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是一种流传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民族民间舞。“乌拉”是女真时期的乌拉城,即现在的吉林市永吉乌拉街镇。“陈汉军”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称谓,是指在清王朝中受到信任、礼遇和优待的汉族军人。“旗”则表明该群体与八旗子弟有同等的规模和地位。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就是陈汉军中常氏和张氏家族的祭祀舞蹈。该舞蹈的渊源较为复杂,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后来随着陈汉军旗的满族化,逐渐加入了大量满族民间舞蹈元素。也正是这种变化与融合,使其与东北地区其它民族民间舞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审美追求和表现方面独树一帜。表演时,舞者身着满族特色服饰,手持单鼓,配以节奏明快的舞步,抒发着对先祖的哀思。作为一种正宗的原生态舞蹈,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是东北地区民族民间舞重要的根基,有着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非遗传承和发展中,地方政府无疑是最重要主导者。“中国空前的非遗保护运动的开展,其影响力几乎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1]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都纷纷认识到了非遗的价值和意义,也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下一步中,还需要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是加强专项投入。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发展。而且要制定出一定的比例基础标准,在这个基础上逐年上调,表明政府支持的态度。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政府理应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了市场,如果不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那么再多的资金投入也是枉然。其次是举办专项活动。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专项活动的举办,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从目前的实际来看,专题活动的举办寥寥无几。下一步中,可以尝试举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文化节。而且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是一种祭祀性质的舞蹈,可以将时间定在每年的清明节小长假,让当代人体验古代人是如何祭祀的,主题内容鲜明,天时地利兼具,正是地方政府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之一。再次是对老艺人予以扶持。在人才严重不足的当下,老艺人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求地方政府对老艺人予以特殊照顾,为他们免除生活之忧,继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活动中来。同时,也要鼓励老艺人收徒传艺,对传承者也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物质帮助,尽可能实现这门舞蹈的活态传承。最后是与其它产业的融合。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之前并未有过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所以需要得到一些发达、成熟的产业的帮助,才能避免走进误区;另一方面,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产业融合进程逐步加快,通过强强联合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所以应该主动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和其它产业的融合。当下,已经有文旅融合初获成功,下一步中,则需要政府继续引导其与其它产业进行融合,抱团式发展,获得产业集群效应。
近年来,包含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在内的各类非遗,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是以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外部输血为主,诸多非遗项目并没有形成的自身的造血机制。外部输血的数量、时效等都是相对有限的,不利于非遗长远发展。所以应该通过产业化发展,尽快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摆脱对输血的依赖。结合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实际情况来看,产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首先是打造山水实际演出。山水实景演出是新世纪以来广泛兴起的演出形式,其将演出放置于民俗艺术的诞生地,具有真山真水、真人真事的特点,可以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和所在的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完全具备打造山水实景演出的条件。对此可以联合当地文旅部门,精心打造一部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精品,对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予以全景和真实的再现。其次是打造乌拉陈汉军特色小镇。作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特色小镇目前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等,都十分适合主题小镇的建设。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以该舞蹈为核心打造特色小镇是完全可行的。游客可以在白天游览自然风光,参加各类民俗活动,晚上则可以观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专场演出。丰富的各类活动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自然获得了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最后是开发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使古老的文化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人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结合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实际特点来看,该舞蹈的造型、服饰、道具等,都可以作为文创产品的切入点。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开发出系列产品,起到良好的推广和宣传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产业化发展是当代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另一方面,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虽然有着丰厚的价值和魅力,但是毕竟是一种地域文化,并不广为人知,陷入了酒香巷子深的尴尬境地。所以要抓住新媒体这个契机,进行主动、广泛的宣传,只有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和喜欢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才能为其传承和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传播形式方面,当下的手机的APP、QQ和微信、直播等,都可以对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与宣传。以手机APP为例,可以建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手机APP,内容涵盖基本介绍、演出信息、联系方式、咨询推送、评论转发等,使其成为互联网移动终端宣传的主阵地。其次,在传播渠道方面,则要依托于专题网站、数字电视、大数据库等,构建起立体化的渠道体系。以大数据库为例,这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基础所在,只有资源本身的丰富,才能实现便捷的传播。所以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内容完备的数字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广泛采用VR、MD技术等,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推出新内容,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再次,在传播内容方面。“内容为王”是新媒体语境下传播领域的共识,特别是对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这种古老艺术来说,更要借助新媒体实现内容的革新。比如可以拍摄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专题纪录片、微电影、微视频等,形成一个影像系列。也可以尝试将其与流行音乐、舞蹈文化相结合,推出专题产品,在各类移动设备上大力推广,使之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口味,实现年轻人的先关注,后传播,再传承。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要敢想敢做,会想会做,以多元化的形式将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其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示。
人才是一项事业永续发展的基础,缺少了人才这个核心要素,一切都无从谈起。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困境。老一辈艺人日渐衰老,而年轻人则纷纷进城务工,从事这项活动的人数逐年减少。而且有的老艺人虽然也有多位徒弟,但是因为理念、方法上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十分有限。所以集中培养出一批对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十分了解,并可以熟练表演这门舞蹈人才,已经是当务之急。而地方高校的音乐、舞蹈院系的师生则是最佳人选。一方面,高校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还肩负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推动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传承,是当地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通过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的引入,可以使当下的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并带动教学模式、方法等多个环节的革新,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所以应将地方高校作为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实现协同发展效应。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地方高校音乐、舞蹈院系要将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系统引入到教学中,从理论到实践,对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进行全面的学习。包含其起源和发展、艺术特点、审美追求等,并可以熟练进行表演。在师资选配方面,一方面要求校内教师通过田野采风、专项培训等进行学习,一方面则要将老艺人请进校园担任第二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在教学实践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改编,然后广泛参与到各类演出活动中,扩大该舞蹈的影响力,并让学生得到充分实践锻炼。通过与高校互动,既可以培养更多人才,也可以让学生在就业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可谓是一举双得。“此外,地方文化部门及院团也可为相关优秀人才解决就业问题,推进高校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2]
综上所述,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堪称是民族民间舞中的一颗明珠。进入新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都有了突出的变化,这对于包含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在内的传统艺术来说,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要紧跟时代变化,主动思考和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方能使当下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开辟出新的传承空间。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从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产业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一定会为当代人所喜闻乐见,并走出吉林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