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顺芳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京 2100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细心备课的教师不难发现,每篇课文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的中心活动是“读”。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的要求和活动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文章的组成方面对组织学生阅读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题目是文章映入眼帘的第一缕曙光,因此,撰写一个好题目,文章便成功了一半。同样,在教学课文之初,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好,那么就给阅读教学开了一个好头。笔者一般引导学生运用反复对比来突出重要内容的方式阅读课文题目。如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这样读题目。
第一种方式:突出中心词的读法,引导学生把逻辑重音落在“雨”上,重点突出秋天的“雨”,而非秋天的其他事物。
第二种方式:突出修饰语的读法,引导学生把逻辑重音放在“秋天”上,重点突出雨是“秋天”的,而非其他季节的。
通过对课题两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不同的读法所体悟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同时,训练学生运用逻辑重音,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层次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要描写对象——“秋天的雨”有更明晰的把握,从而对课文主要内容——“雨,是秋天的”,有了整体了解和感受。这种对比阅读,笔者有时安排两个学生分别阅读,有时要求学生连续两次阅读,以区别不同的逻辑重音,实现阅读中的意会和对比。
词语包含词和短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词语也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因此,读好词语是读好课文的前提和保障。学习课文之前,在组织课文词语教学中,笔者坚持从读音、词义和表意范围等方面划分词语类型,呈现词语板书。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词语、短语读正确、读准确、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如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笔者把课文词语分成以下三类。
组织学生读词语之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经过思考与讨论,学生明白了,第一组词语加点生字都是前鼻音;第二组词语都表示水果;第三组词语中每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这样的词语归类使学生把握了每组词语的特点,不仅读准了字音,而且对词语的含义也有了把握,读起来效果自然也更好一些。读准词语之后,本课教学又安排了一组“的”字结构的定语加名词短语阅读。
五彩缤纷的颜料
红红的枫叶
金色的海洋
美丽的菊花
香甜的气味
金色的小喇叭
油亮亮的衣裳
像这样含“的”的短语文中有很多,学生如能读好带“的”的短语,对于读好课文的多处句子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教师要注意变化组合形式,采用多种方式——自读、同桌互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引导学生把短语读准确、读流利、读出味道、读出感情。经过这样读词语、读短语的扎实训练,可以为学生读好句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自然进入读句子环节。对于朗读句子,笔者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选择重点句子:一是学生感到阅读有困难的句子;二是课文中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语句。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这句话中有几个“扇”,因为这个字是个多音字,以声调区分,分为名词第三声和动词第一声,学生容易读错,故选此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确保读正确、读流利。
文中像这样需要指导朗读的句子还有很多,笔者注意从阅读的速度和节奏的徐疾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并加以指导。有的需要读得缓慢,有的需要读得急促,有的需要读得欣喜,有的需要读得悲切。对于教师而言,要全身心投入,细心领会发现,善于思考,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提升阅读的敏锐性,要随时捕捉、选择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的语句,为高质量的阅读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每篇课文都是由段落组成的,有的段落简洁明了,有的段落生动具体,有的段落衔接引导,有的段落平铺直叙,有的段落感人至深。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词语到短语,再到句子,逐步引导学生由简而繁,按照整体规划和设计,各有侧重、逐一落实朗读内容,正确引导学生感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技能,为学生读好段落乃至读好整篇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段落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段落进行阅读,也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开展阅读,同时还可以选择难以理解的段落进行阅读。
语言文字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媒介,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情感、内涵等信息要素,有时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必须通过朗读来体会领悟不可。在阅读教学中,少不了阅读整篇课文,无论是教学之初的篇章阅读,还是在理解体会基础上的深入朗读,都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就阅读整篇文章而言,阅读方式多种多样,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都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灵活做出选择设计,笔者在这一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师示范阅读。它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指导方式,教师做示范朗读,正是将自我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激发和感染,并对如何朗读提供可供模仿的楷模。
第二,变换组合阅读。在深入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齐读、默读、配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瞄准关键词,运用逻辑重音来强调和突出关键词,表达语速的徐疾,读得抑扬顿挫,读得有滋有味。
第三,强调延伸阅读。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秋天景象,走进文本,边读边想画面,真正从课文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及意境,用心阅读。阅读教学强调思考延伸,要实行读想结合、读练结合、读写结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深入地悟,让学生在阅读中一方面学会整体感知,触发思考,在阅读中感悟语言,领略意境;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势,关注课堂的教学进程,要坚持从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出发,精选阅读内容,智慧选择阅读方式,把阅读真正落到实处。