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韦艳南(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杨 鹏(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陈智霖(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核心在于“全面”。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有防城港、百色、崇左3个地级市的8个边境县(区、市)与越南边境省接壤。沿边地区是广西对外开放最直接的窗口,是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广西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于一体,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较多,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减缓了广西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发好沿边地区的关键在于做好沿边城镇带建设,将城镇化建设与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对于保障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提升沿边地区国际形象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对于广西沿边城镇带的空间界定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中的一种范围界定是将防城港市的防城区、东兴市及上思县,崇左市的江州区、凭祥市、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百色市的那坡县、靖西市、天等县及德保县等涉及3个地级市的12个县(区、市)列入沿边城镇带规划范围。笔者认为沿边城镇带承载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区域发展导向,应当更加突出“沿边”属性。崇左市江州区属于中心城市,应成为沿边地区的腹地支撑;上思县、德保县和天等县分别与沿边的靖西市、防城区相邻,但其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更加主动向腹地中心城市和经济带靠拢,上思县应当在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基础上,深度融入南宁首府经济圈,德保县和天等县应向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干线靠拢,加快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带。因此,广西沿边城镇带建设应以防城区、东兴市、凭祥市、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那坡县、靖西市等8个沿边县(区、市)为重点。
表1 沿边城镇带相关县(区、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2017年)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广西沿边城镇带的地理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特点、经济运行现状以及生态自然环境,对广西沿边城镇带进行精准定位。一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加快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边境口岸和边境城镇建设,逐步发展成为面向东盟地区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二是我国西南地区陆路国际通道,加快沿边城镇带基础设施和口岸体系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建成服务于我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各国的陆路国际通道。三是东盟国际通道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国际旅游合作管理模式,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越边关旅游区、中国最大的边境旅游区之一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四是中越边境贸易经济带,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将沿边城镇带建设成为中越两国边境贸易经济带。五是沿边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兴边富民政策,建立动态的边民补助机制,将沿边城镇带建设成为广西沿边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加快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边境口岸和边境城镇建设
加快沿边城镇带基础设施和口岸体系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建成服务于我国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各国的陆路国际通道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国际旅游合作管理模式,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越边关旅游区、中国最大的边境旅游区之一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上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将沿边城镇带建设成为中越两国边境贸易经济带
沿边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兴边富民政策,建立动态的边民补助机制,将沿边城镇带建设成为广西沿边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深入分析广西沿边城镇带发展现状,结合地区发展诉求,在城镇发展、口岸发展、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精准发力,瞄准广西沿边城镇带发展痛点,采取多重措施推进广西沿边城镇带建设,加快实现沿边地区新型城镇化,助力广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建设的核心在于城镇规划,在沿边城镇建设中更是如此。要建设发展好沿边城镇带,就要结合沿边城镇带地区实际,紧抓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战略,采取“网络带动、整体推进”的区域空间开发模式,在原有城镇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镇规划,提高沿边城镇带现代化建设水平,打造新型沿边城镇。在沿边城镇带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国家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契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以山水为纽带,突出边关特色、东盟元素和民族元素,着力推进沿边特色城镇建设。推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加快沿边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进程。
沿边城镇带口岸与城镇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发展利用好沿边城镇带内的各口岸,对沿边口岸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引导资源配置,提高重点口岸的吞吐能力,提高沿边口岸的整体发展水平。发挥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优势,带动边贸物流产业发展,促进沿边地区资源要素流动和融合协同发展,促进岸城融合,加快沿边城镇发展。明确各口岸的功能定位,对各口岸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口岸专业化建设水平。完善边民互市点交易场所建设,加强连接边境的乡村道路建设,推动口岸经济综合体发展,促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口岸加工企业,加快口岸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准入条件,纵深拓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口岸与城镇互动,实现沿边城镇带整体实力的提升。
产业发展是城镇建设的主要支撑,是城镇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构建沿边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发挥沿边地区特色农林资源优势,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林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发展资源型产业,逐步打造出一条完整的矿产资源产业链。重点培育机电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立沿边城镇带产业加工基地, 争取边境贸易进出口产品在沿边地区落地加工,变“通道经济”为“口岸经济”。二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体系,着力将沿边城镇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三是依托沿边城镇带红色旅游、长寿养生、边关风貌、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业, 拓宽边境旅游市场,加强境外市场推广, 丰富跨国自驾游产品和线路,通过旅游合作,推动广西沿边民族地区特色城镇、旅游城镇的开发开放。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建设好沿边城镇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发展沿边城镇带的重要力量。在建设沿边城镇带的过程中,要注重吸纳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助力沿边城镇带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沿边地区特有的政策优势,强化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对高端人才在户口转移、房产购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完善配套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吸引高端人才在沿边城镇带安家落户,积极投身到沿边城镇带的建设发展当中。
广西沿边城镇带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承载力较为脆弱,城镇化发展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目前沿边城镇带的生态环境尚未受到较大破坏,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各方面环境状况良好,生态服务功能较为稳定。在建设发展沿边城镇带时要注意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遵循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促进沿边城镇带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严格保护沿边城镇带的生物多样性,在农村地区实施清洁工程,加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绿化建设,完善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管理等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发展广西沿边城镇带,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综合支撑体系,增强对沿边城镇带开发开放的支撑能力。加强铁路、高等级公路、内河航道、港口、民用机场等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对客货集散运输的承担能力,完善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承载力强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给水排水设施建设,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体系。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理念,增强沿边城镇带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沿边地区城镇带建设,必须解决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恶劣、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态移民易地安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实现城镇化。对于发展基础较好、风景独特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特色的村寨应实施特色城镇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在保护原有特色文化风貌的同时, 促进沿边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脱贫,依托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大环境来谋划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突出产村相融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