,汉族,河南省镇平人,本科,文学硕士学位,焦作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2

*陈子昂生平以及感遇诗创作的背景

陈子昂,字伯玉,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年间。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他的家庭不属于名门贵族,经济方面却很富有,但四代无人入仕途,家族本身侠义之风很重,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云:“父元敬,瑰玮倜傥,年二十,以豪侠闻。……一朝散万钟之栗而不求报。……嗣子子昂,奇节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卢藏用《陈氏别传》,《陈子昂集》附录,第252页),少不更事的陈子昂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过着驰侠任气般的浪漫生活。但情况在陈子昂十八岁那年突然发生了改变,据《新唐书·陈子昂传》所载,他有一天偶然去当地学堂,为教化所感动,立志奋发读书。

陈子昂二十一岁辞别亲人到长安谋求发展,进入国子监学习。公元682年他到东都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不幸落第。684年,陈子昂再次参加科考,举进士对策高第。此时恰逢唐高宗驾崩洛阳,他向武则天上《谏灵驾入京书》,这篇上书颇得武则天的赏识,一时间在京人们争相传抄。不久,武则天提升陈子昂为秘书省正字。他对武则天的提拔感恩戴德,把武则天看成是“非常之主”。此时的陈子昂充满着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准备大展其才,极力支持武氏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同时对改革中出现的弊端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和大胆的劝谏。

公元686年,陈子昂随军参加平定金微州都督什固始的叛乱。691年,陈子昂继母去逝,返回家乡守孝三年。丧期期满后,陈子昂回朝提升为右拾遗,但不久因牵涉到乔知之事件,被人诬陷关进监狱。一年后出狱,官复原职。696年,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陈子昂再次随军出征,并担任幕府参谋。在军队处于不利的环境下,陈子昂挺身而出要求冲锋陷阵,但遭到武攸宜的拒绝,并把陈子昂降职为军曹。身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陈子昂受到沉重的打击,留下了《登幽州台歌》这一千古绝唱。

698年秋,陈子昂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要求返回故里。公元699年,陈子昂父亲陈元敬去逝。据卢藏用《陈子昂别传》及宋祁《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陈子昂回乡后遭射洪县令段简加害,被捕入狱,在狱中又受尽折磨。在奄奄一息时他用蓍草为自己卜卦,仰天而号:“天命不祐,吾殆死乎!”[1]不久死于狱中。

《感遇》诗三十八首通常看作是陈子昂的代表作品,《感遇》诗实践了陈子昂的“风骨”、“兴寄”理论,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从感遇诗的内容上看,既没有缠绵悱恻和低吟浅唱,也没有时代的欢歌,全是充满不平之气的时代悲歌。所以这里的“遇”还应包括有“遭遇”之意,在这三十首诗歌中,主要写生活的遭遇,寄寓个人及时代的悲情。陈子昂的《感遇》诗上继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下启韩愈“不平则鸣”说之先声。故韩愈在《荐士》中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2]

人们在以前一直认为《感遇》诗是陈子昂年少时所做,其实不然。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引用《诗比兴笺》的话来说明这一问题。“《旧唐书》谓子昂少为《感遇诗》云云,……皆小说传会无稽,正知取其生平有名之篇,传以生平知遇之事,而不顾岁月情事之参差也。”[3]三十八首《感遇》诗非陈子昂一时一地所做,在思想内容上有不少前后矛盾的地方,从而也反映出了他思想的复杂性。《感遇》诗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感遇》[4]诗中,陈子昂表达了他的世界观,陈述了对天道、社会变化的看法。开篇写道“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社会的兴衰如同天地的运行,微月在西海孕育之时幽阳已从东方升起,“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天道的运行非人力可以改变,社会的兴衰亦是如此。“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这表达出了陈子昂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情绪。在其它几首诗歌中,陈子昂表达了他类似的观点。“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构,天壤以罗生。”(其八)“幽居观大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其十七)“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其三十八)这些诗篇是在写自然界的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个人是无能为力的,宣扬了治乱循环的观点。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很容易产生隐逸的思想,《感遇》诗中不时流露出退世隐居的愿望。

