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雷雨》中打击乐的创编与运用

2019-12-16 15:27解英瀚
黄梅戏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司鼓周萍打击乐

□ 解英瀚

话剧《雷雨》由曹禺创作,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黄梅戏《雷雨》,由话剧《雷雨》改编而成,但其打破了原来四幕话剧的格局,分为“雷雨兆”、“雷雨前”、“雷雨至”、“雷雨中”、“雷雨急”五场,主要场景基本集中在周家。这种更为明确的点题式布局,使观众在观看演出时随主题的切换而感受到剧情向高潮的挤压式推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原著中,四凤和周冲都是触电身亡,带有偶然性。改编后,四凤是跳河自杀,周冲误落井中,主动寻死更加凸显了四凤因双重打击而万念俱灰,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的悲剧色彩。黄梅戏《雷雨》中的周萍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形象,“他”的出现打破了黄梅戏向来以旦角为中心的格局。虽然戏还是那部戏,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编导们创造性地将剧中大少爷周萍擢升为一号人物,突出表现了这位陷于混乱伦理关系中的富家子弟的内心苦闷和灵魂挣扎,凸显并放大了他忏悔原罪、向往光明的一面。

在这部戏中,打击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由时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乐团指挥(兼司鼓)的江松阳老师创编的。本人作为乐团打击乐的一员有幸参与到了其中,剧中开场打击乐的核心合奏段落让人至今难忘。

黄梅戏《雷雨》的作曲是著名黄梅戏作曲家、黄梅戏音乐泰斗、“戏曲音乐终身成就奖”第一人的时白林老师。时白林老师认为:艺术重在创新,切忌重复自己。“没有创新的人,不会有出息。”时白林老师回忆说:“当初,我们把《天仙配》搬上银幕时,采用了当时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歌舞故事片形式,而非传统的舞台戏曲模式。不仅安徽人爱看,全国的观众乃至一些国际友人也都爱看。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成功。”

黄梅戏《雷雨》音乐创作时,时白林老师每创作完成一段曲谱,都会在第一时间和导演、演员、指挥以及主创团队精心讨论,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研究,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其中开幕时男女主角周萍和四凤首次亮相的音乐表现尤为重要,为此主创团队通过无数次研究,最后决定用打击乐来表现,并且用传统的戏曲打击乐为主进行合奏。

戏曲打击乐也称为武场。黄梅戏《雷雨》中的打击乐也是延用京剧打击乐的,以鼓板(檀板与单皮鼓)、大锣(高音、中音、低音)、铙钹、小锣(高音、低音)四件乐器为主,大多数情况下在指挥(鼓板)的指引下,一起击打匀速有力或者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等节奏分明的声音,通常是以大锣为主(也分为高、中、低三种音色,音色不同所代表的人物也不同),铙钹、小锣为辅,小锣多为单独演奏。

鼓板,单皮鼓和檀板两种乐器的合称,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鼓板由鼓师一人掌握。板多用在锣鼓和唱腔、曲牌的强拍(即板位)上;鼓多用在次强拍和弱拍(即眼位)上,或用在节拍自由的散板中。板通常只表示强拍,而鼓点则可以多样变化,除按眼位击奏外,在乐曲中还可加打花点以活跃节奏用;或为突出强调唱、念、身段动作的表现之用。鼓师为乐队的指挥,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演奏水平,还须熟记演出剧目的情节内容和全剧的音乐布局。凡配合上下场、舞蹈、亮相等表演身段;或为突出语言的句逗、烘托语气、语调和渲染情绪气氛;或为开导各种板式唱腔、曲牌;或为场次转接、戏剧气氛转换等,所用的锣鼓,均靠鼓师开导得宜,才能获得完美的演出效果。全出戏舞台节奏的控制与调节、戏剧气氛的渲染和艺术结构的统一完整,几乎无一处不与鼓板的指挥有关。鼓师指挥乐队,主要是靠鼓板打出的节奏音响并结合各种示意动作来进行。

鼓板可用紫檀、红木、花梨木或其他硬木制作,木材必须干燥,不能有干裂或腐朽现象,对制作的材料有很高的要求。板无固定音高,发音短促,声音坚实响亮,穿透力强。用纹理旋转的木料制作的鼓板,发音更为脆亮。鼓板演奏时,左手执底板,使与前两板相碰而发音。底板中间隆起,下部击板部位形似人的上嘴唇,故名"板唇",是发音高低、宽窄、闷亮的关键。

板鼓是形体矮小的单面鼓,鼓身用色木、桦木、槐木、桑木、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制作,由5块较厚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径25厘米。但绝大部分是木质板面,中间振动发音的鼓面仅有5~10厘米,鼓膛呈八字形,鼓边高9.5厘米。鼓皮用牛皮,张紧于整个板面直到底边为止。蒙皮的鼓膛部分又叫“鼓光”,是敲击发音部位。板鼓发音的高低,取决于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松紧。为保持鼓皮的张力,所钉鼓钉较多,并在底部箍以铁圈。分为418和416两种型号。418比416的音调要高。京剧一般用418的单皮,昆曲用416的单皮,秦腔两种都用......,黄梅戏用的是418,声音明亮穿通力强,在板鼓上击打鼓心和鼓边发音高低不同。演奏时用点签(用鼓签点击鼓面)和用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能发出不同的声响。结合着力度的轻重、鼓点的疏密缓急,杰出的司鼓常能做出多样的变化。

