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莉莉 马萧
【摘要】在现实实践中,翻译的效果要完全符合“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初衷和要求并非易事。因此,翻译工作要有新作为,首先需要明确“命运共同体”倡议对翻译的新要求,即翻译的新重点、应该遵循的新原则、采取的新策略。唯如此,才能把握“命运共同体”倡议下翻译工作的基本方向,有效推进“命运共同体”倡议在海外的传播与践行。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翻译 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翻译历来都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文明的大融合、大发展都伴随着翻译高潮的出现。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命运共同体”倡议在海外的传播不断升温。这意味着人类文明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发展,翻译工作必将大有可为。但是现实实践中,翻译的效果要完全符合“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初衷和要求并非易事。因此,有必要就“命运共同体”倡议对翻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以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翻译工作的基本方向,有效推进“命运共同体”倡议在海外传播。
世界不同文明通过有效的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创新发展,无疑能够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需要,翻译工作有必要围绕以下两个新重点展开。
就汉译外来说,需要以更有针对性的中华优秀文化成果译介为重点。目前,我们虽然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逆差,并且已经采取了很多非常有效的中华文化外译举措,但是总体来说,有关中华文化外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仍然非常有限,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汉译外工作人员更多地从中华文化自身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成果,其他国家的人民必然会接受。这样的想法显然忽略了其他国家当前的文化需求,很容易事倍功半,不仅不利于增进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也不利于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更不利于“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践行。因此,当下以及未来的汉译外工作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需要了解当代中国科技的国家,要以中国科技翻译为主;对于更注重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国家,要以古代典籍翻译为主;对于想要学习借鉴中国治国理政方略的国家,则要以当代治理体系翻译为主。
就外译汉而言,需要以非英语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译介为重点。长期以来,我们非常注重对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学习,翻译介绍了大量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外译汉工作仍然以对英语世界文化的翻译为主,对于如“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非英语国家文化的译介,则相对有限,这既不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也不利于我们更全面地向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学习。因此,当下和未来的外译汉工作有必要向这些非英语国家文化的译介倾斜。
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文明交流的四点主张,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基于这四点主张,结合翻译的具体特点,“命运共同体”倡议下的翻译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条新原则:
尊重差异原则,即翻译工作要从文化身份不断变换的事实出发,真正做到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作者、译者、赞助人、读者等翻译参与各方要认识到,文化双向交流中两种文化的身份是不断变换的,真正做到尊重翻译中两种文化在权力关系、意识形态、诗学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同样的中华文化或同样的外国文化,如果翻译方向不同,此时身份是自我文化,彼时身份又是他国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翻译参与各方才有可能换位思考、平等相待,而非以自我文化的标准取代他国文化的标准。
突出共性原则,即翻译工作要发掘、培育和突出两种文化的相通之处,有效沟通两种文化的差异,实现两种文化的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翻译参与各方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两种文化在发展历史、特点、需求、目标等各方面的共同倾向,并积极发挥这些共同倾向对于沟通两种文化差异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努力打造有利于两种文化有效沟通、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语境。例如,在中华文化外译过程中,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华文化与译入国文化之间现有的共同之处,并充分利用这些共同之处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在。
开放性原则,即翻译工作要以开放的姿态对待两种文化之间难以调和的差异,不急于消除这些差异,也不将其视为永恒性的。随着全球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正在融合,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在历史和现实上的差异,使得一些根本性冲突在现阶段仍然难以消除。这个时候,翻译参与各方需要对翻译中两种文化的根本性差异保持开放的态度,并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对待这些差异。
创新性原则,即翻译工作要着力寻求和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翻译中两种文化的深度交融,实现世界文化的创新发展。一直以来,翻译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翻译,两种文化有了接触的机会,原有的文化因子进入新的文化环境,并与新的文化因子结合,因而常常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古今中外,文字、文学、科技等领域的诸多创新都与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翻译参与各方需要致力于发现翻译中可能的文化创新点,并积极促成这种文化创新的实现。
构建“命运共同体”要求翻译所承担的使命最终要落实到翻译策略的选择上。长期以来,翻译策略被等同于直译意译、归化异化。但事实上,翻译策略是一个更大、更中立的概念,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的范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归化异化背后的伦理原则与“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原则尚有较大差距,因而不能满足“命运共同体”倡议下开展翻译活动的需要。由此,翻译工作有必要采取以下新策略:
采取文化协商的翻译策略。从翻译材料的选择到具体翻译方法的选用,翻译参与各方都需要基于两种文化的相同之处就相异之处进行协商,以便更有效地解决翻译中的难题。翻譯的新重心和翻译需要遵循的新原则必然要求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翻译策略。文化协商策略能够充分利用翻译中两种文化的共性,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尊重和沟通两种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发挥翻译的文化创新作用,从而实现“命运共同体”倡议下翻译的历史使命。
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翻译参与各方要在协商策略的指导下,灵活、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虽然是密切相连的两个概念,但是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能将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准确地说,翻译方法必须以翻译策略为指导,翻译策略必须靠翻译方法来实现。与翻译策略更强调对总体倾向的把握不同,翻译方法更注重采取具体的文本处理方法,如音译法、注释法等。我们完全可以始终如一地坚持一种翻译策略,同时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因此,在坚持文化协商翻译策略的大前提下,作为手段的翻译方法则可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机动地应对千差万别的翻译难题。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模因论视角下的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与源语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6B-0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擎:《重建全球想象:从“天下”理想走向新世界主义》,《学术月刊》,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