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
【摘要】在国家大力鼓励“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持续高涨,但面对青年大学生在创业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不断提升对创业的认知,理性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学校与社会要为大学生创业做好服务,形成系统化融合的创业生态,营造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创业”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网络媒体也热衷于报道青年创业者的励志故事,许多大学生也被创业浪潮所席卷,投入到了创业大军之中。但是,青年大学生不断高涨的创业热情掩盖了这一群体背后所面临的创业尴尬境遇及风险。
“沉迷”创业,反映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存在误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是青年大学生成就自我的重要路径。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以及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一些青年大学生受到了拜金主义、奢靡主义的负面影响,逐渐产生了“一夜暴富”的心态,渴望通过创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财务自由”。在不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引领下,一些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往往只以个人利益为主导,而国家与民族利益却被抛诸脑后。青年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偏离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化,也会从人力资源结构角度弱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这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一些青年大学生盲从于创业热潮,对创业认识不足。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已经逐渐从课堂走向实践,一些高校在校内组建创客空间、企业孵化器,激发了创新创业学生的高度热情和动力。在“创业热”的氛围下,有些学生在对创业缺乏清晰认知时就投入到创业活动之中,这样的创业往往将走向失败。例如,2018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阶段,组委会共计接收了180多份创业计划书,但对这些计划书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创业计划书对拟从事行业的融资渠道、政策环境、技术要求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学生在面对评委的询问时对创业的细节问题语焉不详。正确的认知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青年大学生若只凭一腔“创业的热血”势必无法实现成功的创业。
一些青年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创业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然要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青年大学生依然停留在受教育阶段,往往无力承担高昂的创业成本,创业过程一旦发生意外,会给其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相关统计数据,超半数大学生认为,资金短缺问题是他们在准备创业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会对其正常生活与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若创业失败则往往会将自身与家庭带入到经济危机之中。近年来,也屡屡爆出青年大学生因创业失败而陷入信用危机、校园贷等案例,这些都为青年大学生衡量创业风险敲响了警钟。
正确的价值观是创业的基石。创业动机是决定青年大学生创业方向的核心要素,唯有更正创业动机才能纠正错误的创业价值观。青年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创业的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创业动机。在新时代,创业不能完全以个人利益为导向,青年大学生开展创业行为必须要以国家利益为优先,方能在宏观经济环境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具体而言,在创业方向选择方面,要破除狭隘的投机行为,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补足经济发展短板。如大学生创业可以选择以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此外,创业还要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进程当中,在新产业、新业态下彰显劳动者新的身份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青年大学生创业在服务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应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宏观政策降低创业成本,获得更丰厚的创业回报。
良好的心态是创业成功的源泉。青年大学生要戒骄戒躁,潜下心来搞创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制度活力和生命力,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步从以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为驱动过渡到创新驱动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创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资本驱动,然而在新时代,创业必须要以知识经济为导向,在创业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有所收获。为此,青年大学生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就要摆正心态,逐步提升创业能力。第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找准市场需求与发展规律,科学论证创业可行性。充足的知识储备是青年大学生开展创业的有利条件,青年大学生创业切不可放弃学习,要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巩固创业基础。另外,在落实创业计划阶段,要充分应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创业规划进行反复分析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实施方案。第二,青年大学生创业要摒弃“赚快钱”的浮躁心态。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准确认识创业的艰难性与长期性,具备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为创业打好基础。第三,要具备审慎的风险防控意识。根据常年关注教育产业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可见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经验、经历,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还是沦为“炮灰”,因此,青年大学生创业必须要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学校应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一,学校职业教育应树立起理性的职业观,为不断发酵的“创业热”降温。从客观上来说,不同个体在知识储备、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并非人人都适合创业,同时创业也并非是报效社会的唯一方式,就业也并不是个人价值的完全沦陷。第二,学校应转变传统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增进学生对自我及未来从业方向的认知,从而作出合适的就业与创业决策。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五育平台”,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就要求高校“五育”齐抓,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第三,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为创业提供更加充分的精神动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引领青年大学生走出创业低谷、迎来辉煌的重要力量,学校职业教育必须要把职业精神培养作为创业能力培育的先手棋,为成功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逐步改善社会风气与环境,营造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价值导向的错位是将青年大学生引入非理性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还必须要从社会角度出发,更正对创业的价值界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一方面,要弱化拜金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影响,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创业来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人价值,而非单纯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财富。另一方面,要在社会生活中倡导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御物质主义的入侵。社会对于创业的认知要超越狭隘的物质主义桎梏,将创业上升到精神层面,享受创业的乐趣,而不仅是为了获得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作者为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4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JG2014-5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国军:《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要素整合的视角》,《现代教育管理》,2018年第2期。
②刘丽红:《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实现精准就业》,《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