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昊 吴蓉娟 陈俊如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当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核心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各专业领域人才,对国家、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高等院校是中国大学生的发展前沿和摇篮,其中高校物质环境就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自然环境、文体活动环境以及特色环境五个方面,它们以无息的方式,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物质环境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改造宿舍为介质,研究大学生身心成长和校园寝室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辽宁科技大学条件提出相关宿舍环境的改进方案。
通过对当地、全国大学生宿舍环境的调查,以辽宁科技大学为案例。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也已有了相关措施,而就本校而言,校内外十余座住宿楼,大多还是传统模式的布局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改进翻新。传统寝室的空间划分已不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寝室空间功能性较为单一,设计布局不够合理,在私密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待完善。单一的桌椅造型给人造成美感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压抑,空间美观性不够,且没有营造出寝室温馨、舒适的氛围。
改造是为了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高等教育实际是社会生产与不断进步的必需品,而大学是未来国家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则是对现代社会科技与资讯较敏感并有自己主观意见的人,所以高校宿舍改造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宿舍是大学生所处时间最多的空间,故更应该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经济政策基础进行合理设计。主要是通过宿舍的软装、硬装进行设计,来增强幸福感。玛莎 舒瓦茨说过:成功的设计,人们就会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感情,在这里有自己的记忆和人格。所以,本次改造旨在使宿舍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宁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和学习环境,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倾吐衷肠与其他活动的多功能场所,而且这一空间更加私密,因此,宿舍设计须依据学生的整体年龄段、群体的性格、志趣爱好等,选择设计一个宁静稳重的或是浪漫舒适的空间,营造一个属于个人或几人小群体的温馨环境。
改造是为了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改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学习、工作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保持空间中人的关系的和谐。宿舍的桌椅板凳、床铺等,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和设计美学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优良改进,使宿舍的舒适度和美观性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休息、生活体验。
我们的宿舍大多数都是白墙面、白瓷砖地。家具以上下床铺、两人桌椅、铁柜、木柜为主。我们可以通过整理收纳来提高空间的实用性;通过壁纸点缀、零碎小物的摆设,来提高空间的美观性,从而给人以心理上的舒适感;可以在宿舍楼划出一些小的外空间,通过实体来围合或分隔,设计或划分出休憩、聊天、读书等小空间。宿舍房内以多种形态的收纳空间进行巧妙的组合,使其层次丰富,进而影响学生的使用感受,使人置身其中,体会到乐趣。空间的颜色可以添加明亮的色彩,既可设计体现大空间温暖舒适或简约单色的氛围,又能设计体现小环境的精致,使用床帘或窗帘,将空间进行小范围隔断,使宿舍这个空间进行再分配,体现出明确的领域感和私密性,真正做到集休闲、学习、工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场所,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和交融。
寝室空间布局在满足休闲娱乐的同时,更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宿舍空间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要求,它的空间形态就应该多样化。可以在阳台布置谈学习、谈理想的桌椅小空间,并保持空间的整洁性、美观性,能更好地增强学习效果,促进身心发展。在本次改造中,应具有一个整体性的思维,尽量避免顾此失彼,要留给学生进行二次改造的余地,降低局限性。改造方案要达到改造设计的原始目的,做到经济、高效,使方案既不铺张浪费,也能做到一应俱全,延伸校园精神。
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从“以学生为本”“从学校经济基础出发”两个基本立脚点提出外空间和宿舍空间的空间分配及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