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术造型中的真实与虚幻

2019-12-16 01:39李佳韦
参花(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造型

摘要:电影是门综合性艺术,电影美术是这门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一部电影作品造型的重要因素。在银幕上所能看到的一切,无不体现电影美术的存在。电影美术是用可视的形象触动和感染观众,它并不像绘画艺术那样,只是进行单一的、平面化的色彩调和,而是真实与虚幻相融合的艺术。电影艺术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虚幻完美融合的视听艺术。本文将针对电影这门艺术中的“生活真实”和“艺术虚幻”以及二者之间的融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影美术 造型 真实与虚幻

一、电影美术中的真实与虚幻

电影美术工作者要还原剧本中所描述和表现的人物和场景,从文字形象转变为可视的、立体的艺术形象,真实反映一切可视物,但不能刻板,因为电影区别于现实往往需要美术师加入舞台化的夸张与美感,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一切思想,甚至抽象的思想,都是通过形象产生的”,这句话说明了电影美术的本质,即电影中的造型要表现出导演或剧本想要说明的一切思想,这就要求美术师应恰当地处理好电影中的“真实”和“不真实”。美术师韩春林说过:“影视的基础还是以写实为主,尽量减少‘做的痕迹,让观众在心理上认同为真实。这种对说服力和可信度的追求对于美术指导而言是一种限制。”这句话表明,在一部影片中,对美术师而言,真实和不真实的把握很重要,也很难处理,美术师需要有捕捉现实,概括、再现当时情景的能力,还要融入艺术的处理,进行取舍和丰富想象并加以创造的能力。

(一)电影美术中的真实

电影美术的特性之一就是反映客观世界的高度逼真性。所谓电影的“真实”,就是通过美术师来创造真实,让观众在心理上认同为真实。因为,电影本身就是用二维的平面表现三维的空间和时间,电影艺术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中展现给观众的视听形象,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客观世界的形态,从而还原了人通过视觉和听觉对生活的感知。在电影里,无论是陈述真实的历史、阐释科学的现象;或是展示大自然的现象以及表现人们的行为,一切都通过清晰可视的具体形象,给观众如同置身于客观世界一样的真实感受。就像电影刚诞生时,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把镜头对着真实的生活场面拍摄类似新闻纪录片的内容,以真实的生活场面作为“电影背景”。

同时,想象、幻觉以及人类的抽象思维等在现实中无形的事物,在电影中,通过美术师的加工也都化为相对应的具体形象呈现给观众,这些写实的或者变形的虚拟形象,在再现人的主观心理的意义上同样带来了逼真感。在电影史上,梅里爱建立了第一个摄影棚,创造了戏剧舞台背景,后人称梅里爱为“电影戏剧的真正创造者”。再到后来,戏剧舞台布景与真实生活场景相结合,这些布景法则是:讲究深度,依仗透视法效果,合理地选择构成布景的因素,认真地、写实地绘制布景,最后适当地加以陈设。这些通过制景展现在银幕上的也是“真实”的。

通过制景对历史的还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还原,但是有据可依。创作出的场景和人物是对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通过史学考证后的真实再现。如电影《霸王别姬》《一代宗师》《归来》等年代片。他们都通过历史考证,真实、合理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人物及银幕中所看到的一切。无论哪种影片就地取材、历史再现或者人物心理的表现,都通过美术来逼真地表现出来,这样,对于观众来说才具有说服力。

(二)电影美术中的虚幻

虚幻是指通过影片场景、人物、道具等可视物的综合特征,使之具有参与剧作的功能和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意义,具有强化主题和对观者的精神世界发挥巨大作用的价值。美术师对客观形象加以主观的处理,夸张和注重表现美感,也就是通过抽象、象征及隐喻传达出影片的“情”和“神”。这里叫作艺术的“虚幻”。

与所有艺术形式一样,为了满足叙事的需要,不见得所有视觉形象设计都是以真人实物来吸引观众,而是以影片中独特的形象和艺术价值来吸引观众。所以,对客观事物需要加入主观艺术处理,这是“艺术的虚幻”。这种虚幻制约着电影艺术,使它不可能是物质现实的刻板再现和机械的模拟,而使它在具有记录的同时,进行取舍、揭示等多方面的艺术加工。这种概括和选择、加工及主观理解的形象就是电影艺术的虚幻。电影美术工作者必须能够根据特定的创作意图去汲取电影素材,选择和概括生活中的客观形象,挖掘出这些形象间的对应及相互关系,表现出影片深层的情感。

