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个思维”切实增强新闻宣传之“四力”

2019-12-16 02:20王志锋
人民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笔力脑力新闻报道

王志锋

【摘要】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要牢固树立群众思维、实践思维、政治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受众思维和创新思维,练好内功,提高本领,切实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关键词】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 八个思维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四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牢固树立群众思维、实践思维、政治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受众思维和创新思维,才能增强“四力”,更好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增强脚力:树立群众思维、实践思维,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抓活鱼”

扎实的采访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前提,这是新闻实践的硬道理。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脚力到位,笔力方能雄健。

树立群众思维。新闻的主角是群众,人民群众是一切新闻报道的丰富源泉,人民的信赖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贴近群众就强大无比,远离群众就萎靡不振。如果不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我们的报道就会远离群众感受,成了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新闻舆论工作要深入发掘人民群众中丰富而宝贵的新闻题材,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把群众不肯说或者想说也说不出来的话反映出来。通过群众所关心、关注的事情,了解他们的愿望,根据这些线索去深入采访,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助力发展、推动工作。

树立实践思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但同时新闻又是观念的产物。新闻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报道中一切主观的东西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立足于实践,新闻作品才会更有底气和灵气。现实中,一些新闻记者深入实际不够,采访基层少,接触群众少,习惯于跑机关、泡会议,有的甚至先定主题再找材料,然后关起门来写稿子,或借助网络摘抄拼凑。此类种种都是脱离实践的表现,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只有充分、深入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和掌握国情民意,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生动反映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增强眼力:树立政治思维、战略思维,勇当时代船头的“瞭望者”

眼力是对新闻事实的发现力和辨别力。新闻记者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没有一副好的眼力,就很难在众说纷纭的舆论场中举旗定向、引领时代。

树立政治思维。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讲政治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讲政治必须是第一位的。树立政治思维,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为我们党长期执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仅要做采、写、編、评、摄等业务专家,更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智慧。面对复杂舆论环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树立政治思维,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把政治导向和政治要求体现到日常的编采业务工作中,时时刻刻考虑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刊播每一篇新闻稿件都要考虑将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果,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树立战略思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战略思维,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要超越局部的、当前的、战术层面的考量,站在根本的、全局的、长远的战略高度,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

增强脑力:树立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练就长于深刻分析的“新闻脑”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采访、撰稿、编辑、评论等各项业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因此,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仅要有敏于发现的“新闻眼”,更要有长于深刻分析的“新闻脑”。

树立辩证思维。树立辩证思维,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地、发展地、全面地,而不是静止地、零散地、片面地分析各种问题,处理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新闻舆论工作要树立辩证思维,面对诸如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必要性与可行性、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等种种关系和矛盾,要系统地、发展地、全面地加以辩证分析;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何时需要高调宣扬、何时需要润物无声,何时需要大声疾呼、何时需要点到为止,何时需要一锤定音、何时需要细致解读,何时需要正面引导、何时需要侧面迂回,都要辩证地加以研判。如果缺乏辩证思维,只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忽视同时存在的另一方面,我们的新闻报道轻则会造成片面性,在众声喧哗中随波逐流,丧失思想的引领力,重则可能发展成严重错误,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重大波折和损失。

树立历史思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树立历史思维,就是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以历史的眼光和贯通古今的智慧来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启示当下,昭示未来。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今日之新闻,就是明日之历史。在新闻舆论工作者看来,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根本无法割裂开来。新闻在记录社会发展变迁的同时,也需要历史之光的烛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以历史的眼光和视野分析各种新闻现象和社会问题,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更好地认识自我、参透生活、看清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解读社会现实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具体工作,在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书写新的历史。

增强笔力:树立受众思维、创新思维,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笔力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脚力、眼力、脑力都需要通过笔力来呈现。练就好的笔力,新闻作品才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从而让受众喜闻乐见并从中深受教育和鼓舞。

树立受众思维。受众与新闻相伴而生,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闻传播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树立受众思维,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坚持以受众体验为核心,以受众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检验标准,用高质量的“思想精品”来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凝聚人。在移动传播时代,不断适应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应成为新闻记者提升笔力的努力方向和自觉追求。无论传播载体如何变化、传播生态如何发展,练就好的笔力,满足受众需求,始终是编辑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研究受众的变化,把握受众特点,做到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树立创新思维。我国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说:“新闻,要永远给人新的感觉。”从内容到形式,新闻作品都不能拘泥于固定套路,要敢于独辟蹊径,不断创造出新体裁、新形式、新的表达方法和新的语言风格。如果动笔之前,先有一个样式,文章很容易写成“八股文”,许多生动有趣的材料被束缚,新鲜活泼的思想观点被窒息,很难赢得受众喜欢。随着传播渠道和平台日新月异,笔力已不能局限于文字功力,也要体现在融媒体产品的创意策划制作上。新闻舆论工作者既要更新思想意识,也要更新“武器装备”,生产和推送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融媒体产品。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室主任)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格局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AXW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 年。

②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年。

③任仲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学习读本》,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年。

猜你喜欢
笔力脑力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现代绘画的“骨意”表达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试论精品稿件的“真善美”
脑力百分百
谈风骨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