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雪儿
当一个季节与另一个季节交替变更时,新生力量总能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占领高地形成气候独领风骚。这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力量。自然界的季节交替如此,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成亦是如此。
9月里一个傍晚,我骑行在去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的道路上,即将观看大型原创徽剧《徽班》,当一阵带着秋意的清冽凉风扑面而来,一颗被夏日燥热烘烤的心,顿时变得澄明而清澈,几乎想以拥抱的方式接纳新季节的到来。
200多年前的“徽班进京”恰如这样一股清冽的风,它以清亮的曲调,繁华的阵仗,耳目一新的舞台形式,博采众家之长的内涵魅力,先声夺人,以秋风的力量,秋风的韧劲,倔强而自信地吹进京城皇宫贵族的大门,吹进寻常百姓家的窗口,吹进他们的心坎里,带来舒心,带来惬意,带来倾城的欢迎和接纳。在历史的风口,填补一个文化空白,创造一个文化奇迹。
徽班进京是个历史大事件,如何在舞台上展现历史?此刻,舞台上正在表演的徽剧《徽班》创作团队,选择从一个横切面打开历史的窗口,让我们一探徽班进京的历史片段。
“徽班”是徽人之戏班。回眸200年的历程,就是一部吸纳、融合、汇聚的兼收并蓄史,它磨炼出一个统帅中国50多个剧种的戏曲声腔——皮黄,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进而成为“京剧之父”。当年,清廷皇室成员每逢祝寿喜庆,总是点戏曲来渲染,已成惯例。《徽班》呈现的时代正是为慈禧太后祝寿时期。
观看徽剧《徽班》我想到了几个关键词:融合、气节、传承。
融合。这里指戏曲文化元素的融合。清代,诸腔繁盛,竞相进京,谁夺得内廷赏赐的红绫花球即可入宫献艺。剧情一开场,舞台大幕拉开,鼓乐铿锵,徽班进京、秦腔进京、昆曲、汉调,诸腔荟萃,御街斗戏。徽班头牌肖叫天与汉调名角黑山争胜,最后,肖叫天争得红绫花球。由汪育殊扮演的肖叫天扮相俊美气宇轩昂,字正腔圆唱腔洪亮,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喝彩。正是“御街之上摆戏台,蟒袍玉带锦绣才,周郎岂有知音在,徽班秦艺竞胜来。”戏曲发展兼收并蓄是在积蓄内功,之后厚积薄发是在辐射魅力。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流淌200年的大海,发射出历史的光色,文化的韵味,还有成长的艰辛。融合是一种气度,融合是一种胸怀,融合是生存之道,融合是发展之基。
气节。《徽班》创作构思精妙,有风骨有内涵,有血性有骨气。剧情显示,御街斗戏,王提督从中作梗,扬言谁手中拥有红绫花球谁就不被抓捕,已经博得头筹的肖叫天为了救助梨园兄弟,果断把手中的红绫花球抛给汉调名角黑山,保全了对方,自己却被押进大牢。这个举动如闪电,照亮了肖叫天的高风亮节,同时也彰显了戏曲文化得以传承,是因为有艺人们的品德和风骨在支撑。艺品,人品,德艺双馨。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衡量标准和人格分水岭。这道闪电同时也警醒了黑山,黑山把汉调班子解散,金盆洗手,退出梨园,来到大牢探望,希望用自己替换叫天,王提督不守承诺,反而将黑山也抓进大牢。多亏乐亲王以戏班进宫之命,责令王提督放人。这段兄弟情深的剧情设计打动人心。梨园本是同根生,危难时刻见真情,兄弟情谊同门义,肝胆相照情义深。
传承。我们知道,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恰如一阵凉意秋风一般与地方声腔和民间音乐相融合,构建出独特的风味和气质,在安庆府,怀宁县及石牌、桐城,接着,吹腔与拨子再度融合传承,形成二簧腔,接着,西皮又与二簧腔融合传承形成皮簧合奏,从而奠定了徽剧基础。
在西皮原板的背景音乐下,时光仿佛回溯到清代乾隆年间,从而有“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进京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名噪华夏的美谈。京城上下贵族青睐,市井百姓喜爱,既有群众基础,又有资源优势。从而,徽剧这棵艺术大树在京城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温度、气候和阳光,一个剧种,如种子一般得以生存、发展、演变、兼收并蓄,吸纳众家之长,最后以京剧的名义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此刻,把目光再关注到舞台上。《徽班》已经进入到尾声,经历几番周折,几番放弃,最后在乐亲王和纳格格支持下,徽班守得云开见月明。徽班宫中展新姿,获得太后赞赏,太后为徽班赐名“小京班”,命其携红绫花球,到民间为百姓献艺。
本次文化汇演活动举办及时,这是为国庆70周年献礼,以汇演的形式传承发展安徽省地方戏曲艺术,推动戏剧事业繁荣发展。感谢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这次全省地方戏曲(戏曲声腔)汇演,据悉,申报剧目57部,经评审,选出表演剧目大戏5部,小戏折子戏28个,通过这样的展演,提升了当下戏曲艺术者的文化自信,推进了传统文化传播进程。
徽剧《徽班》构思紧凑,主题鲜明,演员表演技艺精湛,唱功扎实沉稳,舞台效果好,剧情推进严谨。全剧共有四场,从第一场的《徽班进京》,第二场的《狱戏》,第三场的《筹戏》,再到第四场的《京戏》,步步推进,环环相扣,一句句唱腔,一句句台词都能把观众带入到剧情之中。徽剧、汉腔、昆曲争艳,唱、念、做、打出彩,赢得阵阵掌声,博得喝彩和点赞一片。这一切都说明,传统文化由于有沃土才能根深叶茂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