1.大自然传达出的“情”

大自然气候变化和四季交替,万物一天内早中晚的奇异景色,都作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引发人们心理或情绪上的不同反应。春天万物复苏,莺歌燕舞,寓意着人们挣脱冰雪绳索的捆绑,孩子像春天的花朵般含苞待放,萬物飞奔欢悦。夏天天气变幻无常、赤日炎炎,使人急躁、无奈。秋季有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是收获的季节,也有秋风萧瑟,万物开始枯萎,又给人感觉破败、失去色彩。冬天大地银装素裹,纯洁无瑕,有时寒风凌厉,天寒地冻,残酷冷峻。又如万里晴空,使人心旷神怡;雷雨交加,让人万分恐惧;蒙蒙细雨,使人情意绵绵……自然变化的不同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如日本影片《四月物语》,就是借助四月的气候,樱花漫天飞舞营造气氛,表现出小女生暗恋的浪漫温馨。而最后的一场雨,更是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一切变得顺理成章而且更加巧妙。整部电影的气氛做得恰到好处,时时刻刻充满着青春羞涩的感觉。阳光明媚的春天、漫天飞舞的樱花、橘黄色天空的黄昏、突如其来的大雨……这些大自然的景象被岩井俊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又准确无误地传达出了影片初恋的气息。影片利用大自然这些真实的现象挖掘出这些自然现象给人的主观感受,传达出影片的深层情感。

2.社会传达出的“情”

自然景观及人为因素聚成了一个地区(国家、民族)的地域风貌、政治形势、文化特征,它们象征着人的性格、品行、气质和心态,更具体的也包括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及素质修养。

例如影片《黄土地》中,黄土地沟壑连绵,大起大落,看上去既温暖又冷漠,既贫瘠又深广,传达出一种特别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影片利用“黄土地”这个地域特征表达出这里人们的特性。影片不仅把它当作单纯的故事场景来处理,而且让它成了整个民族人格化的象征体,显示出一种巨大的耐力,也映衬着那里人们心灵的保守和无奈。黄土地表现了人们在当地社会背景下深受其害,这片土地被赋予了复杂的感情。影片利用了这种地域文化特征,通过象征、隐喻升华了电影的主题,传达给观众深层的情感。

3.人物传达出的“情”

人有父母与子女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夫妻之情再到人类社会关系中的朋友之情、师生之情、帮会之情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电影剧情表现的最重要及感人之处。

日本影片《告白》,讲述的是女教师四岁的女儿被自己的两个学生谋杀,因为学生未成年而不受法律制裁,怀恨在心的老师便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复仇。影片用三种母爱把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案件的凶手之一是个少年天才,由于从小缺乏母爱,让他变得孤傲而冷酷,他做出罪恶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生母的注意,希望母亲陪伴在他身边。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那时,小朋友们都在玩吹泡泡,无数泡泡随风飘动,透过无数的泡泡,他看到母亲远去的背影,一个泡泡飘到他耳边,轻轻碰到耳朵上破了,轻轻地一声,他说他听到了“最重要的东西离开的声音”。影片传达出的情感极其丰富,一方面,揭露了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从伦理上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内容。电影立足于人,表现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以及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尤其这三个母亲的爱,使得整部电影饱满而深沉,也传递给我们足够多的内涵去深思。

二、真实和虚幻在电影美术中的体现及作用

真实与虚幻在电影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电影完全写实或者完全艺术虚拟化。即便是纪实风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也进行了艺术处理,整个影片中美术造型尽管避免了造型写意,但还是利用了传统民俗造型装饰了影片。一串串红色辣椒及影片末尾给小孩过满月都加以艺术虚幻的处理。不顾真实、完全虚幻,那只是电影创作者的天马行空,对于观众来说没有说服力、不可信,也就体现不了电影的本质,甚至科幻片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真实是基础,虚幻是对真实的升华。

(一)真实中有虚幻

《菊豆》原著中的故事背景是贫下中农的普通家庭,而影片则改为小镇上的染布作坊,美术在其中的设计为影片和色彩提供了绝佳的舞台。从天而降、高高挂起的染布就好像是菊豆感情的束缚。它征着封建伦理对人无情的压制。片中男女主人公情感爆发时,高高挂起的大红色染布飞速落入染池中,成了两个人感情的外化。染布作坊这个场景的设计不仅使影片视觉丰富起来,更重要的是,其很好地表达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强化了主题。

