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书礼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和基础性地位,将创新作为文化繁荣昌盛的主线,同时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路线图。档案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生态理念为档案文化的创新开拓了视野,使档案文化成为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态系统。档案事业必须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档案文化生态系统。对于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来说,引入生态理念有利于档案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的动力机制来自于自身发展和外界干预[1]。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许多档案都与病人相关,同时还包含医职人员及其他方面的档案。医院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但相对来说当前的医院档案文化建设还是比较封闭,与外界的交流不多,处于一个闭关自守、缓慢发展的状态。而引入生态理念,则可以促进医院档案文化建设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经验,并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最终突破传统思路,找到符合该医院实际情况的档案文化建设方法。国内医院档案文化建设较早引入生态理念的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绝大多数集中在江浙沪一带[2]。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医院档案文化建设也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生态理念的驱使下,形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档案文化生态系统,通常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内部的文化要素需要紧密结合外部环境才能实现更强的生命力,而创新则是一项必要的手段。在我国不少地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做法只是“走过场”,缺少创新机制,导致档案文化建设难以取得进一步发展[3]。但是长三角地区有部分医院开始引入生态理念,使档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能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不断创新促进档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起到了表率作用。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既要有宏观规划,又要有前瞻性的目光,全面把控档案文化的发展趋势,形成有指导意义的创新文化。
在档案文化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综合体。这就要求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必须要具备全局的观念,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档案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结合点,从而使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更具战略性,充分发挥出档案文化整体的功能。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医院在档案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极大地抬高了档案事业发展起点,形成本院独有的价值观,丰富了档案文化体系,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站在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医院档案文化应反映出自身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多客观因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4]。档案行业通常有自身的特点,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它的档案文化建设需要展现出档案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构建一种以人为本的良好环境,通过文化建设规范和约束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发挥出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
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同,它有着不可再生性,这就需要具备极强的系统性。通过组织结构的协调,最大程度发挥出档案文化的整体功能,为档案保护作出应有贡献。但是我国许多医院的档案部门存在组织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不能明确定位档案文化,难以突出档案文化的作用,缺少长远的目标与规划。医院档案文化建设的根本点在于内部业务管理,需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刻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如果组织结构不协调,则内部业务会陷入一个较为混乱的状态,档案文化建设没有主导方向,即使引入了生态理念,也很难在日常业务中落实到位。医院档案部门的组织结构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在纵向方面,除了本部门之外,上有分管档案的院部领导、档案监督小组,下有各科室的档案采集和提交人员;在横向方面,则是档案部门内部的各职能岗位。横向与纵向的组织结构应有合理的沟通机制,才能使档案文化得到更好的定位,构建长远的目标与规划。因此生态理念下医院档案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组织结构不协调的问题。
档案文化生态系统需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而文化多样性则是必要的条件。对于档案本身来说,它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别,折射出不一样的文化元素。完整的、平衡的档案文化生态系统,一般是由丰富的档案资源组成,这是档案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从当前的情况看,许多医院的档案文化建设缺少多样性,一个原因是档案信息资源不够,另一个原因则是档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难以对档案文化建设形成更好的帮助。医院的档案管理者过于强调档案的公共记忆,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侧重医院行政机关、重大会诊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名医等档案的收集,对患者档案、普通工作人员档案有所忽视,使得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较不合理,难以形成丰富的档案内容[5]。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档案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缺失,档案文化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影响到档案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理念下的医院档案文化建设需要有合理的制度支撑,这是档案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实际上是档案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体,它既是物质文化的一种固定形式,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塑造载体[6]。我国许多医院的档案事业相对来说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制度规范,但有不少属于粗线条管理,制度细则并没有落实到位,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领导体制,都缺少更细腻的理性化管理。在生态理念下,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急需制度的支撑,这是医院档案文化适应知识经济的一种必然要求。有些医院的档案文化制度设定通常是以固有的经验为主,没有很好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缺少科学依据和创新精神。合理的制度能够对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形成很好的促进力,同时还能更理智地运用生态理念推动档案文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相关制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医院档案部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深刻影响到档案文化建设。在生态理念下,医院档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客观方面要求转变档案工作的传统观念,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档案文化的属性有深刻认识,不断增强档案工作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根据档案文化的自身运行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医院档案部门的组织结构。按照我国《档案法》的规定,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出行政监督的管理职能,而这也是体现档案文化作用与价值的必要手段。这就需要医院档案部门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在横向上根据档案资源的管理要求重新构建职能岗位,建立起档案保护和资源开发齐头并进的档案管理体系;在纵向上应明确分管领导和监督部门的职责,形成档案事业的指导与监督体系,从而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医院档案部门在对一些“强势档案”进行收集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一些“弱势档案”的收集,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结构的多元化。其中“强势档案”包括行政机关档案、重大会诊活动档案等,而“弱势档案”则包括普通工作人员档案、患者档案等。医院档案部门需要整理出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使档案服务的覆盖面更加的广泛,服务提供也能更及时。在生态理念下,医院档案文化建设迎来新的局面,档案部门要有选择性地收集各类档案,通过对资源库的调整、丰富与发展,逐渐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文化[7]。一是整理已有的档案资源,使各类档案信息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能;二是积极介入现实中的潜在档案资料,加强档案文化的特色性建设,使医院档案部门成为一个能够代表医院特征与文化记忆的所在;三是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库扩展计划,安排合适的人手,从点到面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来说,制度是一个根本的保障,它既能够保障医院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还能规制档案文化建设的过程,确保医院档案事业的稳步发展。制度文化作为档案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档案管理制度、法律保障制度、人事管理体制、档案工作原则及其它相关的制度标准[8]。医院档案部门在建设制度文化的时候,应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按照时代赋予的新要求,构建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档案制度文化,争取做到科学、合理、客观、规范。在制定新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老制度的修订与删除工作,以档案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业务能力、文化程度为切入点,拟定符合档案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方便档案管理者的理解和执行。
档案制度要适应档案文化的发展,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本着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立场,为档案管理者和其他用户带来浓厚的人文关怀。此外,医院档案部门还要善于借鉴国内外档案制度的一些先进经验,推动档案制度的全面落实,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