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
——云南省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纪实

2019-12-16 13:57杨健生
云南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云南省档案馆数字化

■ 李 颖 杨健生

云南省146 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1646 万卷,录音录像带20121 盘,其中有近百万卷国家重点档案需进行抢救保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云南省有计划地开展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在国家档案局、云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对30 余万卷国家重点档案进行了抢救, 其中修复破损档案近10 万卷、档案数字化4 亿画幅、完成独龙族等18 个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云南省主要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抢救保护手段多措并举、人才培养科技拓展等三方面着力,不断筑牢档案安全防线。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档案管护环境控制能力

档案馆基础设施是档案安全管护的基础物质条件,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起步较晚,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受当时地方财政投入困难的制约,普遍存在馆库面积偏小,建设标准偏低,使用功能单一,保管能力严重不足状况,同时受云南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影响,馆库大多呈现危旧状态, 成为制约云南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十二五”以来,云南省紧抓机遇,乘着国家启动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东风,积极争取党委、政府、规划、财政等支持,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将全省130 个县(含畹町)全部列入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2010年建设启动之始,省档案局迅速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开展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相继出台了《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云南省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设施设备配置及举办档案展览工作指导意见》《云南省档案局关于档案馆建筑设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廉政规定》等管理制度和建设要求,统一开展可行性研究,建立了项目建设跟踪督查制度及档案馆功能安排审查制度,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使新建档案馆均达到《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要求。随着建设项目的科学实施,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在云岭大地拔地而起,云南目前已按国家标准建成投入使用4 个州市馆、100 个县级馆新馆,库房面积和业务用房能满足今后30年需要,馆舍不足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档案馆库抗灾能力,保障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在做好新馆建设的同时,云南省加强对国家和省级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实施,为了加强对全省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领导,省财政厅和省档案局组建了云南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评审委员会,成立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云南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6 至2017年全省共实施539 个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随着项目的实施,档案基础设施日益扎实,充分发挥了项目的最大效益。省馆及昆明市馆配置较为全面的档案管护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库房温湿度已能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馆区安防监控实现全覆盖,具备较为完善的人员和档案出入库管控、自动灭火、溢水自动检测、库内空气净化、周界防护等能力;新建的县级馆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安防监控、消防灭火等设备,初步具备重要部位安防监控及灭火能力。省、州市馆普遍配置有档案消毒杀虫设备,实现档案接收进馆即消毒杀虫入库,其余馆主要采用药剂驱虫,档案虫害现象大幅减少。建成投入使用的档案馆基本实现了安保人员24 小时值守,安全管理制度日益健全,从人防、技防、物防等方面切实保障档案安全科学管护。

