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野川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曾经在范晓峰教授的音乐哲学课上,首次观看了有关谭盾《纸乐》的纪录片,片中从谭盾为什么创作《纸乐》,谭盾领着外国友人来到自己儿时的老家,并参加了当地人民祭拜蔡伦的风土习俗,再到谭盾对《纸乐》中纸的各种不同音响形式的演示,以及最后谭盾亲自指挥的整场《纸乐》主题交响音乐会。整体给我的感觉,首先是新颖。的确,这是当今中国音乐文化的一种创新,这也符合谭盾拥有东方马可波罗之称。造纸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人正是创作《纸乐》主题音乐的最合适的人选,谭盾则扛起了这支大旗,并在弘扬富有中国元素的音乐文化道路上一步步的前进着。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2003年,为庆祝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的落成,洛杉矶交响乐团委托谭盾创作了《纸乐》。谭盾说纸张可以做音乐,纸张提供了思想艺术。他认为,离开纸张就离开了想象的翅膀,纸的发明证明了中国是有想象力的民族。
然而,虽说谭盾先生是在音乐领域是一位富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但对他的作品的评价也都是褒贬不一的,其中也包括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学者,即使在学术这条路上只能算是个初学者,但我觉得我仍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毕竟音乐的存在方式是人的存在方式,既然我作为人的存在,我也在对音乐进行着思考。
首先,我在观看谭盾先生演示纸乐中各种不同音响形式的时候,包括用手将纸扯出不同的节奏,再选用不同材质的纸加以晃动以及撕开发出不同的声响,还用了嘴对特殊材质的纸通过双手掌握两端手指的距离吹出音频不同的声音,甚至还借助绳子以及其他材料旋转以达到更多形式的音响效果。在我看来,这么多的音响效果是需要人的一定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那么“纸乐”能不能算是音乐?
哲学家对音乐的定义有着两个必要条件:1.要求要有“音调”,或曰诸如音高和节奏这类音乐上的本质特征。2.要求具有审美功能或曰审美体验。从第一个条件上来看,“纸乐”只能说是具有节奏的特征,用嘴吹的那些不同振动频率的声音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音高这个音乐的本质特征,那么“纸乐”只能算是一种拥有不同音色的节奏音乐,所以在这一点上,“纸乐”勉强符合要求。其次,“纸乐”既然缺少了音乐的旋律,那么就无法抓住听众的耳朵,仅仅靠概念化的音乐形式和概念化的乐器,显然不能成为能够让大众接受的音乐。然而,又不能说“纸乐”没有审美功能,毕竟台下还是有观众的,还是有人对这种音乐表达方式表现出了认可,只能说“纸乐”符合小众人的审美体验。
综合上面两点,“纸乐”可以算是音乐,但不能算是大众所能接受的音乐。
那么,第二个产生的疑问便是,谭盾的交响乐里纸发出的声音能不能就称之为“纸乐”?还是可以换一种描述方式更为准确?
音乐是人创造出来的,既然是创造出来的,那么大自然的声音并不能称之为音乐,纸虽然有着大自然的元素,但它属于人创作出来的,所以称纸作为一种概念上的乐器是可行的,但是还是停留在依附于自然的媒介来表达乐音,就有点类似于人类的远古时期无法制作乐器的情形一样。那么,引申来讲,如果用纸做乐器就能称之为“纸乐”,那么管弦乐是用铜,钢丝,木板等材料制作成的,是不是可以称之为“铜乐”“木乐”“钢乐”呢?显然是不可以的。但这又让我想到远古人会用石头敲打出不同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助兴,那么这种表现形式是否能称之为“石乐”?又让我想到谭盾先生在系列作品中还有“水乐”,那么水是大自然中所拥有的,并不属于人创作的,那么“水乐”是不是也不应该称之为音乐?
结合上面这么多的疑问,在我观看整场音乐会中发现,“纸乐”还是会借助其他乐器来增强其音乐表现力的,那么从我的个人理解上可以解释,也许“纸乐”这一名称更多的应该解读成拥有纸元素的交响乐也许更为恰当,而不是纸的音乐。同样这个也适用于“水乐”。
人类的伟大之处就是来源于创造,我们创造了这么多乐器,但在欣赏谭盾的音乐后,顿时感觉被代入了一个现代的远古状态,这个所谓的“现代的远古”状态便是我们用自己身边的东西来表现乐音,那么我们就变得与远古人相似了,难道说,“纸乐”这类的音乐所做的是我们人类祖先早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做过的行为吗?答案要从作者的自身创作理念来寻找。
记得在查询对谭盾先生创作“纸乐”的采访记录中看到,谭盾说纸是美妙的、有机的物体,它不仅具有自然的形和色,同时造纸的过程也是非常有机的。这也许也是谭盾称之为“有机音乐”重要原因吧。谭盾说,造纸先要收集竹子,然后捣烂、浸泡,再把纸浆压成纸片,挂起来烤干,烤干后揭起来就是一张漂亮的纸了。创作音乐也是一样,收集竹子就是在记忆中搜寻,寻找出最美好的片段,然后将这些回忆沉浸、碰撞、浓缩、激情的烘烤,由此,记忆变得如此美好。所以酝酿音乐理念也是个非常有机的过程。在排练乐队的时候通过撕纸,拍打纸,吹纸等等表现手法来想象在森林里,想象听到的鸟语,想象遇到的暴风雨,用人脸透过薄的纸表现出看到的光以及看到了倒影等等,谭盾先生所要表达的是,纸是宇宙,传递万物之声。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哲学的观点:世间的一切都可以互相对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谭盾并不觉得创作“纸乐”的过程是在作曲,他更加认为是在呼唤自己的童年,在演奏自己曾经美好的回忆,创作的过程亦是回忆的过程,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段过去的生活。所以生活是音乐的一部分,而音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纸乐”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
梵高曾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的确,艺术的不朽之处正是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感受和理解。虽然我对谭盾的“纸乐”有一些个人的质疑,但并不影响它所要传达的艺术理念。现在的音乐理念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听觉上了,视觉,触觉,嗅觉,等等感官都能够用来感受音乐。人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那么我想音乐的存在方式同样也是多样的,即使我们可能会做几千年人类做过的事情,但不代表是一种重复,因为音乐现象的本质特征就是复合性、交叉性、社会性、历史性和多样性的。谭盾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他看到了西方交响乐的局限性,是时候需要用东方的哲学,东方的文化来填充,在接受西方音乐理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文化理念,做出拥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