无论是《菊豆》中“染布坊”这个绝佳的电影场景,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灯笼”这种仪式化的道具,抑或是《红高粱》中“红高粱”这种生命力的象征在影片的整个基调,不仅使观众相信故事的真实发生,更是电影主题的升华和精神世界的展现。这都是通过主观的艺术处理,把真实存在的物体赋予深刻的含义,从一般的“景”升华到“情”的展现,把它们加入更多的精神内涵,这就是艺术的虚幻。我们作为美术工作者,要创作出好的影片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术效果,不仅要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还要具有艺术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强化电影表达的主题,并对观者的精神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虚幻中有真实

《乡愁》是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称为“诗影片”。他的作品让人想起了绘画,优美的画面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静谧的乡村和荒野,简陋屋顶下陈旧而布满青苔的墙面,空荡荡的旅店门窗和正中央的一张床。都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寻找到的无限的美和魅力所在。通过这些“刻意”的影响,揭示了物质与现象、有形与无形、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幻的交融。塔可夫斯基所展现的画面融入观者,指向观者的内心世界。《乡愁》利用很多元素把真实的物象虚幻化,比如黑夜、雨、雾等模糊了影像、模糊了空间和形的边缘,使影像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弱化真实的效果,强调平面感,成为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空间塑形的参与者。塔可夫斯基的影像在弱化真实空间深度的同时,扩展了心理空间的深度。

《长发公主》中,小公主日复一日地被养母关在古塔里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她憧憬外面精彩的世界,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好奇。养母不在家时,她把家布置得色彩斑斓,是她想象中外面的世界的样子,而当养母一回来时,一切都不同了,变得黑暗阴森。小公主告诉养母她想走出古塔,看看外面的世界。她点起了蜡烛,象征着对外面生活的渴望,而养母紧接着吹灭了蜡烛,表现了养母对她的管制,一根根蜡烛被小公主点燃,却又被养母无情地一根根吹灭,表现出小公主执着勇敢、不屈不挠,而养母自私、险恶。小公主翻山越岭,最终梦想成真,亲眼看到国民为她齐放天灯,天灯漫天,发出暖色的光,把整个场景染成红色,象征温暖、幸福。而当两个想要破坏她幸福的坏蛋来抓小公主,他们手提冷绿色的灯笼,充满了邪恶感,这时暖色和冷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黑客帝国》的故事是符合逻辑的,并非只满足视觉冲击力而缺乏现实根据。这里的现实并不是我们生存的现实,而是《黑客帝国》系列构建的现实。在那个现实中,在地球资源已经严重损耗并被阻断的前提下,机器或人类任何一方的全面控制都是不可能的,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妥协,并尝试逐渐改变相互的看法。虽然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科幻片,其中有无数震撼眼球的场面和创造力,但其具备现实根基,它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更多的是说服我们的思维,给我们的思维开辟了一个无穷的想象空间,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展开联想。不管是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形象的变化还是色彩的暗喻,都帮助影片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并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一些电影只重视电影美术的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它的内涵,只是一味地追求视觉冲击力,却缺乏电影美术的逼真性要求,使电影本身变得浮华空洞。

三、结语

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电影美术对于整个电影的重要性。周登富老师说:“一个导演导出来的影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美术效果来衬托,这部影片也是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我们要做出好的美术效果使得影片活力充沛,因为美术呈现出的视觉感受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所以,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要提高审美水平,创作出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如今,一些电影美术形式更重视物体表现出的内涵,从“形”上升到“情”的高层次的表现上。在继承传统电影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物体对深层世界的表现潜能,使它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推动剧情的发展并传达思想感情和民族精神。相比之下,美国精神在好莱坞大片中则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来,无论是在《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中,这些平民对真理的渴望、内心执着的美国精神;还是《巴顿将军》《拯救大兵瑞恩》等无数美国英雄形象所展现的人性、自由、正义、平等、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精神。我国的电影也同样需要深入挖掘剧本中的民族文化内核,并与美学的艺术魅力相交融,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中国电影,既要符合中国文化特色,又不使电影本身形成“假大空”的局面。

(作者简介:李佳韦,女,本科,北京电影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电影美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造型
汉代画像石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影响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浅析情感化造型语言在JWF1213型梳棉机外观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