多措并举,馆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云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现有破损馆藏档案30.4 万卷,三十余年来,各馆积极开展破损档案抢救工作,在资金投入、设施配置、技术提升上给予积极支持。“十二五”期间,仅省馆在档案保护技术方面投入的资金达4000 余万元,“十三五”期间,除了数字档案馆建设资金投入外,云南省财政每年又安排档案抢救与保护专项资金400 万元,其中200 万元安排用于省馆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此外,每年还安排100 万元用于档案征集和少数民族档案保护与抢救。通过不断努力,省馆建成1000 余平方米标准、规范、现代的档案修复中心,配置了总价值合计1000 多万元、满足档案抢救工作需要的大中小型裱台、带轨道活动贴板、大型板墙、除尘整理台、实验台、美国MSC 档案纸浆修复系统、鼎纳无水纳米档案脱酸系统、安徽力普档案修裱机、书画装裱机、美国MSC 档案修复工作台、齐元档案文件修复工作台、恒印修复专用压平机、电动压平机、德国电动裁纸机、PH 值酸碱度测试仪、色度仪、厚度仪、染纸架、染纸槽、中晶平板扫描仪、德国高清大幅面仿真复制系统、中科大洋媒资管理系统、柯达数字档案转缩微胶片系统、缩微胶片冲洗设备、真空充氮消毒杀虫设备、低温冷冻杀虫设备、空气消毒净化设备、文件档案图书消毒柜等专业设备,制定了档案修复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档案修复工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档案修复技术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修复中心建成后,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为全省开展档案修复、仿真复制等抢救保护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提供支持,通过几代修复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省馆采用手工修裱、机器修裱、纸浆补洞、档案砖揭裱、破碎档案拼接等技术修复破损档案1.6 万卷70 余万页,昆明市馆采用手工及机器修裱、40 余个州市县馆采用手工修裱方式修复破损档案7.6万卷,同时省馆积极尝试性开展技术较复杂的字迹加固、档案去酸保护、普洱茶染纸等试验,为全面开展抢救保护不断摸索经验。在做好破损档案抢救的同时,全省积极推进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2018年3000 余平方米全省重要档案及电子档案备份库建成投入使用,现有90 个馆到备份库开展集中备份;省馆拍摄档案缩微胶片6000余盘1200 余万画幅,制作数字转缩微胶片3000余盘900 万画幅;全省结合举办展览、档案征集等开展档案计算机仿真复制,档案仿真复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硬盘备份、磁盘阵列备份、缩微胶片备份、仿真复制备份等多种介质、多种技术配套保障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省馆藏档案信息保护能力得以增强。自2009年以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力开展档案数字化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数字化保护既保护档案原件,又提高查阅利用水平的作用,档案数字化工作伊始就综合考虑档案保护和利用两个目的确定有关技术指标,采用较高标准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保护,经实践检验,逐步得到全国同行认同和借鉴,发展成较为主流的技术要求,在档案数字化保护过程中,严格管理质量,不断创新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控体系,并较好完成国家档案局下达的科研任务,形成科研成果已在全国推广,目前全省已有116 个馆开展数字化,数字化档案超过4 亿画幅,其中省馆达1 亿画幅,全省数字化录音录像带2178 盘,其中省馆112 盘,州市县馆2000 余盘。同时有序开展已数字化档案封存保护,省馆已封存档案近30 万余卷,做到装具规范、固化库位,原则上不再提供利用档案原件,有效减少档案保管过程中频繁搬运倒架对档案的损害,杜绝利用过程中丢失、损毁档案。为了保护散存在民间的大量珍贵档案,全省着力开展抢救性征集,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各类珍贵档案,为此省馆专门成立了档案征集整理处,负责散存于民间档案的征集工作,自2012年来,前后对18 个少数民族档案、100 余位云南名人档案进行抢救性征集,对南侨机工、滇缅公路筑路人、抗战老兵及100 名中国远征军军人进行口述历史档案采集,这批档案征集进馆,丰富了馆藏,从侧面映证了云南历史。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拓展档案抢救保护科技新领域

人才是做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关键,云南省档案部门历来把人才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增强全省档案抢救保护人员政治意识,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邀请专家领导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道德讲堂”、举办岗位练兵、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培训等创新举措,提高档案抢救保护人员政治站位,着力培养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并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培养档案抢救保护技术人才,先后承办了4 批发展中国家档案专业人员培训,组织培训了5 批全省档案保护与抢救人员近100 人,聘请中央档案馆、第一历史档案馆知名专家、滇裱非遗传承人给学员进行培训授课,为全省档案保护与抢救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基础;积极与企业、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加强合作,聘请云南大学档案系、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博物馆保护技术专家为云南省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委员,与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和声像档案采集制作,加强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滇裱企业宝翰轩技术合作,提升档案修复技术水平;组织档案抢救保护技术人员先后赴美国、新加坡、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数字化专业培训机构等地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档案保护相关工作标准和业务规范,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在做好档案抢救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经验总结,从实践升华到理论研究,将档案科技工作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加以谋划发展,强化科研组织管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广泛鼓励、推动科研成果研发和申报工作,积极推广应用获得国家局、省局奖励的科研新成果。科研工作积极争取在高层次上寻求突破,每年精心筛选档案科技项目申报国家档案局立项,通过对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全面提升该项目涉及技术整体水平,通过全省档案部门共同努力,目前共有13 个档案科技项目获得国家档案局立项,7 个项目获得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奖励,1 个项目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同时积极推进省级档案科研工作,从2011年至今,全省先后组织开展了6 次档案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和3 次档案科技优秀成果评审奖励工作,确定省级档案科技立项项目118 个,评选出了31 个省级档案优秀科技项目。省馆先后承担了《纸质档案数字化验收标准体系研究》《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筑功能规划方法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抢救与保护方法研究》《离线档案脱机载体应用规划研究》《数字档案馆多平台档案数据同步管理研究》《云南档案安全问题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其中《云南少数民族抢救与保护方法研究》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采集与整理方法研究》两个课题,立足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在探索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抢救保护路径方面,形成可借鉴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取得理论实践双丰收。档案抢救保护科技新领域不断拓展,为全省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2019年,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任务落地云南,为云南省档案抢救保护工作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省馆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的“两高两强”发展方向和省委领导专项批示精神,高质量实施和完成项目建设,把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成具备档案抢救保护、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优秀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功能,集现代和传统保护技术,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科研力量雄厚,辐射和服务周边省区市,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作平台和人才基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2日星期四总第3367 期第一版。

猜你喜欢
云南省档案馆数字化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