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 蕾
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短视频自2016年爆发式增长以来,迅速抢占传媒市场,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新兴媒体平台之一。作为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垂直内容自媒体代表,“左右视频”就是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左右视频是由梦想合力科技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一款短视频平台,网红们可以在秀场中比拼才艺,这给网红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短视频长度为每集3~5分钟,专注于军事历史类内容,在今日头条、秒拍、B站、腾讯视频等平台均有投放。“左右视频”自2016年全网上线以来播放总量约14亿次,单条播放最高2500万次,平均播放量约1100万次。
作为以视频形式呈现内容的纪录片来说,短视频的发展必然会为其带来新的机遇,微纪录片的出现正是短视频发展的结果。
界限模糊化。短视频与纪录片的结合推动了微纪录片的发展。这种由互联网平台驱动、面向互联网用户制作、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的纪录片,被业内人士定义为“网生新派纪录片”。微纪录片的发展,一方面是短视频自身创新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对纪录片来说,“由长变短”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左右视频”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出现的,目前其抖音账号粉丝已超过60万。
经过短暂的火爆之后,短视频流量的增速下滑,在个性化推荐之下用户进入疲劳期,短视频平台面临着用户停留时间短、流量变现难等困扰。在此背景之下,“由短变长”成为短视频发展的一大趋势。为此,“左右视频”开始尝试拍摄长视频,纪录片作为一种传统的视频方式自然成为各大平台获取年轻用户、沉淀IP、多元化变现的新角度。
制作与传播呈现新特点。微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源泉,在选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其自身特点。一是选题生活化。很多微纪录片的创作者大都选用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由于选题贴近大多数用户的生活,因此能够吸引用户关注,得到用户共鸣。如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以手机为拍摄工具,以火车停靠三分钟为时间轴,以女列车员与儿子的见面为情感线索,一经播出就引发了观众线上的热烈讨论。
二是表现手法多样化。微纪录片可以采用虚拟动画结合现实场景的形式,也可以采用VR技术,为观众带来动态展示和沉浸式体验。例如,左右视频创作的《外国人如何看待“坐月子”这件事》全程采用动漫形式,很好地反映了一些难以拍摄的场景,不仅话题有趣,动漫形式也生动活泼。
三是内容短小精悍。短视频平台上的微纪录片时长更短,如抖音短视频只有15秒至60秒。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把故事讲清楚,必然对其信息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左右视频在抖音上发布的微纪录片《价值千两白银的一张照片慈禧最爱》,在短短1分钟里介绍了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既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也提供了历史知识。
四是传播方式互动性。微纪录片的传播,无论是通过微博、微信还是短视频平台,都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转变,观众不仅观看纪录片,也同时参与到对纪录片的评价、讨论和“二次传播”中。
镜头语言的两极化。镜头语言是视频类内容的核心要素。作为新兴事物,微纪录片该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并没有先例。在对已有微纪录片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移动阅读、碎片化阅读等新的传播语境。在此前提下,微纪录片在叙事方式上呈现出了“两极化”。一方面是广泛使用“小景别”增强吸引力。移动阅读环境下,要迅速吸引用户注意力,必须要让用户能够对拍摄对象的感知更为细微和具体。左右视频在其多个需要现场拍摄镜头的纪录片中,都采用的是以特写为主的小景别,放大主体,使观众更清晰地看到细节,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适时采用大景别提升现场冲击力。对于一些需要大场景的画面,微纪录片会考虑到现实需要,采用以远景及航拍镜头为代表的大景别镜头,以展现辽阔深远的宏大场景和全貌,提升纪录片对用户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左右视频创作的《悬空寺为何千年不倒?古人的智慧令人瞠目结舌》中开头都采用了大景别场景,然后又通过小景别对寺庙的柱子等特殊之处进行了详细介绍。由此可见,小景别与大景别两种全然相反的镜头语言,对微纪录片来说,是两种最为重要的镜头叙事方式,即我们所说的“两极化”。这种“两极化”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用户在移动、碎片化环境中观赏纪录片的情境需求。
