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勇
观察类真人秀是在真人秀节目中建立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联,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中产生某种情感的真人秀节目形态。通过加入演播室观察环节,让观众和观察员对节目主体的日常语言、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嘉宾态度和情感的认知,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相理解。[1]情感观察类节目采用纪实的叙事风格,弱化任务性和游戏性,不加以过多的人为干扰,通过展示同一屋檐下的人物情感生活,呈现普通人的情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发受众共鸣。
在近年逐渐风靡起来的慢综艺中,情感观察类综艺及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恋爱观察类节目独树一帜,成为一个具有相对固定的收视群体和讨论热度的品类。国内第一个成功尝试恋爱观察类综艺并取得较好热度的,是2018年腾讯视频推出的《心动的信号》。之后其他平台陆续推出同类节目,如湖南卫视《恋梦空间》、浙江卫视《遇见你真好》、爱奇艺《喜欢你,我也是》。2019年,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观察类情感推理真人秀《我们恋爱吧》。此类观察节目在短时间内被受众和市场认可,同时引发了社交网络的大量讨论,其吸引市场的优势在哪里呢?
与其他的游戏类、竞技类真人秀相比,情感观察类综艺以人物关系的搭建为核心,注重对故事和情感关系的表达,能够营造连贯的剧情氛围,让观众置身于主人公的剧情发展当中,体会他们在生活中的情感转变。而恋爱关系不同于其他相对固定的情感关系,因其复杂多变和起伏波折,造成了极强的戏剧冲突和悬念,使得剧情得以互相关联,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主人公们在节目期间的集体故事。主人公表白对象的选择牵动着观众的心,增加了节目与观众的黏合度,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便“追”完了整季节目。
同时,每集以情感关系的推理为落点,棚内部分明星嘉宾作为观察团引导推理,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从观看体验上分析,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更多带给观众的是一种独特的“追剧”体验。
年轻人的情感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选择电视相亲交友的方式。在珍爱网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中,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不到23岁,近半数95后拥有相亲经验。相亲年龄低龄化,且大城市单身最多。[2]《我们相爱吧》《心动的信号》等情感观察类节目、相亲类综艺《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的成功也能反映出观众对情感话题的高度关注。
情感观察类综艺为观众提供了移情式体验。节目选取有代表性的年轻人,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都无死角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形成一种“拟态环境”。同时,此类节目还填补了观众的情感缺失,满足了他们的情感诉求。通过主人公的反应以及观察员的点评,观众提供约会的正反面案例,折射和观照社会普遍情感话题。节目中观点的讨论发挥了议程设置的作用,引导社交网络上情感话题的讨论。观众可以学习或反思自己在扮演不同人物时的行为方式,从而对自己的恋爱生活有所帮助,这就满足了观众的认知需求,即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人际互动理论“拟剧论”,根据社会的角色行为的规范,将人的活动区域分为前台和后台。[3]在前台表演者是观众面前的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要扮演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概念的社会角色,而后台是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同其他扮演者共享的地方。如今对明星在聚光灯下模式化的表演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观众渴望将关注从“前台”转向“后台”,满足对他人生活的观察欲。“后台前移”就是观察类节目吸引受众的突出特点。综艺节目不再将视野局限于舞台,而是拓展到嘉宾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摄像机记录观察素人嘉宾吃饭、睡觉、工作、社交,捕捉微表情和细小动作,消融台前幕后的界限。
