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春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有效供给直接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供给主体单一、政府缺位等影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在供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建立和完善供给决策机制和监督体系,构建“一主多元”供给体系,建立“对口支援”供给模式,全面提升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水准,以期這有效供给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 体育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c)-0177-0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农村的深化改革将继续而坚定的推进。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国家体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其指导思想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水平全面提高。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探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价值
1.1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到2035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稳步向好的情况下,农民对体育的需求和健康的渴望等越来越迫切,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实施和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农民的健身理念、增强农民体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1.2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建设范畴,它需要一定的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只有拓宽设计载体的思路,创造更多的适应新时代特点和新形势需要的载体,才能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利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契机,大力加强农村体育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对农民提供体育培训,使农民掌握健康体育知识。农民将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乡风文明建设步伐在农村得到进一步推进,保持着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2 乡村振兴建设中吉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目前吉安市农村有213个乡镇,拥有体育场地场设施的主体在乡镇及乡镇中小学,且大部分学校场地偏小并不规则,只有小部分行政村拥有一块或半块篮球场,在乡镇、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人均面积均未达到1.8m2。只有近14%的村庄开展了一些体育活动,并且都是县城郊区和乡镇周边的村庄,其余的就是“很少开展”或者“不开展”。95%的村庄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即使有的村庄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也是请当地的老师和体育文化爱好者。90%的农村没有体育组织,有少数体育爱好者的民间组织,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各乡、镇挂靠在工会和团委,各行政村及村落都处于无组织状态。
2.2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吉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结构,绝大部分农民反映不满意,存在供需错配、供给项目单一,农村其主要供给的体育产品都是篮球场、乒乓球桌、少部分健身路径等没有个性化、差别化的内容,与当代农民需求多元化相抵触。还有就是政府作为供给主体,往往忽视农民地区的客观实际,热衷于投资一些见得着和摸得着的显政绩的场地建设,不热衷于提供一些见效慢且适合当地农民生活环境和传统体育文化的体育公共产品,造成农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是体育场地的供给的错觉,使得政府本来有限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投入,得不到农民合理有效的利用,这种偏离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导致供给结构失衡,也就导致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低下。
2.3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
就目前吉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发展概况而言,不同层级主体在供给上有着不均衡的供给。在县级层面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等供给比例相对较高。在乡镇层面的供给呈现供给能力不足,但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主体在供给内容上有着不同的偏好。在村级层面的供给与国家《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
3 吉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供给主体的单一与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
3.1.1 单一的政府供给主体导致供给的官僚
第一,由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政府部门,政府决定供给,这就出现了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供给官僚。在实际供给运行中扩大预算规模以及低效率供给。第二,供给主体出现缺位现象,原因在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一个明确有效的分担机制,随意性很大。第三,由于上级政府部门的绝对权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向、内容以及先后顺序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来决定的,各级政府部门无法或不愿意考虑农民的需求和意愿,在供给上就会出现结构性问题。
3.1.2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
当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绝大多数是由乡镇以上组织以政策规定的形式下达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供给,这就使得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与农民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果不考虑农民的需求,就无法达到供求均衡,就造成一部分农民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上无法得到满足,导致资源配置过剩,从而无法实现有效供给。
3.2 非均衡发展战略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各级政府长期以来优先把社会资源、公共财政更多用于城镇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实施了城乡非均衡发展,城乡差距很大,从而导致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失衡。近年来,虽然响应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大了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历史欠账太多,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在短期内还不能彻底改变城乡体育公共产品非均衡供给的困境。
3.3 存在政府缺位现象
各基层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权责问题上划分不明确,职责界限模糊不清。在实际执行供给过程中,本应由市、县级政府提供的却通过政府权威转移事权推放给乡镇,这样的后果必然是乡镇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基层乡镇政府在事权无法转移的前提下,消极应对,干脆就不作为。因此,各级政府的缺位是导致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
3.4 农民在体育公共产品政策制定过程中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群体
在二元结构供给体制的影响后,农民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利益群體。因为他们知道,农民群体人数众多,组织成本高,仅凭个人能力是无济于事,理性的农民个体也不愿意去自我为难以实现集体的利益,因此在一些制度安排使他们的利益受损后他们却沉默,不能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形成互动。
3.5 缺乏有效的供给监督机制
在农村体育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监督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有关系,乡镇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预算制定和经费下拨后,供给信息难以真实的反馈,农民对体育产品的供给是否满意无有效渠道诉说,农民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行为。
4 基于乡村振兴的吉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策
4.1 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决策机制
4.1.1 建立农民民主需求表达机制
目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靠政府,“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出现供需不足以及缺位现象。所以,建立农民民主表达机制,能更好地促进城乡、不同区域供给均等化的实现。但是农民对体育产品供给的偏好往往具有非理性和非全面性,而各基层政府对各地域的特征比较了解,因此,建立农民民主表达机制,应由乡镇政府和村组织的共同协助下,讨论乡财政允许或体育专项资金所能供给的体育公共产品数量和种类,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4.1.2 建立农民民主理财机制
目前在乡镇没有设置专门的体育管理部门,所有拨付的体育专项资金都是由教体局来具体管理,建立民主理财机制,定期召开听证会,充分尊重农民体育利益代表的话语权,这样在资金的使用上能够发挥重要的管理监督作用,有效增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绩效管理。
4.2 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体系
4.2.1 加强对政府决策的监督
为避免和减少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具有决策权的个人寻租倾向的发生,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决策的程序是科学、民主、合法。要体现农民的知情权,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供给中出现失误的各级责任政府官员,应追究其责任。
4.2.2 强化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监管和预算
建立完备的预算机制,确保供给资金支出效益的最大化;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发挥村民大会、审计部门的监督与监察作用。
4.3 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一主多元”就是以政府作为主要供给主体,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供给,同时其供给的运行机制是市场机制。目前,仅有的供给现状是无法满足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要改变供给总量和提高供给效率,就要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明确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二是要建立各级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供给机制。设计好参与者的利益享受制度,也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引导和带动其他主体加大对体育产品的投入,吸引多方主体参与供给。三是要健全“一主多元”相关主体的责任追究机制。四是遵循市场机制进行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建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需对接机制以及农民意愿表达机制,实现有效供给。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参与供给的竞争机制,实现体育公共产品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4.4 建立“对口支援”供给模式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以及各县、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不同,各城乡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同的差距,尤其是边远的乡镇及村落,他们享受到的体育产品供给差距很大。“对口支援”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横向转移支付,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财力平衡,实现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为了促进城乡及各区域之间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采取“对口支援”供给模式,利用经济、体育发展较快地区的资源、技术优势带动发展落后地区,可以从体育人才、体育技术、全民健身、竞赛、资金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各方面进行援助,为他们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把“对口支援”进一步前移,前移到乡、到村甚至到村落,使落后地区的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春江,李江.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2] 俞雅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与城乡均等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秦小平,王志刚,王健.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