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韩太利 孙继峰 徐立功 王桂芬 宋银行
摘 要: 利用拱棚进行大姜栽培,可以延长其生育期,同时便于进行病虫害的有效防控。该技术通过早春4膜覆盖、夏天搭遮阳网等措施,可有效保证大姜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湿度,能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并结合其他关键技术,以达到优质、高产和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大姜; 拱棚; 4膜覆盖; 高效栽培
大姜原产热带地区,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作物,其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千字文》写到“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足见其营养及药用价值。潍坊大姜包括‘昌邑大姜和‘安丘大姜2个品种,这2个品种都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姜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推广人员对潍坊地区大姜生产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潍坊大姜拱棚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于2013年前后在潍坊市的昌邑、安丘等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目前已推广逾3 000 hm2,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 拱棚建设
大姜拱棚主要为提高春秋季棚内温度,减低夏季光照。拱棚通常选在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全的区域。潍坊大姜通常选择地势稍高、通透性好、排灌方便、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种植,土壤pH为5~7的土壤最为适宜。拱棚规格通常为长60.0~100.0 m、宽12.0~16.0 m、高3.0~3.5 m。由于拱棚高度对温度影响较大,影响秧苗生长速度,因此拱棚的底部坡度要大。大拱棚四周挖排水沟,以利降雨时积水及时排出。
2 催 芽
催芽时间通常在播种前20~30 d。将种姜稍微晾晒后冲洗干净,平铺在无纺布或草席上晾晒 2 d,之后按照“1层姜1层纸”的模式整理到周转箱或纸箱进行困姜,困姜时间通常为7~10 d,之后进行第2次晒姜[1]。晒、困姜时挑出弱、小、伤、病的姜,保留符合姜种条件的优质姜种[2]。将选出的种姜放在晒过无纺布上催芽。催芽时应当注意:第一是控制温度,温度保持在21~25 ℃ ,过低发芽缓慢,过高芽细不壮;第二是控制湿度,催芽时为防大姜失水干瘪,应加厚覆盖物;第三是控制厚度,姜种厚度通常不超过 40 cm。25~30 d 后姜芽就可以达到栽种姜的要求。拱棚大姜栽培以选择1.5 cm左右姜芽为佳[1]。种姜保留有1~ 2個芽,质量在50~75 g。
3 播 种
3.1 整地
清理前茬作物残体后,及时清理植株残体。年前进行25 cm 以上的深翻。大姜属于喜肥喜水作物,除了氮、磷、钾三要素外,还需钙、镁、硫、锌等中微量元素。整地前667 m2撒施2 500~5 000 kg有机肥作底肥,大姜专用肥75 kg左右。施肥后翻地、开沟。
3.2 播种
大姜的播期主要根据产品用途、市场需要及气候条件来确定。大拱棚内大姜的播种时间相较露地、中小拱棚要早,通常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播种按照开沟条播方式。采用机械开沟,姜沟间距为80 cm,沟深12 cm,为促进茎块膨大,姜沟底需厚10 cm左右的松土。播种时株距25 cm左右,667 m2播种量5 500~6 000 株。播种时芽朝一个方向斜放,适度下摁,盖厚5 cm 左右的土层[3]。出苗前667 m2喷多菌灵 50 g。喷药后在大拱棚内搭建小拱棚并铺设地膜,用于保温保湿。
4 田间管理
大姜生育期通常分为苗期、生长旺盛期、收获期等阶段。其中生长旺盛期是大姜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4.1 肥水调控
土壤要保持适当的湿度,不能干燥,2~3 d进行一遍微喷。盛夏季如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降低地温,减轻姜瘟病的发生。出苗和苗期一般不浇水,必须浇水时,要用微喷,湿地皮即可。大姜属喜肥作物,但根系吸肥能力较弱,宜少施勤施,施肥通常结合浇水同步进行。前期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为主要目的,以冲施有机肥为主,中期以发棵和发根为主要目的,以高钾肥料为主,中后期以促进茎块膨大为主,以冲施和叶面喷施钾肥、氮肥为主。
4.2 温度调控
大姜属于喜温作物,早春时通过在大拱棚内搭设二棚,二棚内搭设小拱棚及铺设地膜等提高地温,促进种苗生长和根系发育。随着温度升高,逐步去除二棚、小拱棚等。同时结合放风等措施,降低拱棚内温度。大姜同时为耐荫植物,过强的光照会抑制大姜的生长。进入5月后,在拱棚外侧搭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降低透光率。“寒露”时应去除遮阳网,增加光照,提高拱棚温度,延长大姜生长期,达到增产、丰产的效果。遮阴为大姜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光照环境,在大姜生长前期提苗效果非常明显,具有提质增产的效果。
4.3 培土
培土是大姜丰产的关键步骤。要根据大姜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及时培土。10 cm土层是大姜茎块膨大的最佳深度,大姜长出 2~3 个芽时,结合追肥,培土 2~3 cm。之后在地面开始露出姜块茎时,再培土 2~3 cm。在生姜地下根茎快速生长时,再次培土,使姜沟成为种植垄,原来的姜垄变为姜沟。拱棚栽培时间跨度大,而秋季是增产的关键时间,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应及时进行培土,且要培好、培严,不能露姜块。
4.4 病虫害防治
大姜虫害有姜螟、甜菜夜蛾、异形眼覃蚊等,病害有炭疽病、姜瘟等[4]。病虫害防治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做到安全、绿色防治。
4.4.1 农业防治 播前晒垡,对土壤进行消毒,生长期加强田间管理,采收后应及时清洁田园[5]。选用优良的健壮姜种。
4.4.2 物理防治 在拱棚的四周覆盖40目尼龙防虫网,拱棚内部悬挂黄板。
4.4.3 生物防治 利用七星瓢虫、食蚜蝇等防治蚜虫;利用苦参碱等防治霜霉病。
4.4.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病虫害药物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姜出齐苗后667 m2喷百菌清 25 g,每隔 10 d喷1次。大姜病害主要有白斑病、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姜瘟病等。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2~3次。腐烂病株应及时拔除,并挖去周围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葱蓟马,用10% 吡虫啉2 500~3 000倍液,也可用25%灭幼脲号悬浮液1 000倍液喷雾处理[6]。
4.5 适时收获
拱棚大姜一般于11月下旬收获,此时外界最低温达到0 ℃左右,拱棚内大姜已经停止生长。收获前3 d左右,浇水1次,湿润土壤,便于出姜。出姜后在茎秆基部2~3 cm处用刀削去地上茎,之后将带有少量泥土的大姜放入姜窖或冷库贮藏。
6 生产档案记录
大姜作为食药同源作物,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后食用,必须注重生产安全,要对大姜生产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产地环境、栽培管理、农药化肥使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其它溯源信息,并建立生产档案,并保存3 a(年)以上备查[7]。
参考文献
[1] 冷继贡,王同顺,王秀娟,等.大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J]. 农业科技通讯,2012(8): 258-259.
[2] 朱應德. 莱芜小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09(4):34-35.
[3] 王淑荣,李劲松,樊庆林. 秦皇岛市大棚小黄姜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8,34(2): 41-42.
[4] 杨敬先.出口大姜高产栽培技术[J]. 蔬菜,2008(1): 14.
[5] 孙继峰,韩太利,孙垒光,等.生食潍县萝卜秋冬季拱棚安全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8(11): 205-207.
[6] 赵增建.莱芜大姜的脱毒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7(3): 14-15.
[7] 孙继峰,徐立功,韩太利. 地方品种‘潍县萝卜春季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4):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