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元
[摘 要]商务印书馆的经历对陈云同志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里,陈云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让他初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思想。也是在这里,陈云找到了人生的信仰方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通过组织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参加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使得自己的领导组织才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今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陈云;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陈云同志的一生,商务印书馆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并对其今后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说,“进入商务,在那里使我有可能走向革命的方向”①。今年适逢陈云进入商务印书馆100周年,认真研究陈云在商务印书馆的这段不平凡经历,对进一步推动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有着特殊意义。
一是学习知识的富饶热土——文化有得益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是当时中国最早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文化教育出版单位。创办人是青浦籍人士夏瑞芳。”②陈云来到商务印书馆那年才15 岁,在班主任张行恭老师的弟弟张子宏的引荐下,去见发行所所长。所长看陈云长得瘦小,说:你先回去,等长大了再来。张子宏只好对所长说:招收学徒,我看还是要看能力,是不是先试用3个月再说?所长碍于情面,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陈云到发行所文具柜当了一名学徒,月薪3元。为了便于工作,同乡张子宏还为陈云特制了一条一尺多高的木凳垫在脚下,使他能够顺利接待顾客。来到当时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都市上海,又进了商务印书馆,陳云眼前的天地大大开阔了。
学徒期间,陈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商务印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刻苦自修,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成年累月从不间断。发行所早晚八点上下班。陈云在路上还要花费两个小时,每天回到住处,已疲惫不堪,但他仍然会“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时为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也是文具柜的头柜陈竹平曾与陈云一起工作,并与陈云同住集体宿舍,他曾回忆说:“每天清晨,天还没亮他(指陈云 )就起身读书、写字、学英文;晚上下班后,回到宿舍也是读书写字到深夜,成年累月从未间断过。”③
商务印书馆对职工的教育非常重视,还专门在职工集体宿舍附近设立了上海图书学校,为员工业余教授英文、图书分类知识以及书刊出版、印刷等有关知识。陈云也参加了进修班的学习,内容有英文、练习大小楷毛笔字等等。后来陈云回忆说:“我应该说在商务时期,对我在文化上的得益很大,全部‘童话、‘旧小说、‘少年丛书都看了,有时也可翻翻杂志。同时我自信也是很用功的一个人,练字,上夜校(商务办的),读英文。”④在夜校,陈云结识了一位苏联籍同学,两人志同道合,感情甚笃。他向苏联同学学习俄语,对阅读俄文马克思主义小册子提供了便利。
陈云不仅自己奋发向上,而且还带动大家一起学习。据陈竹平回忆,陈云常常勉励我们说:“我们是青年人,青年人应该奋发有为;我们要做一个站在时代前面的青年,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更不要做暮气沉沉的青年。”相较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早期领导人而言,陈云的学历最低,仅仅是小学毕业,但他却在27岁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副主席、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等职,为国为民,劳苦功高,堪称当代“立德、立功、立言”典范,这和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期间的勤奋刻苦读书学习是分不开的。陈云曾挥毫题写“闻鸡晨舞剑,借萤夜读书”,毛泽东也多次称赞他在学习上“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
总之,商务印书馆的这段学习经历对陈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突出表现在他的知识结构相对完善上,也为陈云一生的革命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使得他能够从一个只有高小学历的毕业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是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殿堂——思想有进步
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期间,陈云开始接触并接受革命的民主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
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商务印书馆自成立以来,它不仅是一家出版社,也是一家既致力于整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善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的重要机构,这里人才荟萃、名家辈出,众多的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如梁启超、蔡元培等。陈云均与其打过交道,他还与编译所所长张元济、王云五、董亦湘以及编译工作者沈雁冰等先进知识分子有过密切的交往。
