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红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 545006)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融入中国特色文化中,并将其提高到建设文化很重要的战略地位。[1]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传承革命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档案资源优势、教育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红色档案,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和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包括一些原始文字、图表、音像实物等原始的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历史意义。[2]
红色档案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其政治情怀、革命精神、道德诉求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革命先烈光荣历史和精神信仰的见证,蕴含着伟大的时代价值。
红色档案资源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先进性。红色档案是中国革命发展奋斗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活动中所形成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经历了社会和历史考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中华文化。[1]
红色档案资源具有民族性,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档案源于特定的中国革命历史时代,当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欺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苦难。正是在最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中华民族无数的热血青年、爱国志士挺起脊梁、奋起抗争,挽救民族于危难之际,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一曲曲壮丽的篇章。这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气节有重要意义。
红色档案资源具有育人性,是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红色档案记载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又有治国理政的历史内涵,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素材,融历史、故事、知识、情感、思想于一体,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对红色档案的开发,能让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情理交融、寓理于实的即时感,让大学生真正感受革命精神精髓,从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教育目标。
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教育的建议很早就出现,但从目前情况看,教学贴合程度不高,主要倾向于形式化,而不是真正的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教育融合。
据了解,目前高校设立的红色课程,只有《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二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主要以史实讲述为主,涵盖了中国革命历史知识,是当代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学习革命精神的主要来源。然而,通过对两门课的内容及课程设置来看,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应用也仅限于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式课堂教育模式,不能生动、真实地展现红色革命历史,学生无法感受到伟大的革命精神,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不佳。
红色档案资源文化博大精深,高校教师授课任务繁重,课程内容难以做到有效更新,经常、反复性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产生倦怠情绪,难以提起授课激情。此外,教师难以做到言行一致,自己宣传、提倡的东西,缺少实践,在研究层面与教学层面的脱节,在实际的实践中未能达到与自身素质相匹配的良好教学效果。
红色档案是中华民族历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理应被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与个别学生的交流,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于“红色”这一词并不陌生,也很容易联想到“革命”一词。但对红色课程说到学生的掌握,一般的答案是能够应付考试,不挂科为宜。学生认为不需要了解太多,用处不大,更加不用说课后去钻研。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红色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应付考试,有个大概了解,对红色文化的精髓学习粗浅,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力不足。
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方方面面,其中网络文化是他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网络传播内容法规建设尚不完善,网络文化信息庞杂,一些网民为了点击率,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红色文化进行歪曲恶搞,严重削弱了红色文化的积极意义。[3]如果大学生分辨能力不强,通过互联网习得红色文化的信息有可能被故意歪曲和篡改。
大学生与大学教师成长于不同的时空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代沟”,他们在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理解上难免存在差异。这使得教与学之间形成了沟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冲击的学生三观以及思维和行为方式。网络,给大学生打开了一个更为神奇、宽广的世界,是他们感受世界、触摸世界一种途径。大学生认知能力尚不全面,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网络信息化,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如历史虚无主义,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丑化中国革命史,拿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搞乱人心。[4]这势必会误导大学生的行为认知,削弱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由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纷繁复杂的西方社会思潮传入中国,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造成巨大的冲击。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辨别力和防疫力,促成了大学生政治态度的极端性。新一代大学生,基本上是00后,他们成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从小缺乏磨炼,抗挫折能力弱,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律意识。在遇到事情解决矛盾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想着如何走捷径,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毕业后成为了啃老族。
大学生是我国学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富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实施励志教育、榜样教育、品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红色革命精神倡导艰苦奋斗,刻苦勤劳的品质,更强调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教育应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的积极功能,让大学生重走革命路线,真正感受革命前辈所经历的苦难,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意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
红色档案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可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模式。红色档案记载了中国革命展的历史,蕴含了丰富教育理论。它不仅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而且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红色档案资源是集爱国教育、品德教育、发展教育于一体的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合到大学生思政课中,拓展与创新教育形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味,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高校结合本校实际,从顶层设计制定红色教育项目的实施方案,出台适用于红色档案资源育人的指导性政策。高校应有效利用社会各方教育资源,整合分散在社会各界的资源(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兼顾各自的优势,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实际,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改革,按照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提炼精华,编写出符合本校特色的红色教材,以系统的红色教育内容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加大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经费投入。要夯实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的物质保障,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教育体系之中划拨专项经费,提高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教师待遇,给予教师配套启动资金,科研经费,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有动力,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如参观革命旧址、战争遗迹等也需要人力、物力等投入。
高校应主动与红色基地建立联动机制,教育基地要主动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把红色资源整合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建设中。高校开设红色课程,以红色资源区为校外实践基地,把红色基地转化为现场体验场所,让学生重走红色路线,走进红色革命老区,走进革命纪念馆,走进革命英雄的精神世界,接受心灵洗礼。 在红色基地可以开展祭奠、参观考察、现场小专题、现场模拟等形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实践、感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加课程的内容,又丰富教学形式,学生从“游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做中传”,实现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效果。
大学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之一,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发挥个性,发挥所学的专业优势,为红色档案资源区发展注入一些新鲜元素,实现“学中做”。高校和红色资源区等各方面都可为学生搭建平台,实施一些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设立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鼓励青年人为红色资源区发展贡献聪明智慧和力量。让红色资源区工作人员到高校访谈,跟大学生面对面沟通,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社会热点和流行的互动方式等,丰富和提升红色资源区服务,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区经济文化效益等。
这种双赢的互动关系就要求高校与红色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才能实现双方同向、同步、综合发展。
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访问方便等优点。大学生是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这个群体网上抽样调查显示有65.41%的移动上网设备保有量,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高校官方网站是学生访问量最大的网站。利用互联网快速及时的优势,在高校官方网站搭建设红色档案网络平台,将红色档案按专题分门别类,把爱国主义、革命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等教育融入其中,以红色革命时间轴为主线,通过事件发生、人物的呈现等视角赋予新的内涵。
此外,利用好自媒体工具(如QQ、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渠道传播红色文化元素。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自媒体工具面对面,交流更便利、直接、有效。[5]
通过网络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实现教育的目的。[6]
高校充分地挖掘利用红色档案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教育与生活相协调、课外生活与正规课程一体化的教育机制。
1、成立红色文化宣传社团。
在校内成立红色文化宣传社团,在老师指导下提炼与该校园文化相契合的红色精神。在校内宣传红色文化,在学校显眼的位置,人流量大的地方悬挂一些红色标语,定期更换,达到宣传红色精神的目的。
2、利用校园广播或电台宣传红色文化。
校园广播或电台定期播放学生喜欢听的红色题材歌曲,广播革命文学作品、革命人物传记等,碎片化的学习,在潜移默化实现对大学生红色精神的渗透,达到教育的目的。
3、举办红色档案进校园展览。
高校的档案馆举办红色档案史料展,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声、光、电,使档案展览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进一步开阔大学生视野,激起学生爱国情怀。
4、通过“模范”引领红色教育。
通过社团活动、党(团)员支部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强化对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传播红色文化“种子”的模范带动作用,变堵为疏,实现红色文化引领的目标。
红色档案资源有着深厚历史底蕴,是优质教育资源,把这优质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中,是当下高校的一项使命。红色档案资源能有效增补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补充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导。[7]今天,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更应该传承好红色文化,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