打法上戏曲打击乐归纳为四种基本点子:

1.以“仓大”冲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包括冲头、导板头、帽儿头、五击头、四击头、住头、归位、九锤半等。

2.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包括慢长锤 、快长锤、一锤锣、凤点头等。

3.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包括滚头子、纽丝等。

4.以“仓台台七台台”抽头型为主及其变化形式,包括抽头、马腿儿、凤点头、收头、夺头等。

其他锣鼓点基本都由上述不同的节奏组合而成。

剧中开幕第一篇章主要演员亮相,打击乐演奏者共七人:指挥兼司鼓(檀板、单皮鼓、广东板、小堂鼓)、定音鼓(扬琴兼)、排鼓、大锣(黑管兼)、小锣、铙钹(兼吊镲)、大开镲(大提琴兼)。

大幕在低沉压抑的音乐声中缓缓拉开,灯光昏暗摇曳,音效发出鬼魅般“呜呜”的风声,单皮鼓大八大、大八大、大八大八......轻轻击打着,似乎不可预知的神秘和危险即将到来。鲁贵身着灰色长衫,手提煤油灯,蹑手蹑脚走上场:“……三年前也像这个夜晚,我就撞见两个鬼……”此时打击乐器吊镲轻轻滚奏发出如水的声音。鲁贵继续言道:“一个男鬼。”司鼓用鼓签击打单皮鼓发出“大、大”声。鲁贵用手指着上面(暗指繁漪):“一个女鬼”,司鼓用鼓签击打单皮鼓发出“大大大大……”,吊镲轻轻滚奏,映衬着似乎和谐却又隐藏着些许不安的场景,随后声音渐渐消失。“......月亮长毛啦?明天准是个雷雨天!”鲁贵背向观众,手提灯造型得意状:“月亮长毛,不可小瞧。大雷大雨,地动山摇。”鲁贵摇头吟唱,拖音中大开镲在指挥的指引下猛烈撞击发出洪亮的“嚓嚓”声,仿佛天神雷鸣般刺耳划破天际。

鲁贵惊叫“谁!”身着白色长衫的周萍和绿白相间丫鬟打扮的四凤慌乱中从舞台右边上场门走出,害怕地躲闪着……排鼓(高低音两面)紧密错叠发出“咚大大大、咚大大大……”,定音鼓(高低两面五度音程)仿佛寻找审判的脚步声催命的“咚、大、咚、大......”紧紧跟随。偶然却又必然的两个相爱的人儿手触碰到一起“凤儿!”周萍欢喜雀跃想要抓住胆怯弱小的凤儿的手。打击乐停止。“鬼,两个鬼!”鲁贵蹲在椅背后大声道。此时,一分钟里,贯穿整个剧目的主题打击乐合奏开始:重叠紧密的“咚大大大……”一浪浪排鼓声好似凤儿和周萍年轻的脚步,定音鼓“咚、大、咚、大……”像极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荒诞的爱,相互追逐着、探索着、寻觅着……吊镲声响起,如水般起伏高低近远,好像节拍有序又似杂乱无章,无所依托。两个(本不该爱恋)相爱的人儿随着如水的吊镲声效手拉着手旋转着,不舍依恋。此刻高潮迭起:打击乐响起高亢有力的马腿节奏“仓台台七台台、仓台台七台台……”周萍、四凤在打击乐声中舞蹈,寻找希望、寻找温暖。定音鼓、排鼓、大锣、小锣、铙钹在板鼓的指挥下一起奏出缜密严谨响亮有序的声浪,“咚、咚”声中打击乐全部停止。

四凤甜蜜地依偎在周萍怀里的经典亮相。鲁贵似乎发现了什么,大声叫道“这个家真有鬼吆!”打击乐齐奏再次响起……周萍义无反顾地挽着凤儿的手转身急速地向牢门外的自由世界冲去。此时追逐的脚步声、关门声、打击乐齐奏声在指挥的指引下戛然而止。一切恢复平静,好像都没有发生。

黄梅戏《雷雨》先后斩获了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及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大奖”两个国家级大奖。主演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在剧中饰演男主角周萍。蒋建国曾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也获过中国艺术节“文华奖”。曹禺的《雷雨》,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样式都有过非常好的呈现。蒋建国说: “其实这个题材也非常适合黄梅戏,因为黄梅戏比较擅长于人物的塑造,善于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和表现。”为了避免出现“话剧加唱”的尴尬,黄梅戏《雷雨》在造型、音乐、锣鼓等方面都致力于黄梅戏剧种的个性凸显。他举例说:“比如造型方面,开场时,大幕拉开,几组展示戏曲身段的人物组合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第一感觉:这就是戏曲,而不是其他。开场时打击乐的运用也很地道。”

猜你喜欢
司鼓周萍打击乐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司鼓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探析
中西方打击乐的发展与融合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司鼓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探析
亲情与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