“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⑤它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特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优秀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传入国内,在商务印书馆被翻译出版。例如:《社会主义之思潮及运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新俄国游记》《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等都是在这里翻译出版的。商务印书馆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与思想氛围,为陈云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陈云除了在商务印书馆接受文化熏陶之外,经同事介绍,上海通讯图书馆成为陈云另一个经常读书学习的地方。该图书馆是进步文化人应修人、楼适夷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创办的。正是在这里,陈云开始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籍。对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陈云来说,像布哈林等《共产主义ABC》那样的书,据他自己说,在这个时候“还看不懂”。但他读了《马克思主义浅说》和《资本制度浅说》,感到:“这些书看来它的道理比三民主义更好。”⑥他开始“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的道理。由于环境限制,这些刊物并不适合出现在公开场合,陈云就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甚至躲到厕所去读。通过反复阅读诸如《共产党宣言》《辩证唯物论》《唯物史观》等等这些进步书籍,陈云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也逐步确立了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崇高革命理想。
陈云不但会读书学习,而且也善于思考和总结。他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通过撰写文章,多角度关注工人权利、工人运动以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等,这也对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1925年11月,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创办了一个刊物《职工》。陈云以“怀”
“民”“怀民”等笔名在《职工》上先后发表《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总工会是什么》《罢工后职工应有的觉悟》《中国民族运动之过去与将来》《和平之路》《自治与民众》等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工人阶级的地位、工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工人运动的意义以及中国民族运动的道路等,内容丰富,政治思想观点鲜明,充分说明陈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已达到了一定高度。
三是孕育革命理想的成长摇篮——信仰有方向
也是在商务印书馆,1925年的八九月间,陈云由董亦湘、恽雨棠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陈云思想上的重大转变,是他新的政治生命的开始。从此,陈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了整整七十年,贡献了毕生精力。
陈云下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的,是他积极投身罢工实践和刻苦阅读革命书籍的结果。陈云这种思想上的飞跃,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商务印书馆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在这里,陈云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种种思想和政治主张。那时,陈云还很年轻,曾“很赞成吴佩孚,后又很相信国家主义派是‘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五卅运动前后,陈云从商务印书馆的国民党党员那里接触到三民主义,“觉得孙中山的道理‘蛮多”⑦。于是,在1925年六七月间,经商务印书馆同事薛兆圣、张文菲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成为“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闸北区第十五分部”(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分部)的首创人之一。后来,1927年7月,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左派国民党部也就取消了”,陈云“亦最后退出了”国民党⑧。
即使在加入国民党后,陈云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仍不断进行着比较与探索。例如,陈云自己说,在我读了《马克思主义浅说》和《资本制度浅说》后感到:“这些书看来它的道理比三民主义更好。”⑨他开始“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的道理。陈云曾这样回忆他的入党经过:“当时之加入共产党最大的原因是大革命的潮流的影响,同时生活上眼见做了五年学徒,还是每月只赚七元钱的工资,罢工以后,就接近了党了。但当时入党有个很重要的条件把三民主义看了,把列宁主义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浅说都详细地看了,那时确了解了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这个思想对于我影响很大。”⑩“我自觉入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自己觉得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这个人生观上的改革,对于我以后有极大的帮助。”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陈云就担任了中共商务印书馆总支部干事兼发行所分支部书记,积极參与发展壮大组织力量。
陈云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还说:“做店员的人,有家庭负担的人,常常在每个重要关头,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有冲突时,要不止一次的在脑筋中思想上发生矛盾,必须赖于革命理论与思想去克服个人利益的思想。”他举例说:“比如,当我在参加革命后资本家威胁我时,我想到吃饭问题会发生危害,但立即又想到:怕什么?手足健全的人到处去得,可以到黄埔军校,可以卖大饼油条,只要立志革命,不怕没饭吃,归根到底只有推翻现在社会以后,才大家有饭吃。”人生观的这种根本转变,标志着陈云由一个好学、上进的店员,开始成长为一名坚定不移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四是领导工人运动的红色阵地——能力有锻炼
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期间,陈云不但组织领导了商务员工大罢工,而且还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陈云的革命意志得到磨炼,领导才能得到了提升,也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工人运动的思想认识。
