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航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未经准备和设计构想的情况下,利用钢琴音域广、多变化、层次丰富等特点,运用和声、复调、曲式、织体等手法,根据歌曲的旋律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其特点是即兴性,要求伴奏者能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迅速在大脑中形成和声与织体,并在钢琴键盘上表现出来。声乐与钢琴伴奏应该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因此,将声乐演唱引入钢琴即兴伴奏课堂,重视与声乐演唱者的合作,才能使学生在今后能够胜任为歌曲配弹伴奏的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前面说到钢琴即兴伴奏最大的功能就是为歌曲旋律配和声,从而为声乐歌唱者进行伴奏,方便声乐教学。在声乐演唱与教学过程中,钢琴也是最常见的伴奏乐器,在没有正谱或教师钢琴演奏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钢琴即兴伴奏便成为了为声乐演唱伴奏的重要形式。钢琴即兴伴奏是为声乐演唱的服务的,这就要求即兴伴奏者一切从歌曲作品和演唱实际出发。若将声乐演唱比喻为“鲜花”的话,那么钢琴即兴伴奏就是衬托鲜花的“绿叶”。声乐演唱对钢琴即兴伴奏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声乐作品决定即兴伴奏的情感基调
钢琴即兴伴奏中所采用的音型、织体应与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相统一。若要为庄严宏伟、坚定有力、进行曲风的声乐作品进行配弹时,就应选用柱式和弦。如《我们走在大路上》、《走向复兴》、《国际歌》等歌曲,无论是左手弹奏和弦根音右手弹奏柱式和弦,还是左手根音带和弦右手弹旋律,都能使和声效果饱满而富有激情。若要表现欢快、跳跃、富有节奏感的声乐作品是,就要多选用流动低音的伴奏织体。如一些儿童歌曲,在弹奏时,就可以表现出旋律和节奏摇摆起伏的音乐特征。当要为旋律流动性强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或颂歌式的歌曲配弹伴奏时,则要多选用分解和弦、琶音织体,如《北京颂歌》、《满怀深情往北京》等。
2、声乐演唱决定钢琴伴奏的音位高低与音量大小
无论为何种风格的歌曲作品进行伴奏,钢琴伴奏的键盘音位都不能选择太高或太低,以中音区为佳。但当为欢快、富有激情的作品伴奏时则可选择相对高一点的音位,这样可以表现出演唱者音色的轻盈与流畅感,这种手法多用于男高音、女高音。当要表现一首情绪比较压抑沉闷的作品时,则要选择相对较低的音位,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还可以表现演唱者厚重沉稳的音色,这种手法多用于男中低音和女中低音。同时,钢琴伴奏不仅要为演唱者的音色服务,还需要衬托演唱者的音量。作为钢琴伴奏者,要训练迅速捕捉演唱者情感变化的能力,当歌者渐弱时伴奏应随之渐弱,渐强时应随之渐强,该让演唱者突出,伴奏应主动让出,不能喧宾夺主。当没有演唱声部时,伴奏应用丰富的音乐语言将歌曲填满,不能出现断层。
在声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声乐部分是主导,钢琴即兴伴奏是辅助,但声乐部分却不能脱离钢琴伴奏而单独存在。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在演绎一首声乐作品时,好的即兴伴奏不仅能激发演唱者演唱激情,还能渲染音乐氛围,衬托歌曲意境,加强歌曲的审美因素,使音响效果更加丰富,音乐形象更加丰满、具体、生动。钢琴伴奏者通过对歌曲前奏、间奏、尾奏的配弹以及演奏过程中手指的触键力度的变化,可以使演唱者更好地把握歌曲风格和情感内涵,在情绪变化、转折处做出正确的艺术处理。因此,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设计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好的伴奏设计,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
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与演唱者合作,就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于歌曲音乐材料的感性认识,就能激发出学生良好的乐感。长此以往,当学生面对不同风格、不同创作背景的声乐作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准确的和声感觉,再加以合理的织体设计,就能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伴奏。在两人的不断相互配合中总结经验,就能使自己的伴奏编配能力得到提高。
多让学生与声乐演唱者合作,能丰富学生对音乐风格、音乐旋律线条的感性认知能力。在长期为歌曲配弹伴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某种歌曲风格的伴奏规律,这样的“套路”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难以理解的。同时,在与歌者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手、眼、耳不断配合,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力度、速度、触键的控制力就能得到锻炼。同时,在与演唱者的长期合作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表演心理,能够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演出场合,对歌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应对自如。
总之,钢琴即兴伴奏不能脱离声乐演唱而单独存在,声乐作品是即兴伴奏的基础和源泉;声乐演唱也不能脱离即兴伴奏而单独存在,钢琴即兴伴奏是烘托音乐意境,激发演唱者情感共鸣,诠释歌曲内涵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真正具备良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就要让学生与声乐演唱者合作,将声乐演唱引入即兴伴奏课堂就十分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