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曲棍球运动员运动表现量化研究

2019-12-16 08:18庄晓东毛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0期

庄晓东 毛宁

摘  要:基于科技发展,小型可穿戴传感器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十种广泛开展的男子集体球类运动中,曲棍球是亚洲人较有优势的项目。但我国自75年大力推广至今,男曲成绩却始终没有显著提升。本研究运用小型可穿戴传感器,通过数据收集,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比赛所产生的不同运动强度和运动效果。为今后男曲的备战准备,及训练安排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运动强度  运动效果  国内教学比赛  国际教学比赛  国际正式比赛

中图分类号:G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c)-0249-02

基于科技发展,小型可穿戴传感器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借助澳大利亚Catapult公司研发的Optim Eye S5运动表现监控系统及芬兰Firstbeat公司研发的心率监控系统,对中国男曲运动员的比赛状态进行监控。Catapult公司研发的运动表现监控系统分为ClearSky T6、Optim Eye S5和OptimEye S6三种;本研究使用OptimEye S5、系统集卫星定位(GNSS/GPS)、加速传感(Accelerometers)、陀螺儀(Gyroscopes)和磁力仪(Magnetometers)一体;结合相关算法,可对运动强度进行采集分析,适用监控外部负荷。Firstbeat公司研发的运动心率采集系统,通过采集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及心率储备等数据;结合算法,反映运动中的运动效果(TE),适用监控内部负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采集22名中国男曲运动员的比赛数据。队员平均年龄24.9岁,平均身高173.4cm,平均体重71.8kg。采集比赛自2015年1月15日至2015年7月1日;其中国内教学比赛7场,国际教学比赛6场,国际正式比赛5场,共18场。研究方法为量化研究。研究先采集运动员内外部负荷数据,然后对不同性质比赛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性质比赛对运动员体能需求的差异。最后通过归纳总结,找出高水平男曲比赛的体能特点、体能需求,为未来体能训练指明方向。

1.2 研究流程

运用OptimEye S5运动表现监控系统,及Firstbeat心率监控系统对国内教学比赛7场,国际教学比赛6场,国际正式比赛5场,共18场比赛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分析指标包括不同性质比赛内外部负荷。外部负荷中,主要研究指标为运动强度,是指运动监控系统(GPS)根据运动员跑动距离、速度、变向、重心变化等特征生成的数据,结合算法,算出运动员的综合运动强度,该指数准确度高,是反映比赛激烈程度和体能消耗程度的指标;内部负荷研究中,将对最高心率、平均心率、训练效果等数据进行收集。

2  数据采集与分析

2.1 外部负荷—运动强度数据采集分析

数据显示,11场国际比赛运动强度均值11.1,标准差1.8;7场国内比赛运动强度均值10.1,标准差0.5;两组数据存显著差异。男曲国际比赛的运动强度高出国内比赛10.9%。这种强度差异会导致队员体能消耗加速,技术变型、战术执行不到位。

此外,对比11场国际比赛的运动强度数据后发现(教学比赛运动强度均值11.8,标准差2;正式比赛运动强度均值10.3,标准差0.9),运动员在初次与陌生对手交锋时,运动强度数据高,但随场次增加,运动强度数据会显著线性下降。可分析得出,大型比赛前的教学比赛,能有效提高队员的强度适应性,对正式比赛中的发挥有促进作用。

国内比赛的平均运动强度10.1,国际教学比赛平均运动强度11.8(法国15.9,法国12,法国俱乐部11.4,美国11.1,法国10.4,美国11.1);国际正式比赛运动强度10.3(马来西亚8.8,比利时10.2,英国10.7,爱尔兰10.7,波兰11)。前6场国际教学比赛的强度均值,较后5场国际正式比赛均值高出15.0%。前6场国际教学比赛的运动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随比赛数量增加,运动员的强度适应性提高。5场国际正式比赛中,除第一场对马来西亚队的强度略低外,其余4场的强度数据相对稳定。

2.2 内部负荷—心率数据采集分析

内部负荷研究对18场比赛运动员的心率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最高心率、平均心率及比赛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使用的量化数据为TE(训练效果)数值;由Firstbeat软件计算生成,最大值5,最小值1。数值越接近5,则训练效果越好;反之,越接近1,效果越差。TE数值大小取决于EPOC值和运动等级(Activity Class,0-10);EPOC数值的提高主要取决于HRmax%(最大心率值),高于80%最大心率时,EPOC数值上升。7场国内教学比赛平均最高心率为(181.4±1.5),全队平均心率为(144.6±6.8),全队平均训练效果(TE)为(2.84±0.3);6场国际教学比赛平均最高心率为(185.8±1.6),全队平均心率为(147.8±2.2),全队平均训练效果(TE)为(2.87±0.1);5场国际正式比赛平均最高心率为(191.4±0.7),全队平均心率为(148.4±3),全队平均训练效果(TE)为(3.12±0.1)。

(1)在最高心率方面;国际正式比赛与国内教学比赛和国际教学比赛相比, 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国际比赛,特别是国际正式比赛的强度大,锻炼价值高;同时,国际正式比赛对运动员的内部负荷(最高心率)要求也高。国际教学比赛相比国内教学比赛,有显著差异,说明国内教学比赛所能提供的最高心率强度,很难满足国际正式比赛需求。

(2)平均心率方面;结果与最高心率相似,国际正式比赛与国内国际教学比赛相比, 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国际比赛,特别是正式比赛的锻炼价值高;同时,国际正式比赛对运动员内部负荷(平均心率)要求也高。

(3)全队平均训练效果(TE)方面;国内教学比赛与比国际教学比赛数值接近,但二者距国际正式比赛均有差距,说明教学比赛虽可帮运动员提升内部负荷,但距离真正的比赛强度还有距离。

3  研究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在外部负荷方面,国内教学比赛的运动强度,与国际教学比赛和国际正式比赛有显著差异;仅依靠国内教学比赛,无法满足国际正式比赛强度要求。同时,尽早开始国际教学比赛,有助运动员适应环境,熟悉对手,发挥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运动员在国际教学比赛过程中,运动强度数值会逐渐下降,6-7场教学比赛后,数值会逐渐稳定,这一发现说明,国际教学比赛的数量不能过少,但也无需过多。在大赛开始前安排6-7场国际教学比赛较理想,有利于运动员充分适应,正常发挥水平。内部负荷研究结果与外部负荷研究结果吻合。再次证明,国际正式比赛对运动员负荷要求极高,相较国内教学比赛,国际教学比赛提供的比赛强度更符合这种要求,适当安排国际教学比赛,有利于运动员适应强度,发挥水平,取得优良成绩。

参考文献

[1] 唐玉成.曲棍球项目专项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1,15(1):52-58.

[2] 冯锐,陈小平,蔡旭旦.基于Accelerometer及GPS的中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6):59-67.

[3] 刘娟,叶庭.奥运会曲棍球比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