1925年五卅运动直接导致商务印书馆员工爆发了大罢工,他们要求组织工会、改善待遇。在这场罢工斗争中,年轻的陈云第一次得到参加与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的实际锻炼。陈云经过深入的分析,把罢工时间定在8月底。据陈竹平回忆:“接近罢工的前三天,陈云同志和几位先进职工,白天照常工作,晚上又连夜开会,准备罢工的各项工作,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三天三夜没有好好地睡觉,罢工组织得很有条理,很有秩序。”8月22日,罢工正式宣告开始。陈云后来回忆说:“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应为二十二日——笔者注)的商务罢工我是领导的一个人,任当时发行所罢委的委员长。罢工以后即组织工作(应为组织工会——笔者注),
我即当选为工会委员长。”整个罢工与馆方代表一共举行了三次谈判。在谈判期间,作为发行所职工会委员长的陈云,每天都主持职工大会,及时通报罢工的进展和劳资双方谈判的情况,鼓励职工们坚持斗争,不达目的绝不复工。这三次谈判中,前两次谈判均没有结果。第三次谈判,由于开学在即,馆方害怕遭到更大的损失,才被迫同意复工条件,并与工方十三位代表签署了协议。历时6天的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到12月上旬,馆方突然违反8月商定的复工条件,报复性地开除发行所和印刷所17名工人,目的是“要试验工会力量”。工会几度交涉毫无结果。12月22日至25日,发行所和印刷所的职工掀起了第二次大罢工。陈云在这次罢工中依然参与领导。尽管这次罢工遭到淞沪戒严司令部的武装干涉和工贼的分化破坏,在冲突中有不少工友受伤,但罢工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另外,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陈云的革命活动开始超出商务印书馆的范围,但他的主要身份仍是商务印书馆的一名普通职员。从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陈云作为基层工会领导人,先后参加了这三次武装起义。1926 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陈云组织工友们集中待命,准备参加战斗。由于归附北伐军的浙江省省长夏超进兵到嘉兴时,被孙传芳的军队打败,第一次武装起义也就宣告失败了。1927 年 2 月 22日,上海举行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由于起义发动时北伐军仍在嘉兴,起义工人陷入孤军奋战,这次武装起义又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起义失败后,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下。为了保存实力,陈云前往浙江余姚隐蔽。3 月上旬,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条件日趋成熟,陈云立即离开余姚前往上海,投入商务印书馆工人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中去。经过周密的准备,3 月 21 日中午,上海总工会发布了总同盟罢工起义命令,并随即转入武装起义。在第三次起义中,陈云承担什么任务呢?他回忆说:
“三次暴动时未参加纠察队,只管工会。三次暴动后一小时被上总(指上海总工会——笔者注)派去新龙华与白崇禧接头,要求国民革命军速进上海(被拒),故未直接参加武装斗争。”尽管推进到上海南郊龙华的北伐军白崇禧部,奉蒋介石的命令按兵不动,但是,各路工人纠察队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22 日下午,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终于取得胜利。
通过工人运动的实践锻炼,陈云的领导才能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思想上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人运动的认识:一是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伟大力量。陈云在《职工》上发表了《中国民族运动之过去与将来》。在谈到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时候,他明确指出:“参加运动的是全国的学生、工人和商人。……从这次运动的事实分析出来,没有强有力的有组织的下层民众——工农参加,革命是难能成功的。”“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强的农民,是民族运动中唯一大主力。农民不参加运动,中国革命鲜有希望。”二是认识到要充分发挥工会等组织的坚强保障作用。《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是陈云在《职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明确指出:“职工会是我们奋斗的武器。没有武器的徒手奋斗,多么危险!吾们拥护职工会,为了要它代表吾们一切利益,更要它引导我们到民族革命的前线上去,完成吾们勇敢工人应做的工作。”三是认识到工人中也有先进与落后区别,需要不断教育引导。陈云在《罢工专號》发表了《罢工后职工应有的觉悟》一文。针对罢工时有人说“别人被裁,吾不被裁,何必牺牲自己而为他人奋斗”那样的错话,陈云当即严肃指出:这是“一种幼稚病,吾们要积极纠正”,并进一步对原因做了透彻分析。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封闭了商务印书馆工会,并逮捕许多革命同志,在这种情况下,九十月间,陈云也被迫离开商务印书馆。至此,陈云结束了在商务印书馆七年的生活,由一名普通的学徒转变为一名职业革命者。在这里,他立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誓言。在离别时,陈云深沉而又坚毅地对朝夕相处的商务工友说:“我要走了。”“我此去一不做官,二不要钱,三不妥协,只为了要跟反动派斗争到底,求工人的解放。”他也常对商务工友说这样一首打油诗:“铁窗风味,家常便饭。杀头枪毙,告老还乡”,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气概。
“从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七年间,陈云完成了从一个学徒、店员到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晚年陈云回忆在商务印书馆的岁月时仍记忆犹新,并动情地表达了“进入商务印书馆才有自己这一生”的感悟。也正是从这里出发,陈云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注释:
①②④⑤⑧金冲及,陈群:《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0、21、24、31、50、44、43、52、51、52页。
③《走进陈云——口述历史 馆藏资料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⑥⑦⑨陈云:《我的自传》(手稿),1940年7月10日。
⑩陈云:《陈云自传》(手稿),1936年7月2日。
陈竹平:《陈云同志领导商务工会的回忆》(手稿),1960年4月。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