反映边塞生活,亦是《感遇》诗内容的一个方面。“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其三)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荒凉边塞的景象:辽远空旷的边塞,敻不见人,白日西沉,黄沙漫天飞舞,尸体遍地,暴骨如芥。边塞的战争给下层的民众带来了众多的苦难,“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其三)边塞留下了无依靠的孤儿和老人,有谁去照顾呢?在《感遇·二十九》反映了下层士卒的生活,在“穷岫泄云生”的荒僻之地,在“严冬岚阴劲”的寒冷之时,士兵们“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他们弯腰曲背地走在极高的山路上,冒着山石崩塌的危险越过山谷。在《感遇》诗中,陈子昂还对外民族入侵边境表示了愤慨,“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其三十四)“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其三十七)诗中指出了边境中存在的问题。泱泱大国边境为何屡屡兵连祸结?本来应该是前车覆,后车诫。但统治者已经淡忘了以前历史边患的教训,“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其三十五)功勋卓著的守边将士“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其三十四)“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其三十七)边将无能造成生灵涂炭,“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其三十七)存在这么多问題,边疆安宁吗?

陈子昂在他的诗论中主张“风骨”、“比兴”、“风雅”,其主要目的是呼唤诗歌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现实成为《感遇》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除上面提到他的边塞诗外,还从以下方面反映社会现实。

其一,奉劝统治者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感遇·其四》中他告诫统治者不要滥杀无辜,“骨肉且相薄”的人最终是会背叛君主的,应选用“孤兽犹不忍”之士来侍奉君王治理天下,这样才能维护这个王朝的长治久安。

其二,揭露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武则天曾在寺庙里出过家,她当政后竭力提倡佛教,不惜耗费巨额钱财去修建寺庙和佛像。在《感遇·其十九》中,陈子昂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强烈的批判,“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这浪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啊,穷尽金玉去雕刻佛像,佛像雕刻之精美达到了“鬼功尚未可”的地步,在这首诗中,陈子昂指出佛教本来是崇尚清净,“清净道弥尊”,武氏的这种做法同佛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如果继续下去,结果是“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其三,用咏史怀古的方式来劝谏统治者。《感遇·其十八》先回顾了楚王的生活“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年寿会有时而尽,荣乐也只能止乎其身,昔日奢华的生活如今也都灰飞烟灭,只有“高堂观”、“云阳岑”在见证着往昔的历史。淫乐奢华的生活误国,到头来雄图化为泡影,如同黄雀那样空哀鸣而已。天命难测,人世无常。在《感遇·其十四》中,殷王沦为阶下囚,东周豪华的王宫此时也成为一片土丘,东陵侯也沦为一介布衣,以买瓜为生。《感遇·其二十六》穆天子好仙道,宫女被锁进深宫,寂寞的老死。这些带有历史怀古的作品都是旨在借历史人物来讽刺当朝的统治者,希望他们能引以为戒,从中吸取教训。

其四,再现白色恐怖的社会现实。武则天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恐怖政策。她大开告密之门,告密者风起云涌。上至卿相,下至百姓,诚惶诚恐,人人自危。有人竟靠告密而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出现了“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其二十一)的情况。一旦有人被诬陷,就有可能以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屠杀,“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其九)写出了杀人如麻的社会现实,为了保全性命,还是少说为佳。当时的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奸佞之人,常常罗织罪名来诬陷忠良之士。《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就是这种残酷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陈子昂的《感遇》诗揭开了盛唐之音到来的序幕,前人把陈子昂比作大泽起义中振臂一呼的陈胜,这一点也不为过。但毋庸讳言,他的《感遇》诗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他的诗论中主张关注社会现实,在《感遇》诗中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他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宫廷官场上的残酷现实,从宏观上去关注国家的命运,从微观上去抒写个人的情怀,但很少关注下层百姓的苦难(除其三、二十九、三十三等诗外),眼界显得不够开阔。从艺术手法上看,有骨多肉少,理胜其辞之感。抽象议论过多,对诗歌的形象塑造有所忽视。王夫之在《唐诗选评》中说:“《感遇》诗似诵似说,似狱词,似讲义,乃不复似诗。”[5]这种评论虽有所偏激,并非在有意贬低陈子昂,确实指出了《感遇》诗的不足之处。

注释: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077页。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3]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页。

[4]本文凡出现陈子昂的诗歌均引自彭定裘:《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87-913页。

[5]王夫之:《唐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参考文献:

[1][唐]陈子昂,《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

[2][唐]刘煦,《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書》,中华书局,1975年版。

[4][清]王夫之,《唐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5][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6][清]彭定裘,《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

[7][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8]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9]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0]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11]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陈子昂情感表达诗歌
Canción para subir a Youzhoutai
诗歌不除外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陈子昂毁琴成名
诗歌岛·八面来风
怀才不遇陈子昂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