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自治区”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2019-12-16 08:13高晓焘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全区内蒙古

高晓焘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强调“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积极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统一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当中,在不同民族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内涵中将个人身份定位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守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让全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为“模范自治区”建设打牢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精神支撑。

自觉把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放到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中,理顺了草原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是草原文化、河套文化、红山文化、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交融汇聚之地,历史上活跃在内蒙古高原的各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内涵深刻的北方民族文化。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建设都自觉立足于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中,深入研究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文明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绵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在内蒙古高原孕育、发展、繁荣的草原文明在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融合、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重要贡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发源于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区自治区实施民族文化大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工程,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深刻阐明了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不仅修正和完善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更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资源,特别是对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建设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氛围。

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集中概括了草原文化的内涵本质和精神特质,是内蒙古地区草原民族生态观、开放观与诚信观的集中反映,是草原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彰显了草原民族的生态智慧、开拓精神和诚信为先的思想境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将“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由学术领域引入社会领域,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在内蒙古地区激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成为新时代建设亮丽内蒙古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通过加强以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底蕴,结合内蒙古地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内蒙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也成为新时代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不断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让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以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夯实了全区各民族团结、民心相通的根基,凝聚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建国初期,面对内蒙古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急需大量人才的现实情况,党中央帮助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建立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地本民族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1952年成立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1957年成立的内蒙古大学,由中央调配干部和师资支援建设。除了支持内蒙古办大学外,国家还通过立法保障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出台《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文件,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同时,高度重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在广大农村牧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立于1957年6月的乌兰牧骑,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活跃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的“红色文化轻骑兵”,她们把党的理论、政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到内蒙古广大人民心中,为内蒙古的文化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层文化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全区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均达到100%,嘎查村综合文化室覆盖率达到95.6%,广播村村通、草原书屋实现嘎查村全覆盖,行政村全民健身活动点覆盖率达到93.5%,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方面,截至2019年,全区共有30个单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8个单位获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相继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市,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不断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祛除了影响各民族民心相通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认同问题,实现了对多元文化内涵的共性认同,将个人身份、民族身份、國家身份的认同统一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征程之中,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新时代发展的磅礴精神力量。

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建设,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这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强调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建设,仍然要立足于内蒙古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这既是内蒙古地区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内蒙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内蒙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弘扬其中能够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民族,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因子,使其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一致,为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总结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内蒙古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升华,使其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为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李贵文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全区内蒙古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书画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