之前综艺多偏向全明星阵容,久而久之会缺乏新鲜感。学者冷淞指出真人秀节目要鼓励创新,多创造一些适合“草根”的节目。[4]恋爱观察类节目充分挖掘素人自身资源优势,紧贴受众心理动向,让素人成为节目的主角,明星仅作为旁观者穿插发表观点,且不影响素人嘉宾的选择和发展。人物选择也具有符号化的特征,在《我们恋爱吧》这一节目中,第一段航程的素人嘉宾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IT工作者、后期剪辑师、金融行业工作者、会计师、学生等等,性格也各不相同,职业和性格的多样化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每一位观众都多多少少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观众不再出于对明星的崇拜心理观看,而是将主人公看作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引发自身情感经历的回忆,自然发生“共振过程”。这种在电视中看到的情景同其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不谋而合时,两者的叠加会加倍强化电视信息的作用,并显著提升涵化效果。
恋爱观察类综艺采用双层叙事结构,摄影机记录的戏剧性为演播室的拍摄提供素材和话题,分别完成两层相互承接的叙事结构,从而将单一现场变成多维视角。明星观察团将观察得到的线索、微表情和动作,加以整合和归纳,结合个人经历,对节目中情感话题的探讨,将各自的恋爱观、社交技巧和建议传播给观众,成为连接被观察嘉宾和屏幕外的观众的中介,拉近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观众感受到真实自然,不再只是观看者,而是开始主动转换为参与讨论的观察员。
2019年9月,深耕情感类节目多年的江苏卫视,宣布加入制作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的大军,由打造过《新相亲大会》这档优秀节目的原班团队开发了全新的观察类恋爱推理真人秀节目《我们恋爱吧》。在这档新节目中,既保留了观察类综艺的优势,同时在出现的问题上大胆创新,跳出同类节目偏雷同的固定模式,许多做法都有可取之处。
其他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呈现,更像是“精英们出演偶像剧”,嘉宾有着高学历和高颜值,职务也往往比同龄人高几个等级。而《我们恋爱吧》中,素人选角比较“接地气”,他们并没有堪比偶像明星的容颜,他们的工作和同龄人差别不大,也会常常有说错话的尴尬。但他们心思细腻,处事真诚,是城市中千千万万努力的年轻人的缩影。脱离掉主角光环的他们,让观众更容易带入,拉近了素人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体会到他们在节目里真实的喜悲。
不论是《心动的信号》,还是其他同类型节目,无一例外主人公都在一个别墅内交往。《我们恋爱吧》首次打破别墅相处模式,开启全新的观察载体和方式,转向邮轮这一独特空间。在邮轮上没有网络,没收手机,这一“海上孤岛”般的场地,让主人公可以心无旁骛地享受相对纯粹的相处,感受真挚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更加理智、慎重地做出选择。这种特定的地点造就的心理压力和体验让素人们更加容易直面自己的内心。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同类型节目都要求嘉宾在结束前不可以表达心意,导致后期剧情拖沓,观众兴趣度降低。《我们恋爱吧》的邮轮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主人公们可以两次登船,如果第一次登船已确定心意,情侣可以下船不继续第二次登船,如果没有确定可以继续登船尝试其他对象。这种设置将节目节奏把控得更顺畅,有效地避免了剧情的冗长和重复。而每天一封写信表白的环节设置,又能让素人和观众同时明确清晰自己的情感走向,审视内心的变化,增加了真实度和戏剧性。
《我们恋爱吧》创造性地将观众意愿置于导演安排和后期剪辑之上。充分考虑受众心理,给予观众参与权,将综艺节目和互联网深度融合,与观众对话,并根据观众喜好改变播出内容。节目组随节目播出进程,每期在微博平台发起“观众最喜爱CP”投票,为最受欢迎的组合剪辑花絮彩蛋,在下一期节目的片尾播出。观众的意愿得到了尊重,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加强了节目与观众的黏性,为节目培养了忠实观众群体。这种源自于欧美和日韩电视剧的边拍边播模式在综艺节目中的思考和应用,更好地利用了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多屏联动,增强节目在社交网络的话题热度,实现跨媒体立体式的整合传播效果。
恋爱观察综艺由于其独特的素人恋爱模式和双层叙事结构,为观众提供情感满足和认知满足,所以未来仍将是市场上强势的节目类别。但如何打破同质化的固态节目模式,是关系到该类节目能否长效发展的关键。作为深耕情感节目多年的电视制作平台,江苏卫视在推出《我们恋爱吧》节目时,可以看到素人和明星嘉宾选取上的巧思,以及首创的邮轮模式的突破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入。这些丰富该品类综艺深度、广度和互动性的有效尝试,让观众看到更多可能。
注释:
[1]蒋梓萱.观察类综艺的受众需求分析——以《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9(6):127-128.
[2]珍爱网.2019年一季度单身人群调查报告[EB/OL].[2019-05-20].http://h5.xinyitaipharma.com/.
[3]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朱晓烨,冷淞.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J].当代电视,2016(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