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本宇 张 艺 梁静艺 吴 丹
近年来,国内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人口红利加速消失,建筑业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让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动力[1]。装配式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质量高、节约人力成本、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我国各地均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但是目前“建筑产业化从业人员稀缺,大部分从业人员均由传统行业转变而来,缺乏产业化的系统训练”成为制约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据统计,现如今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已近100万人,而所需后备人才在高校培养中仍属少数,情况堪忧。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这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理论与实操培训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建筑业旧业态具有高增速、大规模、多机会、低利润、旧模式、恒盈利的特征,长期以来,建筑业吸纳了大量企业和人员。但是,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筑行业内分化将变得激烈,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企业和从业人员退出。
传统的建筑生产组织方式,因为其对人工劳动严重依赖、简单重复劳动多、科技含量低,使得建筑施工行业作业效率普遍低下、原材料消耗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这种现场施工、现场砌筑、人随项目走的习惯性做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世界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而建筑业走向工厂化的装配式建造方式,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
工厂化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而且减少了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这意味着,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今后建筑业将不再时兴“人海战术”。
伴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驱动建筑工业化不断向前的动力来源于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推出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各省份相继推出适宜当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且专业化人才建设是其重要指标之一。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件第七项指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第十四条要求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2017年12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批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原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同时废止,装配率不得低于50%。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装配式建筑得到国家领导人重视的重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比原始现浇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粉尘和垃圾,契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雾霾。
在早期,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掌握不足,相关的市场较小,还未形成规模经济,导致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建筑协会需要在消费中扮演信息中转站和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3]。既高档又现实,政府要承担普及环保建筑消费的重任,传播环保理念,检验绿色建筑材料的供给质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倡企业依据经济与环保的要求,管理环保建筑评价体系。经济与环保的要求:第一,要考虑绿色建筑发展中资源的使用情况;第二,施工阶段自然环境排放的处理;第三,对环境的价值补偿;第四,科学处理装配式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第五,从生产到安装再到回收利用这个过程,都要考虑建筑对土地的影响,有效利用水资源和材料,实现经济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或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商业等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性能优越,能顺应绿色制造与节能环保需求,具有建造速度快、节能环保、强度高、自重轻、空间利用率大、隔热性能好等优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供给侧改革组合拳之一,在“三去一降一补”中,装配式建筑承担生态文明补短板和钢铁行业去库存重任。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今后建筑业将不再时兴“人海战术”,高素质人才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培训人才队伍是学校与企业共同的责任[4]。
首先,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国家领导人的不断努力,我国的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通过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现代社会需求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建筑转型期对新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可动摇。随着全区建筑企业规模急剧扩张,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不断增大,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最后,是建设类高职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高技能人才的使命[5]。学校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理论和实操培训课程的设计,加强建筑培训基地建设,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专业教学、科研、应用三方的协同发展,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建筑类专业更新、更高的技术人才,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培训目标体系是构建装配式建筑培训理论及实操培训体系的源头。人才培训目标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针对建筑专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满足装配式施工对人才的需求。以执业能力培养目标为主体,提炼出装配式建筑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训目标体系,提高学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装配式建筑理论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建筑项目为主要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了解市场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能力,总结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质,以实用为根本,制定装配式建筑理论培训课程。基础理论课程要以宽泛为主,注重专业的职业性,以职业能力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表1是依据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是以学生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性为准则建设,并依据人才培训目标,设置体现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理论培训课程体系。
表1 装配式建筑理论培训课程
理论培训课程要引入学分制,体现课程灵活性,另外,还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课程中掌握一定的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宽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装配式建筑专业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培养投入施工现场一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所以在实践课程上要凸显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表2是装配式建筑实践培训课程。
