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生
摘 要:强国先强身,只有拥有较高的国民体质才能具有旺盛的创造力、创新力、社会活力和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因此,对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来说,加强全民体育保健认识,探索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宜的全民体育保健实现路径无疑具有多重社会价值和重要的时代发展要义。本文立足于小康社会建设背景,从体育保健角度积极探索体育保健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体育保健 小康社会 价值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c)-0214-02
所谓体育保健是指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形式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同时,使锻炼者获得较高的运动体验感并习得一定的体育精神,使锻炼者具有较好的身心健康水平。随着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提前,庞大的居民医疗开支及老年心理健康疾病的不断出现,使我国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居民幸福感指数不断被拉低,影响了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因此,加强通过体育保健的研究,提升居民的体育锻炼意愿和锻炼意识,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保健健身指导和恰当的实现路径,不仅对当前我国正在进入攻坚阶段的小康社会建设大有裨益,也会对日渐加重的社会负担及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极大的推进,具有多重的社会价值和重要的时代发展要义。因此,本文以体育保健为介质,积极探索体育保健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下所存在的价值,并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 体育保健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1.1 体育保健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居民根深蒂固的健身理念和认知,提升体育保健的价值
当前我国体育发展仍然呈现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两极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虽然近几年随着群众性健身政策的不断制定和宣传,尤其是社区体育健身专项资金的支持使得群众性健身运动的开展获得了极大进步,鼓舞了全民健身热情。但不就开展质量和开展层次而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群众健身运动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组织与指导,居民自发性健身占比高达78%,自给性健身,政府消费性健身投入严重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群众的体育保健意识的缺失和体育保健价值认知上的不足造成的,因此体育保健意识的提升将大大利于培养居民根深蒂固的健身理念和认知,提升体育保健的真正价值。
1.2 体育保健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内化成居民强大的健身动力,形成良好的体育保健习惯
虽然我国当前社区体育健身形式和活动的开展呈现如火如荼景象,但居民日均有效体育锻炼量、周均有效体育锻炼量及锻炼频次不足,且有67.8%的群众对科学体育健身的内容、体育精神的价值、体育保健的意义及方法的正确认知极为有限,使得56%的居民仅仅出于社交的需要随波逐流被动参与健身运动,更有47%的居民体育健身纯属一时兴起,难以长时间坚持。因此,体育保健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内化成居民强大的健身动力,形成良好的体育保健习惯。
1.3 体育保健价值的认知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体育文化水平和提升体育精神的价值
先进体育文化从来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可或缺的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经阶段,且当前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融合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发展任务。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强体育保健价值的认知,通过体育保健价值的宣传与引导,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在推动、追求真、善、美,释放个性,获得较高的运动体验过程中所发挥的强大力量和魅力,让他们通过一定的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之内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一股极其重要的精神促进力量,也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支持。因此从文化认知角度,体育保健价值的认知有利于提升居民的体育文化水平和提升体育精神的价值 。
2 体育保健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实现路径
2.1 体育保健活动与保健意识、价值、理论等协同发展,由内而外形成体育社会发展合力
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及文献资料查阅,当前我国54%的城市、87%的乡村体育保健活动开展萧条、滞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保健意识、价值及其理论缺乏太多认知上的不足,因此很难具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产生通过一定形式的体育运动达到保健的目的,这种思想观念缺失导致的体育保健活动开展不力的现象占被调研点总量的78%。因此,只有坚持体育保健活动开展与保健意识、价值、理论等协同发展,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保健目的的主动性。由内而外形成体育社会发展合力。
2.2 体育保健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自上而下产生持续性发展活力
当今是一个信息、经济全球化、文化及价值观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体育保健的发展内涵、社会价值、价值观教化等都面临着多方力量的激荡、交锋。如何在当今时代让体育保健既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承担起体育应有的保健身心健康、传播社会价值观和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又能具有中国特色,保持中华民族应有的个性特征及发展活力,则必须要充分开放思路,用批判和包容的心态与眼光实现中西合璧,使现代体育得到宽松的发展环境的同时又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的具有现代传播与发展价值的运动项目、文化内涵及探索传统文化中的体育保健相结合的点与面,既丰富群众的保健需要和選择,又不失中国特色与民族特质。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体育保健体系和实现发展特色,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则可通过体育保健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实现体育与文化自上而下的深度融合,产生持续性发展活力。
2.3 体育保健与社会主义建设要义共促发展,由表及里激励全社会、多层次发展动力
体育作为一项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任何社会的体育发展必然要与社会形态及政治立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攻坚阶段,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保证人民生活幸福是当今的社会发展背景,因此当前体育保健在小康社会中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体育保健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实路径就是要体育保健与社会主义建设要义共促发展。可通过依托社区等基层单元设计一定主题、制定一定宣传目的和呈现一定表现形式的体育保健活动或组织来由表及里激励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发展的体育保健发展动力。
3 结语
体育保健不仅能提升个体的身体素质水平,产生较高的运动体验,进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达到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体育保健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社会性,在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我们应积极认识到体育保健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探寻符合我国国情、民情及文化认知特点的体育保健发展路径,以实现融合发展动力,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孟峰年.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价值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3):111-113.
[2] 马岳良.体育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J].体育学刊,2004(2):24-26.
[3] 谢正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苏南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 王明立,周云涛,任保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体育与科学,2010,31(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