叙事方式的细致化。通常情况下,一部微纪录片往往采用记录和呈现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故事,从而使内容更加贴近观众。创新叙事视角是微纪录片体现其细致化叙事的一个方法。在微纪录片中,解说词跳出传统纪录片窠臼,特别是一些历史性纪录片中,经常会运用拟人、第一人称叙事等。第一人称叙事微纪录片,体现出短视频传播草根化与扁平化的特点。这种摆脱说教风格的叙事方式,有效拉近了用户与纪录片之间的距离。“左右视频”所推送的视频中,所有故事都有着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的特点,用小叙事生动活泼地展现人民的生活状态。叙事的细致化也体现在人物故事背景和过程的简化上。受视频时长限制,微纪录片不能对事件或人物有过多复杂的介绍,需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如《看身高190的冯玉祥如何耍大刀》《上海人60年代在饭馆里都吃什么》等,其角度都是非常具体的,这样在叙事过程中很容易细化。
叙事结构的碎片化。微纪录片的叙事,应遵循受众碎片化的阅读要求。在实践中,这表现为微纪录片叙事结构上普遍呈现出片断化趋势。在叙事技巧上,多使用并行和相反的影像进行组合。具体而言,往往是故事一开始就直接过渡到高潮,或先点出结尾再讲述故事重点。这种叙事的好处是,能够让用户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把握到重点信息,符合碎片化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升传播效果。尽管采用细节元素对观众的确有吸引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过于重视细节,强调对观众眼球的吸引,容易导致各个细节之间缺少逻辑关联,导致叙事结构内部连贯性不强。但总体来看,细致化叙事是微纪录片的一种趋势,未来还需注意加强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观众内心需求为导向。在微纪录片中,观众既有追求热点、满足好奇心等一般偏好,也有渴望知识、丰富自我的高层次需求。因此,微纪录片在内容创新上,要善于平衡两种不同需求,既要通俗易懂,也要有深度。这就要求纪录片创作要注重背景和故事,体现观众的内心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刺激诱因和外部目标等表现手法,让纪录片进入荧幕后更加合理。例如,在《故宫100》中,逼真的模拟动画、恰当的背景音乐、优美的解说词、色彩缤纷的人物还原、高清的画质和专业的历史知识,对吸引观众眼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又如,左右视频创作的《你们看过清朝人的历史视频,你听过他们说话吗》,抓住一个历史性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吸引人又能传播文化知识。
以冲突和焦点为抓手。在电视纪录片时代,悬念和冲突被视为“电视纪录片的两大法宝”,但在微纪录片中有所变化。一方面,“悬念”的方式在微纪录片创作中不太适合使用。因为短视频时间短,没法安排太多悬念,也因为短视频用户碎片化阅读,不愿意花过多时间去逐渐过渡到高潮;另一方面,冲突的方式在短视频时代继续发挥作用,但还需要遵循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在抓住冲突和焦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与传统电视纪录片体现社会焦点、意外情况冲突焦点有所不同,由于微纪录片的短小,观众阅读习惯碎片化,一旦内容上过于平淡很容易令观众失去耐心,第一时间跳转到其他的视频。因此,创作者要在内容上充分挖掘纪录片的冲突点,或能够吸引观众停留观看的关键事实。
以戏剧化元素为辅助。戏剧化元素在纪录片中一直都在使用,但不是纪录片创作的重点。短视频时代,由于需要在短暂时间内吸引观众、留住观众,戏剧化元素相比传统纪录片来说,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微纪录片制作中,可以酌情体现一些戏剧化的元素。这些元素不一定非要跌宕起伏,但融入戏剧化元素可使视频更有吸引力,提升用户停留的几率。在语言上,要尽量使用现在时的语言,采用主动语态,让纪录片制作迅速在同类影片中脱颖而出。例如,左右视频主要是拍摄近代的军事类、历史类短视频,选题原则上强调新史料、新角度、新观点,通过一些戏剧化情节展示军事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片段,使用户愿意去看,既满足好奇心,也获得了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态上的创新,都不能脱离真实的根本要求。而为了满足短视频环境中的用户观看需求,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如延时拍摄、水下拍摄、高空拍摄等,在微纪录片中已经得到了纯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