表2 装配式建筑实践培训课程
(1)建设实训基地
根据调研,大部分的实训基地由于缺乏战略性规划,只有成品展示,无法向学员介绍其产品的构建过程。实操部分无法反复使用,学员无法实现实训目标。模拟的管理过程,仍然按照传统施工管理过程,不能适应装配式建筑企业的总承包模式,无法与市场接轨。只有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够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供良好的平台,建设的实训基地要按照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训教学。
(2)资源互补
校企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资源互补,院校和企业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培训骨干力量。在建设体系中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改革企业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同时,还要纳入资格证培训,聘请专家,帮助学校确定以市场需求和岗位特征为依据的培养方案。将学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结合在一起,通过探索实际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教育平台。
(3)完善企业参与机制
合作期间要遵循校企双向互动的原则,突出企业在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先从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出发,明确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职责。再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政策,并根据国家法律的发展加以修订,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看中的任何一种利益都可以成为校企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在实践培训时,要考虑如何培养长期稳定的技术过硬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另外,要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企业要将自己的需求传达给学校,减轻学校育人的成本,促进企业和建筑院校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培训专家要选择高素质、高技能的队伍,拥有双证书的骨干教师,要能够适应本专业的相关岗位,参与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有行业相关部门颁布的技术等级证书。
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训方案要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围绕培训主体和技能训练完成设计。培训方案包括建立基本思想、有针对性的目标、培训步骤、专业技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实践培训的考评标准。培训方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会影响实训的效果,需要培训专家根据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趋势,设计培训方案。
教学内容设计要以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受教育对象为教学内容依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注重人的专业性和方法性等整体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工作,展示工作成果。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学会解决问题,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辅助学生独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上,学生可以通过具体行动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要由培训专家从相应的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课程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学科完整性。
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考虑学员学习能力,按照岗位维度和职业维度进行划分,要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分类设置课程。
(1)建设理论课程考评标准
按照岗位维度要求制定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和考评标准。
(2)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共同探索合作高职集团化的建设,多与员工交流,加强管理。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当下经济形势去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确定后,实施实践教学培训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展,避免课程落后太多[6]。实践课程的内容要定期改革,这就要求制定者具有战略目光,能够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角度去实施实践课程内容。
(4)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实践培训环节要保证与理论教学同步。要体现装配式建筑岗位的特点,在校企合作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上应该凸显教育自身的特点,体现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的特点。要围绕培养装配式建筑职业综合能力这条主线,结合实践教学和岗位能力要求整合课程,讲授的内容要与职业能力有直接关联。实践的教学内容要够用,要趋向综合化,加强职业岗位的培养,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5)分析学习性工作任务
总结归纳职业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其排成一个序列,让学生按照归纳依据的规律开发学习领域。
(6)以现代的教育观念为指导
装配式建筑对企业人才的标准较高,要求转变传授知识的方式和讲授的对象,要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顺应时代的发展,协调知识和能力以及素质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引入情境学习理论等新的观念,要围绕建设岗位需求,选择课程内容。
实训基地对于实训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对教师培养工作还是对学员培养工作都发挥着很多的教学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其看作一个运行的系统,本身实训基地建设就是一个价值生成的过程[7]。只有处理好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中的价值,确保基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能如我们所期望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
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考评是对学生的培训效果进行总结性的评估,找出实践培训的不足之处,归纳总结,为下一轮培训提供依据。绩效考评要从学员行为和学习效果出发,客观科学地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评内容包括学生日常考勤、学习情况、专业技能、学分等。全面考核实训课程和讲师的水平,评估学员的工作表现。考核的目的能够改善学员的工作表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为将来学员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考评的结果能够更好地引导学员行为,加强学员的自我管理,激发学员的潜能。为了确切的了解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状况,在培训结束后,要通过问卷的形式关注学员的培训态度和工作绩效。学员的评价对院校促进培训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
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构建装配式建筑培训理论与实操培训体系及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实践,有效地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为建筑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诚然,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养建设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还有较长路要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应全产业链需求,优化模块课程体系,结合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建设完善课程内容和专业实践条件,加强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多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优秀装配式技术创新型人才,这将促进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