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在我国多地均有种植,既可以作为粮食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大豆油等,是我国主要的多用途作物。大豆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大豆高产,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我国需要进行大豆栽培技术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关键词:大豆种植;高产技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2.016
1 种植原理
一般来说,大豆的生长有很多阶段,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重点就在于对大豆各个生产过程的严格把控和管理,从而使收获时能够高产。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受很多外部因素使影响,例如土壤、苗间距、整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通过理论的支持,控制影响生长的因素,进行严格的田间管理,不断地调整,促进高产,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出利于大豆高产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我国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提高。
2 栽培现状
我国农业种植覆盖率较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上并没有重视起来,导致发展滞后。目前,很多农业从业人员对于农作物的高产种植认知还停留在增加耕地面积和作物种类优化上,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生长期的管理上。大豆的高产种植和培育,我国目前没有十分完备的体系,加之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大豆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并不顺利,需要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3 种植技术要点
3.1选种与选地
选种是大豆高产的前提,所以至关重要。首先,选种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土质,适用不同的大豆品种,播种前要选用在当地口碑好、产量高、成活率高、抗病性强的品种。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种子,以免买到假种子。其次,选地也十分关键,土地是种子良好发育、植株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中的养分是种子良好发育的前提,有利于大豆的高产丰收,营养充分、地势平坦、排灌条件对大豆的种植与生长尤为重要。
3.2种植技术
大豆的播种需要成熟的种植经验,把握好播种时间和播种量是大豆高产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首先,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致使大豆减产,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把握好播种时节。其次,播种量要根据播种面积通过每亩播种颗粒数来确定,并将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田间损失、管理损失考慮在内。不同的播种地点大豆发芽率和成活率可能有所偏差,需要通过经验来总结,通过机械作业,确保播种成功。
3.3田间管理
3.3.1水肥管理 大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适用水分和肥料,使用的配比十分关键,需合理使用才能够保证大豆正常发育同时还能实现高产。大豆根系发达,生长期对于水分的要求比较高,耗水量大,甚至高于玉米、高粱等作物。所以,对于大豆不同阶段喜水性的把控要到位、要有所了解,在合适的时期合理灌溉,保证大豆对水分的吸收。另外,对于肥料的施用也需要严格把控,一般来说大豆每生产50kg籽粒,需吸收氮素3.6kg、磷0.6kg、氧化钾1.2kg。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把握好不同地区大豆的个性化肥料需求,保证大豆正常发育,实现高产。
3.3.2 幼苗处理和中耕除草 对于豆苗的处理一般包括:匀苗、间苗和补苗。在保持幼苗科学间距的同时去除多余幼苗,并且查漏补缺,实时监控。与此同时,要进行中耕除草,确保豆苗养分不被杂草吸收。生长期内要中耕除草3次或以上,豆苗5cm时中耕深度10cm;分枝前二次中耕,深度为15cm;封垄前第3次中耕,深度为8cm。
3.4病虫害防治
3.4.1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属于豆类常发病,主要是因为大豆尾孢菌真菌的感染而致病。该病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质量,会致使土地减产10%左右,严重的甚至达到1/3,危害十分严重,减产量极大。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药物防治。一般来说,效果较好的药剂有多灵可湿性粉剂和多菌灵胶悬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0g;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用量100g。
3.4.2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致病主要是因为感染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作用于幼苗、叶片、豆荚等部位,危害范围较广。主要防治方法为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者是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病情严重的可喷洒2~3次。
3.4.3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是常见的大豆虫害,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可用敌敌畏熏蒸防治食心虫。在成虫爆发生长前期,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mL,选用秸秆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置于豆苗旁,就地熏蒸。
4 结语
大豆是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对我国的大豆生产十分重要。大豆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应充分了解我国大豆种植现状,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大豆高产种植技术,在保证大豆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
作者简介:史晓侠,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