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洁玲 薛美玉 缪建春 邹小娟
【摘要】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APTT 、PTA、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APTT 、PTA、PT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司匹林比较,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强,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可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冠心病;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49
冠心病又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属于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主要的治疗目的就是为了抑制血小板凝集, 进一步防止动脉斑块的出现[1]。在冠心病治疗的过程中, 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本次研究探究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男31例, 女11例;年龄61~72岁, 平均年龄(66.31±2.28)岁。对照组男30例, 女12例;年龄62~73岁, 平均年龄(66.52±2.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排除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和存在精神障碍等疾病患者。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前5 d, 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治疗5 d后, 采用硝酸酯类与他汀类等药物进行干预性治疗[2]。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口服, 100 mg/次, 1次/d。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口服, 75 mg/次, 1次/d [3]。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APTT、PTA、PT。参考文献[4]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 有效2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1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PTT 、PTA、PT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PTT为(24.52±2.15)s、PTA为(0.89±0.08)、PT为(11.98±1.75)s, 治疗后分别为(36.51±2.72)s、(1.02±0.08)%、(12.51±2.21)s。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APTT为(24.91±1.17)s、PTA为(0.88±0.06)、PT为(11.87±1.18)s, 治疗后分别为(30.12±2.56)s、(0.88±0.07)、(11.29±1.13)s。治疗前, 两组患者APTT、PTA、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APTT、PTA、PT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一般的发病人群为老年群体。常见的症状有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5]。从目前临床来看, 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阿司匹林属于经典抗血小板药物, 也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不仅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出现, 还可以降低血小板中的血栓素A2, 加快前列腺素(PG)合成, 最终实现抗血小板凝集与抗血栓的治疗目的[6]。
阿司匹林主要是颗粒状, 相比之下, 溶解的速度较慢,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胃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主要作用是对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抑制[7]。一旦肝脏激活后, 就会出现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相互结合的情况, 血小板活化提升, 抑制血小板凝集, 并且还能预防冠心病引起的并發症。在使用氯吡格雷后, 2 h就可以看到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APTT、PTA、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APTT、PTA、PT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发现, 冠心病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较多, 由于身体素质较差, 并发症较多, 在用药的时候,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 从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体现更高的实践性意义。其中, 与阿司匹林比较,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减少了不良反应与危险因素的出现。换句话说, 氯吡格雷药性较为温和, 相比之下, 不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抑制糖蛋白 GPⅡb/Ⅲa活性, 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8, 9]。
综上所述, 与阿司匹林比较,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强,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可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车越名.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比较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18):9-10.
[2] 扈秀丽, 李予文.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 26(1):58-60.
[3] 杨俊, 凌峰, 张召才, 等. 冠心病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11):1183-1186.
[4] 黄欢彩, 孙畅.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3):92-94.
[5] 柏冬梅.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评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8(11):156-157.
[6] 杨珍旭, 刘信, 徐晓佳, 等.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4071例稳定型冠心病的大样本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3(11):21-23.
[7] 翟晓江, 李晓顺, 朱一丁, 等. 国产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多中心、前瞻性、双盲临床对照试验研究. 辽宁医学杂志, 2015, 29(3):172-173.
[8] 王源泉, 张晓静, 邹建华, 等.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对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6):23-26.
[9] 张露.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2):9-10.
[收稿日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