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人在家里坐,锤从天上来。
11月3日晚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因债务问题被列入“老赖”名单的消息,在科技圈炸开了锅。
拖欠供应商370万元货款,多次被催要无果,锤子科技和罗永浩最终被实施限制消费令,不得实施乘飞机、G字头列车等高消费行为。
罗永浩的回复倒也迅速,写了一篇题为《一个“老赖”CEO的自白》的长文。
文章充满了老罗的理想主义情怀。“未来一段时期内会把债务全部还完,锤子科技也会继续做下去……马克·吐温、史玉柱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战士不下场,一切都有可能。”
一切还有可能吗?
一
新东方教师起家的罗永浩,并没有做手机的经验。
不过,当6年前初代iPhone上市、友人冯唐帮他带回一部后,罗永浩从此再没忘记手捧“精美艺术品”一般的美妙感觉。
他决定做手机,而且是“东半球最好的手机”,并称“在用户体验、审美、营销推广、恋物、完美主义倾向这五项上都不输给乔布斯”。
做手机的过程中,罗永浩始终坚持人文情怀。“我们为什么做手机?我们喜欢手机,我们想做手机。我们要做智能手机时代的工匠。”
可惜,现实不如想象。自2012年以来,锤子科技历经八轮融资,总募资金额超过17亿元人民币,但七款手机的总销量只有三百万台左右。
2014年5月20日,智能手机Smartisan T1正式发布。但由于良品率过低等原因,T1在发布后的几个月里都无法正常供货。随后3~4个月,锤子负面新闻不断,落后的配置和糟糕的品控让锤粉愤怒不已,T1逃单率从最初的2%飙升至接近90%。
到了2018年,情况更加危急。罗永浩在发文中透露,锤子科技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了经营危机,最多时欠下银行、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约6个多亿元的债务,而他本人也签署了1个多亿的个人无限责任担保。
罗永浩称,虽然合理合法赖掉公司债务的方式就是破产清算,只需要还掉个人担保的1个亿,但他会坚持不申请破产清算,而且目前已经偿还了3个亿元左右。
从那之后,罗永浩似乎更加回归现实,积极尝试快速变现并带来稳健现金流的业务。他杀进空气净化器领域,以子弹短信和聊天宝进军互联网社交,推出正在风口上的电子烟产品等。
这些业务结局如何?有网友这样总结:
老罗开始做锤子手机那年,正赶上行业萎缩、竞争日益激烈;做空气净化器那年,天气特别好,加之相关政策因素,滞销;今年刚准备进军电子烟,整个行业又被央视点名,登上3·15晚会。
这让人感慨:罗永浩究竟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还是头脑发热、每每棋输一着?
二
有人会说,创业本就九死一生,更何况罗永浩胸怀梦想、路径非凡。他的粉丝也认为,就算没有技术背景也不碍事,马云也非技术人员出身,不也照样建立网商帝国、打通线上服务?
话虽这么讲,理却不是这么说。有梦想当然好,但要建基在明确的实现路径上。粉丝即便为创业情怀泪流满面,终究会在令人失望的产品面前转身离去。
想当“风口上的猪”也没错,但是否扑对了“风口”呢?6年前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因为玩家众多,已由技术“蓝海”变为处于技术成熟期的“旧经济”。
极端一点说,只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很容易就能“攒出”一部新手机,需要设计一个新LOGO和一款新外壳,一个新品牌就能诞生。这个时候,竞争的焦点根本不在技术,而在营销和渠道能力。
正因如此,投资人和罗永浩都判断:这事儿应该能成——坐拥1600万微博粉丝的罗永浩自带流量,而互联网电商平台则能提供销售渠道。
只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智能手机全行业的增速放缓,行业洗牌开始了。价格战愈演愈烈,小厂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没有硬核实力,只能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纵观老罗的创业历程,“追风口、被淘汰”的模式贯穿始终。从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锤子手机,到子弹短信、聊天宝、电子烟……老罗在追“风口”的路上奔跑不息。
但問题是,作为并无技术优势的追赶者,有多大几率实现弯道超车呢?先行者只要在模式创新上做对了,其他错误都无关紧要。但追随者若只会拙劣模仿,则任何错误都有可能致命。
三
不过,犯下致命错误的何止罗永浩一人?
特斯拉一飞冲天后,“贾布斯”也有样学样,造车、场景、生态样样都来,演绎了一出资本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乐视学徒”、暴风集团实控人冯鑫也没吸取教训,在体育产业备受资本追捧时激进并购,最后资金崩盘、猝然离场。
其实,不论是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还是无人货架、IoT、区块链……风口中被热钱裹挟的创业梦想,常常会迷失方向。
知名股权投资人、SK中国区总裁吴作义曾说,“创业者要更冷静,要思考真正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以及能否落地,不要盲目追风口”。
这一点在被称为“投资寒冬”的2019年更为重要。经济下行压力迫使投资人更加审慎,“蹭个好热点、讲个好故事”的融资方式已经越发不切实际。
此时,资本倾向的是何种项目?一位在硅谷和国内都投出很多明星项目的投资人说,“偏重技术的硬核创新、而非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才是未来的投资方向”。
但这是否意味着,不懂技术就要在创业的路上靠边站?当然不是。马云不是技术出身,但他有敏锐察觉互联网兴起大势的能力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他汇聚技术人员并充分尊重他们的专业能力。
而老罗呢?追逐已经不算风口的风口,用情怀代替对技术的尊重。如果这样都可以创业成功,那人类创业史上或许可以多一个流派,名曰“蒙眼狂奔”。
不过公平点说,就算投资眼光不够老辣、创业技能仍待提高,至少老罗在一门心思做实业。空气净化器也好、手机也罢,都有实打实做出来的产品。更难得的是,即便负债也未逃跑当“老赖”,算是很有责任担当。
从这个角度看,罗永浩已经胜过乱炒概念、“对韭当割”、玩“庞氏陷阱”的某些所谓“创业者”了。
“罗永浩们”的事,说到这儿就差不多了,不过个体层面的利弊得失。岛上看事情,倾向于放远目光、多想一层。
前面提到过的创业者,不少都以技术创业为标签,在诸多新兴领域做耕耘,这恰逢其时。
放到当前经济环境下,当国内低层次增长红利(如廉价劳动力、大基建)逐渐耗尽而大国科技博弈日趋激烈时,怀揣真技术和真愿景搞研发、做产品的科技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以技术革新推动了所在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丰富产品带动了消费的升级换代。这样的创业者,自然越多越好。
可是,如果投资眼光与专业能力都不到位,甚至空怀说辞、以逐利心态“割韭菜”,进场前可就真该反复掂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